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Alzheimer病星形胶质细胞和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2:26

  本文关键词:Alzheimer病星形胶质细胞和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变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阿尔茨海默病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星形胶质细胞 海马神经元 Aβ_(1-42)寡聚体


【摘要】: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及生活能力的逐渐丧失。该病发病率高,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正日益成为对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威胁。AD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的复杂异质性疾病,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 protein, Aβ)沉积、神经存活通路紊乱、糖代谢障碍、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均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Ap沉积是公认的“源头”,尤其以Aβ1-42寡聚体毒性最强,而其他的病理改变和致病途径可能是Aβ过量沉积的继发结果。 胰岛素信号通路参与能量代谢和神经内分泌两个过程,能调节糖脂代谢、突触形成及重塑、细胞存活和生长、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和学习记忆等。该通路破坏不仅与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相关,而且与神经退行性变及认知功能下降密不可分,且已经证实该通路损伤后能增加痴呆的发病风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是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PKB)的下游底物之一,并且能调节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两者还能通过相互作用来调节突触活动及记忆形成。因此,增强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活性能起到神经保护及改善认知的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是脑组织的支持细胞,为神经元提供稳定的内环境。具体而言,星形胶质细胞能维持突触的正常功能、转移和储藏信息、参与认知、产生营养因子、移除毒素和代谢产物、维持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以及调节神经递质和离子的浓度等。最重要的是,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有大量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并能受胰岛素的影响。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学习和记忆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谷氨酸在神经元活动时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被星形胶质细胞上的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EAATs)快速重吸收。该转运体被破坏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谷氨酸在细胞外过度蓄积而对神经元产生兴奋性毒性损伤,而这也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AD的发病机制之一 研究目的 观察Aβ1-42寡聚体对人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索人星形胶质细胞上是否存在insul in/Akt/EAAT通路,以及Aβ1-42寡聚体和胰岛素对该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和活性的影响作用;同时还观察Aβ1-42寡聚体侧脑室灌注A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进一步寻找AD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干预靶点。 研究方法 1.Aβ1-42寡聚体的制备和鉴定。我们分别使用基础的方法和改良的方法制备Aβ1-42寡聚体,后者能在短时期内相对稳定保存。具体而言,首先,将Aβ1-42冻干粉与室温平衡后加入六氟异丙醇(hexafluoro-isopropanol, HFIP)使其单体化,再用无水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溶解Aβ1-42肽膜。然后,使用SDS-PBS重悬Ap-DMSO溶液并于4℃孵育24h。最后,用PBS稀释重悬液,再于4℃孵育2周后用不含血清的DMEM稀释至实验所需的浓度。Ap1-42寡聚体制备完成后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和鉴定。 2.细胞分组和药物干预。星形胶质细胞共分为6组,待饥饿处理结束后即加药。C组为空白对照组,即给予无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的DMEM;I组给予100nmol/L的Aβ1-42寡聚体溶液;II组给予1μmol/L的Aβ1-42寡聚体溶液。将三组细胞置于37℃、饱和湿度、5%CO2含量的恒温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后三组是在前三组的基础上均再给予100nmol/L人合成胰岛素作用30min,即III组为给予无FBS的DMEM培养24h后再给予100nmol/L胰岛素作用30min;Ⅳ组为给予100nmol/L的Aβ1-42寡聚体溶液培养24h后再给予100nmol/L胰岛素作用30min;Ⅴ组为给予1μmol/L的Aβ1-42寡聚体溶液培养24h后再给予100nmol/L胰岛素作用30mmin。 3.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及检测insulin/Akt/EAA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活性。首先,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mRNA和蛋白水平,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然后,使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IR, Akt、 mTOR、EAAT1和EAAT2的mRNA水平;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IR-α IR-β、磷酸化胰岛素受体(phosphoryla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p-IR, Y1361)、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 (phosphorylation of protein kinase B, p-Akt, S473) 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ion of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p-mTOR, S2448), EAAT1和EAAT2的蛋白水平;使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进一步观察IR-α、IR-β口p-IR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4.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检测。使用MTT的实验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在Aβ1-42寡聚体和胰岛素作用下细胞活性的变化。 5.动物分组和AD动物模型的建立。3-4月龄的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为225±25g。术前行为学检测淘汰5只,将剩余45只大鼠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大鼠仅行手术而未行任何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向大鼠侧脑室内缓慢持续泵入生理盐水)和Aβ1-42寡聚体注射组(AD组,向大鼠侧脑室内缓慢持续泵入Aβ1-42寡聚体),各组动物数量均为15只(n=15)。先将Aβ1-42寡聚体溶液或者生理盐水注满微渗泵后再把各部分装置组装起来,并在脑立体定位仪的作用下植入微渗泵。调节流量调节器,使Aβ1-42寡聚体溶液或者生理盐水缓慢持续泵入,每天泵入3μL,连续给药30天。所有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术后待大鼠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并常规给予肌肉注射青霉素8万单位以防止切口感染,连续给药3天。 6.行为学检测。