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上海地区不同科室医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选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8-01-04 18:27

  本文关键词:上海地区不同科室医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选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调查 出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阿尔茨海默病 抗精神病药物 行为和精神症状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不同科室医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时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上海地区有老年痴呆或认知障碍门诊的临床医师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年龄、性别、学历、每月诊断AD例数及诊断轻中重AD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职称、医院等级、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选抗精神病药物中,92.6%的精神科医师、96.6%的内科医师、91.5%的神经内科医师在首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氯氮平)上,三科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利培酮、喹硫平、奋乃静、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的选用上,三科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医师治疗AD患者时,合并处方抗精神病药物较为普遍。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首选药物中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无显著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by doctor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in Shanghai. Methods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he clinical doctors with senile dementia o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hanghai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age, sex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psychiatrists, 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logists were investigat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AD cases diagnosed each month and the proportion of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AD diagnosis (P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por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 hospital grade and combined antipsychotic drugs among psychiatrists, 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logists (P 0.01). 91.5% of neurologists were selected as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cluding olanzapine and risperidon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departments (P 0.05) on quetiapine, aripiprazole and clozapine. In the selection of risperidone, quetiapine, perphenazine, olanzapine and clozapin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departments. The combination prescription antipsychotics is more comm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oice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mong psychiatrists, 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logists.
【作者单位】: 上海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
【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卫生部医政司2011-873) 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项目(15411961400)
【分类号】:R749.3
【正文快照】: 阿尔茨海默病(AD)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医学界面临的严峻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医学工作者的重视〔1〕。历来人们都把重点放在痴呆患者认知症状的研究及治疗上,近年来才逐渐认识到非认知的精神行为症状对患者本人、家人和社会的巨大影响〔2〕。1996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IPA),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玉山,董锦平;抗精神病药物过量和中毒的症状及处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张晓红,高粉霞;抗精神病药奎的平介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3 廖湘交,刘建伟,林壮国;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测健康的影响[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4 纪菊英,金卫东,端义扬;抗精神病药物的眼部合并症[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2年02期

5 许贞琼,黄月新,黄时金,陈丹;抗精神病药物致肠梗阻9例临床分析[J];海峡药学;2003年03期

6 喻东山,王锋,孙旦晖,朱新凤,徐捷,韩钢,周庆;抗精神病药的起效过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7 杜斌;抗精神病药物在销售和使用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医药导报;2003年02期

8 冯伟,邱志恒,高丕艳,李德东;常用抗精神病药对肝功能影响的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年12期

9 卓一;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17期

10 崔桂梅,李恒芬,王萍,杜海霞;抗精神病药药源性肥胖的中药治疗[J];四川中医;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连坤;;抗精神病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几点看法[A];中国民政精神医学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2 姚培芬;张玉麟;梅轶;项志清;钱伊萍;陈荣富;汪栋祥;江三多;;瘦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的关联分析[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斌;;25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4 许斌;;25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郭汲源;陈有福;;测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主观感受的新方法[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吴火根;;“调经合剂”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30例临床报告摘要[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谢丑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70例疗效观察[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帆;费锦锋;卢桂华;卢胜利;;中药滋阴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副反应的对照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9 孙秀丽;王希林;;抗精神病药物与强迫症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汪卫华;赵勇;瞿发林;王焕林;;近四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汤世明;抗精神病药引起发胖怎么办[N];健康报;2002年

2 张清;抗精神病药可使老年患者肺炎风险增加[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云南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抗精神病药不会影响智力[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4 陈福新;撤停抗精神病药物有学问[N];健康报;2003年

5 副主任医师 曾文;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使人变傻吗[N];家庭医生报;2003年

6 云南 陈福新;对付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肥胖[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峰;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对策[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8 许锦东;抗精神病药会不会使人变傻[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9 曾维建;抗精神病药会使人变“傻”吗[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硕军;抗精神病药物市场期待新活力[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方芳;抗精神病药物在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中的毒性及促增殖和分化效应[D];吉林大学;2010年

2 靳贵英;新型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抗精神病药物和蛋白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晗知;抗精神病药物对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和髓鞘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吴仁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遗传学机制和防治对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国效峰;精神分裂症一年结局研究:心理社会干预的作用及不同抗精神病药比较[D];中南大学;2007年

6 吴小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与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不良反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何小林;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心理和卫生经济学结局1年的随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世辉;综合体重管理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齐方;11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观舒适度调查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5年

3 李敏;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范宁;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军玲;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的合成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6 田楠;常见抗精神病药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向荣;抗精神病药物对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8 冯钰惠;高龄老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恶性综合征(两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复旦大学;2013年

9 牟晓冬;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与代谢改变及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10 宣洁琨;多巴胺D_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9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379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0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