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洛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对照研究
本文选题:难治性抑郁症 + 增效治疗 ; 参考:《精神医学杂志》2016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度洛西汀联合拉莫三嗪系统治疗,对照组应用度洛西汀系统治疗,共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HAMD及CG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2周末时研究组HAMD和CG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总有效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拉莫三嗪可有效、快速、安全的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oloxetine combined with lamotrig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depression. Methods Eighty-eight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oloxetine combined with lamotrigine system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oloxetine system for 8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Clinical General impression scale (CGI), adverse reaction symptom scale (TES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the scores of HAMD and CGI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cores of HAMD and CGI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week.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total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end of the 8th week after treatment (P 0.05). Conclusion Durocetine combined with lamotrigine is effective, rapid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depression.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部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教研室;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陆峥,江三多,蔡军,钱伊萍,李霞;细胞色素P450酶1A2和2C19基因多态性与难治性抑郁症的关联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02期
2 李霞,陆峥,蔡军,陈静,熊祥玉,姚培芬,郭珍;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年08期
3 韦强;利培酮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J];华夏医学;2005年04期
4 徐秀杰;都弘;;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38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7年03期
5 陈清刚;王莹;李刚;;阿立哌唑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6 郭华;孙群星;刘勇;朱玉星;张爱荣;;丙米嗪合并阿立派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17期
7 喻妍;赵靖平;杨栋;国效峰;;难治性抑郁症成因与优化治疗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年09期
8 饶冬萍;唐牟尼;徐贵云;;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年01期
9 刘晓鹏;;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10 王积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励丽;阮列敏;陈夏仙;;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甲状腺的激素水平变化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任列;;难治性抑郁症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阮洪杰;;难治性抑郁症中西药并用治验[A];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郑军然;李静;张波;徐理;孙学礼;;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其疗效的初步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阮洪杰;;难治性抑郁症中西药并用治验[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6 牟君;谢鹏;吕发金;李勇;罗天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丘脑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郑会蓉;彭红军;张丽;贾福军;于瑞丽;张燕;李凌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的默认网络及认知控制网络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胡莺燕;;生活事件与难治性抑郁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吕粟;任雯婷;姚丽;龚启勇;;难治与非难治抑郁症神经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高代林;徐佳军;舒建明;张国莺;杨彦春;孙学礼;;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苏亮;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新契机[N];健康报;2005年
2 本版编辑邋凌清 梁伟 徐铮奎;争议中的漫漫审批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畏;难治性抑郁症的皮层信息加工:共病影响、认知及情绪处理功能[D];浙江大学;2013年
2 郑会蓉;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好;难治性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郑军然;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其疗效的初步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3 唐娴;难治性抑郁症与非难治性抑郁症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任列;难治性抑郁症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张延霞;难治性抑郁症在治疗前后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李玉凤;三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2年
7 高代林;难治性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阳;难治性抑郁症认知功能特征与疗效的初步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9 杨栋;难治性抑郁症危险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陈良梅;某部队医院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1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98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