给药结束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术后第31-34天进行定向航行实验,第35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将平台置于南象限(随机预设),记录分析每只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即在定向航行实验时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记录分析空间探索实验时大鼠经过平台原位置的次数;记录分析空间探索实验时大鼠在南象限停留的时间;记录分析空间探索实验时大鼠在南象限游动的路程;计算空间探索实验时大鼠在南象限游动的时间及路程占总时间和总路程的比率。 7.大鼠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麻醉大鼠,取材、固定海马组织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1)、Akt、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基因-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和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的表达水平。 8.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采用均数土标准差(mean±SD)表示。多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用Tukey's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Aβ1-42寡聚体的鉴定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Aβ1-42寡聚体形态比较一致,大小比较均匀,呈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直径为12-25nm,且未在寡聚体溶液中检测到纤丝状物质形成。 2.星形胶质细胞对Aβ1-42寡聚体的反应:GFAP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Aβ1-42寡聚体的作用下均升高(p0.05),且两者均与Aβ1-42寡聚体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呈反应性增生,表现为胞体和胞核均增大,突起肥大,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3.星形胶质细胞insulin/Akt/EAA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活性检测结果:①Aβ1-42寡聚体降低星形胶质细胞IR的mRNA水平(p0.05),胰岛素对此无影响(p0.05);随Aβ1-42寡聚体浓度升高,IR-α、IR-β和p-IR的表达均逐渐减少,而胰岛素能逆转这三种蛋白下降的趋势(p0.05)。②Akt的mRNA水平和总蛋白水平均不受Aβ1-42寡聚体和胰岛素影响(P>0.05);随Aβ1-42寡聚体浓度升高,p-Akt表达减低,而胰岛素则能增加p-Akt的水平(p0.05)。③在Ap1-42寡聚体和胰岛素的作用下,mTOR的mRNA和总蛋白水平均未改变(P>0.05);而p-mTOR的表达随Aβ1-42寡聚体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胰岛素能逆转减少的p-mTOR(p0.05)。④在Aβ1-42寡聚体和胰岛素作用下,EAAT1和EAAT2的mRNA水平保持不变(p0.05);而在Aβ1-42寡聚体作用下,EAAT1和EAAT2的总蛋白水平下降(p0.05);在胰岛素的刺激下,与相应对照组相比,III组、IV组和V组的EAAT1和EAAT2的蛋白水平均增加(p0.05) 4.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测定结果:Aβ1-42寡聚体在浓度为100nmol/L和Iμmol/L时都能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下降(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的刺激则能增强细胞的活性(p0.05) 5.动物的行为学评估结果:定向航行实验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能反应其学习能力,而空间探索实验中大鼠经过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寻找平台的时间比例和路程比例则能反应其记忆能力。①A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为87.40±6.70s,比NS组(15.23±4.65s,p0.05)和C组(14.00±6.01s,p0.05)均明显延长,NS组与C组的逃避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②AD组大鼠经过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比NS组和C组明显减少(p0.05)。③AD组大鼠寻找平台所在位置的时间比例(AD组vs.NS组是0.24±0.09s vs.0.34±0.07s,p0.05;AD组vs.C组是0.24±0.09s vs.0.35±0.01s,p0.05)和路程比例(AD组vs.NS组是0.27±0.05vs.0.35±0.03,p0.05;AD组vs.C组是0.27±0.05vs.0.35±0.06,p0.05)也均要比NS组和C组显著减少;而在NS组和C组中,大鼠寻找平台所用的时间比例和路程比例也均无明显差异(p0.05)。 6.大鼠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检测结果:①Aβ1-42寡聚体降低海马神经元IR的表达(AD组vs.NS组是0.25±O.02vs.0.38±0.03,p0.05;AD组vs.C组是0.25±0.02vs.0.40±0.02,p0.05)。②IRS-1在AD组的表达水平明显比NS组和C组低(AD组vs.NS组是0.22±0.02vs.0.35±0.03,p0.05;AD组vs.C组是0.22±0.02vs.0.29±0.06,p0.05),而NS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kt在AD组的表达水平比NS组(0.20±0.03vs.0.37±0.03,p0.05)和C组(0.20±0.03vs.0.38±0.03,p0.05)均减少,在NS组与C组无差异(p0.05)。④Aβ1-42寡聚体使Bc1-2表达降低(AD组vs.NS组是0.20±0.02vs.0.41±0.04,p0.05;AD组vs.C组是0.20±0.02vs.0.40±0.06,p0.05)。⑤AD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REB的表达与NS组(AD组vs.NS组是0.43±0.03vs.0.40±0.03)和C组(AD组vs.C组是0.43±0.03vs.0.41±0.03)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研究结论 1.采用改良的方法制备Aβ1-42寡聚体能稳定储存,透射电镜鉴定结果符合实验要求,可用于AD模型的制备。 2.Aβ1-42寡聚体对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均能造成毒性损害,侧脑室持续微量泵入Aβ1-42寡聚体的大鼠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3.星形胶质细胞上存在insulin/Akt/EAAT通路,且Aβ1-42寡聚体在浓度为100nmol/L时就能使该信号通路相关底物表达异常;AD大鼠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也能在Aβ1-42寡聚体的作用下发生紊乱。即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上的胰岛素信号通路紊乱是A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4.尽管慢性持续性高血浆胰岛素水平对脑组织有害,但100nmol/L的胰岛素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30min能保护insulin/Akt/EAAT通路,且对该通路激活有重要意义,即以正确的途径给予合适浓度的胰岛素可能对AD起治疗作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星形胶质细胞 海马神经元 Aβ_(1-42)寡聚体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16
【目录】:
  • 中文摘要8-14
  • ABSTRACT14-22
  • 符号说明22-26
  • 综述26-41
  • 参考文献34-41
  • 第一部分41-120
  • 前言41-45
  • 材料与方法45-70
  • 结果70-75
  • 讨论75-84
  • 结论84-85
  • 附图表85-100
  • 参考文献100-120
  • 第二部分120-150
  • 前言120-122
  • 材料与方法122-132
  • 结果132-135
  • 讨论135-137
  • 结论137-138
  • 附图表138-143
  • 参考文献143-150
  • 致谢150-1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51-152
  • 英文论文一152-180
  • 英文论文二180-20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20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in the mesencephalon and diencephalon, as well as visual-and auditory-related nervous tissues, in a macaque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2年04期

