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基于无菌小鼠研究肠道微生物对抑郁行为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31 21:23

  本文关键词:基于无菌小鼠研究肠道微生物对抑郁行为的作用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肠道菌群 抑郁症 无菌鼠


【摘要】:背景:人体肠道内生活着数以亿计的细菌,这些细菌构成的生态系统影响着宿主众多的生理功能,其中对于脑功能及发育同样有着重要影响。肠道与脑之间一直以来被认为通过脑肠轴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可能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种途径。而肠道微生物影响脑功能具体机制尚有待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基因与环境交互影响的异质性重大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与兴趣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其发病机制包括神经递质缺乏,神经营养改变等,但尚无定论。许多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与许多精神疾病相关,并且无菌小鼠具有焦虑及抑郁相关行为变化。因此,肠道微生物改变可能为抑郁症潜在病因。目的:1.利用无菌鼠(Germ free,GF)发现正常肠道菌群对于小鼠行为的影响,利用PCR芯片发现其海马糖质激通路相关基因的改变,并进行差异基因的疾病关联分析,从而发现肠道微生物紊乱可能导致的相关疾病。2.通过灌胃移植将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健康患者粪便植入无菌小鼠,构建“人源化”模型,比较两组的抑郁相关行为差异,进而明确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是否可导致抑郁的发生。利用高通量16S测序技术,比较两组的微生物构成,将其微生物表型与抑郁症患者做对比,从而评价抑郁症患者的特征性改变肠道微生物是否在该“人源化”移植模型中得以复制肠道菌群构成差异。方法:本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肠道微生物对于小鼠行为及神经生化影响的研究;第二部分,抑郁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1.对gf组及对照组进行行为学测试(旷野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采用rt-pcr芯片检测无菌鼠海马84个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2.采用粪便肠道微生物移植(fecalmicrobiotictransplantation,fmt)的方法,将抑郁症病人及正常对照人的粪便样本移植于无菌小鼠的肠道内。分别在fmt后一周及两周,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旷野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利用罗氏454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移植粪便后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结果:1.pcr芯片结果显示,gf组小鼠的海马中有23个基因出现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相关的差异基因与抑郁症、焦虑、双向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密切相关。2.gf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在旷野实验中显示出运动总距离、中心运动距离的增加;在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中,进食时间降低。3.在fmt后第一周,两组接受微生物移植的小鼠行为学没有差异。fmt后第二周,接受抑郁症肠道微生物的小鼠表现为经典的抑郁样行为(“人源化”抑郁小鼠相对于“人源化”正常对照其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延长)以及焦虑样行为(“人源化”抑郁小鼠相对于“人源化”正常对照其旷野中心距离比例减少);。4.小鼠粪便高通量测试结果显示,两组接受FMT的小鼠的菌群结构表现出明显差异。在门的水平,“人源化”抑郁小鼠主要伴门壁厚菌门,拟杆菌门及放线菌门的改变。结论:1.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行为,缺乏正常菌群表现出运动能力提高,焦虑及抑郁样行为增加的行为学特征。2.正常肠道菌群的缺乏可以调节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且这些改变基因与抑郁症、焦虑等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3.接受抑郁症病人粪便的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增加,说明抑郁样行为可以随肠道菌群进行转移。接受FMT小鼠的菌群结构出现差异,进一步说明抑郁样肠道菌群为抑郁症的潜在病因。
[Abstract]:Background : There ar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bacteria in human intestinal tract . These bacteria form an ecosystem which affects many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host . Methods The fecal samples of 84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normal control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sterile mice by rt - pcr . The mice were subjected to behavioral test ( open field experiment , forced swimming test , suspension experiment ) for one week and two weeks after fmt respectively . Results : 1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3 genes in the hippocampus of mice bearing depression , anxiety , bi - directional affective disorder and schizophrenia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娜;朱宝利;;人体肠道微生物与健康[J];科学;2013年02期

2 吴桂林;徐晶;;肠道微生物对动物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3年02期

3 冯玉龙;;肠道微生物:人类身体的一部分[J];科学世界;2010年08期

4 刘威;姚文;朱伟云;;人体与肠道微生物间的互惠共生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11期

5 余章斌;郭锡熔;;重视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3年04期

6 ;研发动态[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年07期

7 蒋婕;郭抗萧;周赛男;张华玲;谭周进;;一种提取小鼠肠道中活体微生物的方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年05期

8 ;Science:通过移植肠道微生物可“传染”肥胖[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3年05期

9 黄秀艳;曾耀英;;肠道微生物群的病理生理学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年06期

10 金晶;彭颖;李晓波;;快速提取肠道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方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继华;杜丛;;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相关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俐;;鸡的肠道微生物与其营养的关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0年

3 朱伟云;姚文;毛胜勇;;肠道微生物研究:从组成到功能——肠道健康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汉清;高迪;汪冰;柴之芳;赵宇亮;丰伟悦;;氧化石墨烯对肠道微生物增殖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5 李彤彤;李爱华;;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三种不同鱼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6 姚琨;张日俊;;宿主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演替分析技术的演变和发展[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阎桂玲;呙于明;袁建敏;;啤酒酵母甘露寡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及免疫的影响[A];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国先;赵兴鑫;张振红;贺永康;左晓磊;胡雪静;;中草药益生元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和形态结构的影响[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9 徐良梅;李满雨;单安山;;五味子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A];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弓剑;任海军;史彬林;闫素梅;王登峰;;壳聚糖对奶牛抗氧化功能及后肠道微生物数量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祝和平;人类肠道微生物大清点[N];光明日报;2014年

2 记者 王小龙;调节肠道微生物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N];科技日报;2014年

3 记者 刘传书;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集数据库问世[N];科技日报;2014年

4 常丽君;可依据肠道菌群将人群分为三类[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丙华;社群环境下的短尾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适应进化[D];安徽大学;2016年

2 王保红;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人体代谢相关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忠原;家养水貂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姚瑛瑛;高脂饲料及药物干预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4年

3 王丹;艾滋病合并丙肝感染者肠道微生物移位对机体免疫和肝功能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赵晗旭;不同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功能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尹金宝;四环素胁迫下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及代谢毒理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刘栋;野生与养殖大鲵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产酶活性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7 陈挺强;香蕉低聚糖的通便功能评价及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梁穗莎;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大肠癌发展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杜向禹;基于无菌小鼠研究肠道微生物对抑郁行为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10 赵乐乐;鸡双向选择家系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1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361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