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大鼠吗啡戒断大麻素信号对伏隔核突触传递调节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9 18:54
【摘要】:奖赏通路在药物成瘾和戒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伏隔核(NAc)是这条通路中的一个重要核团。已知,表达于突触前膜的大麻素1型受体(CB1Rs)广泛地分布于NAc上。并且,CB1Rs和NAc一样,也参与了对药物成瘾的调节。早先的研究发现,可卡因间断给药1周后,CB1Rs参与了对纹状体γ 氨基丁酸(GABA)突触的调节。受此启发,我们研究了大鼠在吗啡(MOR)戒断时,CB1Rs对NAc突触的传递调节功能的影响。在本研究中,7天的重复皮下给药(MOR)可以成功地诱导大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运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看到,CB1Rs激动剂WIN55,212 2对NAc神经元的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以及刺激诱发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eIPSC)的抑制作用在3天MOR组和3周MOR组中较同时间的生理盐水组(SAL组)明显增强,并且这个增强作用可以被预先灌流的CB1Rs抑制剂AM251阻断。而在5周MOR组和5周SAL组的比较中,这种抑制增强作用消失。用同样方法观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结果显示,WIN55,212 2对NAc神经元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以及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的影响,与SAL组在3天、3周和5周时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对比了MOR组和SAL组在3天、3周以及5周时的CPP变化,结果发现,3天MOR组和3周MOR组的大鼠保留了对MOR配对空间的偏爱,而在5周时这种现象消失。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MOR戒断时,大鼠NAc中CB1Rs的含量增多和(或者)功能增强,并且GABA电流的敏化作用是逐渐可逆的。以上结果表明,调节CB1Rs对于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可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实验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大鼠吗啡戒断模型的建立以及WIN55,212 2实验浓度的确定 运用CPP方法,研究人员可以预测人类和动物对成瘾药物的依赖性和渴求性。因此CPP实验是一项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药物成瘾的行为学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此法观察7天皮下间断注射MOR是否可以成功诱导大鼠对MOR的偏爱,进而制成稳定的大鼠吗啡CPP模型。结果显示,反复的MOR注射可以成功地诱导大鼠的CPP形成(P 0.05),而用SAL处理的大鼠却没有形成对SAL的偏爱(P0.05)。因此,通过CPP方法,我们可以成功地建立大鼠MOR戒断模型。 为了保证本研究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我们进行了剂量依赖性实验。我们发现,0.1μM的Win55,212 2对MOR组和SAL组较实验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0.3μM,1μM,2μM,4μM的Win55,212 2能够剂量性地抑制MOR组和SAL组的sIPSC的频率和eIPSC的幅度(P 0.05)。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的稳定性并且尽量避免药物的毒性作用,我们选择Win55,212 2的实验浓度为1μM。 第二部分:CB1Rs激动剂和抑制剂对NAc中的MSNs的EPSCs的影响 已知在NAc神经元中,突触前刺激CB1Rs可以减少谷氨酰胺能神经传递。因此,为了观察谷氨酰胺能传递是否参与了CB1Rs对药物成瘾和戒断的影响,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我们运用电压钳技术,首先给包含NAc结构的脑片灌流bicuculline,分离sEPSC。接着我们又加入河豚毒素(TTX),分离出mEPSC。而后,用电刺激包含NAc的脑片,检测了eEPSC的变化情况。 Win55,212 2对MOR组的sEPSC的频率和幅度、mEPSC的频率和幅度以及eEPSC的幅度与SAL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第三部分:CB1Rs激动剂和抑制剂对于NAc中的MSNs的IPSCs的影响以及CPP留存情况 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我们运用电压钳技术,首先给包含NAc结构的脑片灌流NMDA受体拮抗剂APV和非NMDA受体拮抗剂CNQX,分离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检测GABA突触的电生理活性。接着我们又加入TTX,分离出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而后,用电刺激含NAc的脑片,检测了刺激诱发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eIPSC)的变化情况。以上所有的电流均可被GABA受体阻断剂bicuculline阻断。 与SAL组相比,Win55,212 2可以显著地降低3天MOR组和3周MOR组的sIPSC的频率、mIPSC的频率和eIPSC的幅度(P 0.05),而这些效果可以被预先灌流的AM251阻断(P 0.05),这意味着GABA能突触对CB1Rs刺激反应性的增加。但是,Win55,212 2对5周MOR组的sIPSC的频率、mIPSC的频率和eIPSC的幅度的抑制作用,与SAL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我们根据实验分组中的时间指标检查了SD大鼠的CPP留存情况。结果显示,3天MOR组和3周MOR组大鼠依旧保留了对造模时MOR配对空间的偏爱(P 0.05)。而5周MOR组的这种现象消失(P0.05)。 第四部分:CB1Rs激动剂对双脉冲比(PPR)的影响以及NAc中MSNs的形态学研究 我们运用PPR法确认CB1Rs对NAc的GABA能传递的刺激作用是否为突触前机制。在MOR组和SAL组的大鼠脑片上,将间隔刺激时间设为50ms,我们发现Win55,212 2对PPR的反应显著增强(eIPSC2eIPSC1)(P 0.05)。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CB1Rs的作用是突触前机制。 在本实验中,我们在倒置显微镜下,以大鼠脑解剖图谱为依据,在鼠脑的冠状位上找到并确认了NAc区域。我们通过前联合定位NAc。并且,在NAc的背侧和内侧可以发现大量的MSNs。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9.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岱青;杨舒茗;朱祖德;;网络成瘾的神经机制及干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2期