2 边志杰;路承彪;罗建平;崔冬;李小俚;;糖尿病诱发的认知功能损害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年04期

3 彭清;王小洁;卢建刚;陈梅;徐勇;;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3年09期

4 宋春未;戴雪伶;姜招峰;;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3年05期

5 王文;滕燕;章梦琦;万莉红;;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3年03期

6 宋兆华;王丰刚;;APP/PS1转基因小鼠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增殖变化[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3年05期

7 白杨;辛随成;;阿尔兹海默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2013年06期

8 赵娟;刘珂;李琳;;STZ单次侧脑室注射诱导的大鼠AD空间认知能力损伤与早期病理改变[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4年01期

9 刘臻;杨炜;邱明磊;蔡新雨;罗远湘;;22例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2期

10 贾宁;韩锟;;EGCG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及减轻海马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如玲;抑制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对大鼠脑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影响及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2 邬剑军;胰岛素激活Akt防止转染和未转染α突触核蛋白的PC12细胞的凋亡[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杨新玲;胰岛素对百草枯诱导的PC12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4 汪泽栋;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分子机制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陈艳杏;代谢损伤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高丽凤;糖尿病大鼠视觉和嗅觉系统相关脑区扩散异常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7 潘琳娜;TLR3介导的TRIF信号通路在脑缺血预适应炎症抑制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俊;新型含苯并咪唑基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糖尿病脑功能障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周利红;大胶质细胞活化在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杨思思;胰岛素信号PI3K/AKT对饮食诱导IR大鼠海马内Aβ42沉积作用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晶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2 胡重灵;帕金森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杨建芬;替米沙坦对侧脑室注射STZ诱导的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周宗丽;三转基因Alzheimer症模型小鼠的社会行为学和一种新型M1受体激动剂对该小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曲晓霞;胰岛素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EBA表达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6 山黛;长期丰富环境对阿尔兹海默病转基因小鼠大脑结构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7 徐培;肝X受体β促进大脑背侧皮质内放射状胶质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林珍;瞬时受体电位通道7(TRPM7)在Aβ_(25-35)诱导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高洁;VEGF、NOS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变化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赵长海;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损伤的机制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防护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4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124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