2 刘慧峰;何媛;贾俊;姬明利;席进伟;;玻璃体腔注射大麻素HU-211治疗鼠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9期

3 徐博;王莉;李彦文;;脑内深部核团在立体定向手术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4年10期

4 贾亚妹;王俊娟;刘文;王颖;熊鹏;陈莎莎;薛红;;电针、埋线调整吗啡成瘾C57BL/6J小鼠昼夜节律的变化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严雪娇;李玮;王亚蓉;李强;李永斌;朱佳;陈佳杰;王玮;;短期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大脑白质完整性的DTI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5年02期

6 Yan SUN;Shiqiu MENG;Jiali LI;Jie SHI;Lin LU;;中国物质滥用的基因研究进展(英文)[J];上海精神医学;2013年04期

7 李龙;余勤;张佳宾;陈明;;氧化应激与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3年11期

8 欧梦婵;李羽;;全身麻醉下超快速脱毒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4年08期

9 谢明仁;李作平;俞发荣;连秀珍;;海洛因对小脑皮质Bax表达的影响[J];实验动物科学;2013年05期

10 Mabel Enriquez-Algeciras;Sanjoy K Bhattacharya;;Lipidomic mass spectr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euroscience[J];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丹;刘佩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代谢综合征[A];医药导报(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艳艳;海洛因戒除者的执行功能:药物相关线索与负性情绪线索启动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2 王景;在立体定向手术干预伏隔核治疗神经性厌食症[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杨怡;茶氨酸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神经递质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4 武鑫;水通道蛋白-4敲除对小鼠海马依赖性学习记忆和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的影响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郑聪霞;人大麻素受体CB2的内吞和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田均;苍白球外侧部在异常不自主运动产生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冯霞;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I显示阴性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刘磊;糖皮质激素在应激家禽食欲调控中的作用机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莉;proBDNF在二种神经精神疾病中表达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苏得权;海洛因戒断者相关线索诱发作用下的镜像神经活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冬;CCK8对吗啡依赖及戒断SH-SY5Y细胞Arc/Arg3.1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莉;内源性大麻素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李国超;大麻素Ⅰ型受体参与异氟醚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王磊;海马CB1受体在rTMS改善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赵江涛;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调查[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张峗;吗啡孵育对HU210诱导的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钙振荡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董建;多巴胺受体和NMDA受体功能对伏隔核中型棘突神经元兴奋特征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欢;吗啡、人工合成大麻素HU210对NAC中谷氨酸能神经元传递效率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彭芳;内源性大麻素2-AG对LPS诱导的尾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三峡大学;2013年

10 郑艳;地塞米松抗晕动病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69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369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8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