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心理特点分析:家庭系统观角度

发布时间:2019-03-13 07:49
【摘要】:目的:从家庭系统观角度探讨不同性别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和非ODD儿童的心理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IV中ODD诊断标准的儿童260人(ODD组)及非ODD组269人,应用来自整体水平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来自互动水平的夫妻适应量表、亲子冲突解决方式问卷和来自个体水平的父母情绪控制问卷、儿童情绪控制问卷进行测量。结果:1无论是在整体水平,互动水平还是在个体水平上,与非ODD组相比,ODD组有显著低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P0.01)、父母婚姻质量(P0.01),显著高的亲子冲突(P0.01)和情绪控制异常(P0.01);2对比不同性别ODD组和非ODD组中发现,ODD分组的主效应(P=0.000)显著,孩子性别的主效应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结论:ODD组与非ODD组相比,在三个水平上都显著较差;比较不同性别ODD组和非ODD组儿童,这种差异更多的是ODD与否的差异,而非性别差异。
[Abstract]:Aim: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ODD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gender antagonistic disobedience disorder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system.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sixty children (ODD group) and non-ODD group (269 children) who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DD in DSM-IV were selected. The family intimacy and adaptability scale from the whole level and the husband and wife adaptation scale from the interactive level were used. Parent-child conflict resolution questionnaire, parental emotional control questionnaire and child emotional control questionnaire were measured. Results: 1Compared with the non-ODD group, the OD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family intimacy and adaptability (P0.01) and parental marital quality (P0.01), both at the overall level, at the level of interaction and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Significantly higher parent-child conflict (P0.01) and abnormal emotional control (P0.01); 2Compared with different sex ODD group and non-ODD group, we found that the main effect of ODD group was significant, but the main effect of child sex 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non-ODD group, the OD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e non-ODD group in the three levels, and compared with the ODD group and the non-ODD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m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DD and the non-ODD group than that of the non-ODD group.
【作者单位】: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山东省乐陵市挺进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
【基金】: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XLX029)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SH014) 2013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2013D009012000004)的资助
【分类号】:R749.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殿春,闵慧男;家庭结构对儿童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马静;苏林雁;;对立违抗障碍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09期

3 周淑新;梁剑虹;;对立违抗性障碍[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04期

4 李燕;贺婷婷;俞凯;刘佩丽;;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及其与幼儿社会技能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5 孙凌,苏林雁,刘永忠;长沙市中小学生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现况及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年04期

6 韦臻;罗学荣;;中学生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7 陈雷音;罗学荣;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宁志军;丁军;杨伟;;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家庭功能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8 费立鹏,沈其杰,郑延平,赵靖平,蒋少艾,王立伟,汪向东;“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的初步评价——正常家庭与精神分裂症家庭成员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年05期

9 苏英;洪炜;崔轶;;目睹父母间冲突与儿童行为问题[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10 蔺秀云;李文琳;黎燕斌;赵悦彤;申军华;方晓义;;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家庭影响因素和家庭相关干预方案[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世伟,周庆天,辛兵,王庆林;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评价离退休干部家庭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2 刘津;王玉凤;;父母培训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3 王文;盖笑松;胡晓红;;弱势男生:性别平等教育中被忽视的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黄广文;苏林雁;马敏;胡建阳;刘艳萍;;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征及伙伴关系初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4期

5 黄广文;苏林雁;;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6期

6 沈玲;罗学荣;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宁志军;丁军;杨伟;;焦虑性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0期

7 朱峰;罗学荣;韦臻;管冰清;叶海森;袁秀洪;宁志军;杨绪娜;;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年04期

8 冀红红;赵英;;国内外儿童消极情绪的研究综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章丽丽;张枫;王洁;刘毅梅;;孤独症儿童父母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6期

10 王学义;廖煜娟;;迁移模式对已婚农民工家庭功能的影响——基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长虹;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TPH2、5-HTTLPR及MAO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张秀琴;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晓婷;基于家庭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袁秀洪;对立违抗性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雪皎;职业同一性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红艳;合作游戏对幼儿合作能力提高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吉宇波;家庭亲密度与中学生自尊水平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雪琪;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网络游戏成瘾、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5 牛琪惠;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性格及其家庭环境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陈静静;郑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史高岩;山东省受欺负初中生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冬冬;济南市两所初中学校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思萌;社会学视野下的抑郁症患者互助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隆舟;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分离与网络成瘾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津;王玉凤;;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2 刘津;王玉凤;;父母培训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3 管冰清;罗学荣;邓云龙;韦臻;叶海森;袁秀洪;宁志军;杨伟;丁军;;湖南省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2期

4 陶国泰;中国儿童心理卫生的现状[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7年03期

5 韦臻,罗学荣,朱焱;有关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家庭环境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6 刘湘玲;王俊红;;问题少年的人格、应对方式与父母婚姻冲突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8 张文武;王晓笳;程芳;刘志旺;袁红;胡珍玉;;父母培训结合利他林治疗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1期

9 张媛;刘艳;陶云;;试论家庭暴力对儿童心理的伤害[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朱振爱;廉鹏;;结构式家庭治疗对伴有对立违抗性障碍的ADHD患者的疗效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金柱;家庭暴力对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何金晶;双亲冲突、心理应对方式对中学生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苏平;;试述学习障碍儿童的诊断与治疗[J];企业家天地;2005年12期

2 杨双;宁宁;刘翔平;潘益中;;听写障碍儿童的字形输出错误特点[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3 陈静;;79例语言障碍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结果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08期

4 徐海花;胡苏平;;学习特殊障碍儿童的心理矫正、治疗及特殊教育[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4期

5 毛荣建;刘翔平;;听写障碍儿童汉字学习的认知干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5期

6 刘议泽;李燕;刘翔平;;汉语听写障碍儿童的形-形与音-音联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03期

7 唐中玉;谢俊;;精神障碍儿童药物治疗失依从行为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0年05期

8 朱冬梅;王晶;吴汉荣;;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转换功能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3期

9 周华;;行为障碍儿童的母亲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8年04期

10 郝献忠;田玉红;;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矫治训练[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广文;苏林雁;苏巧荣;任颖;;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家庭环境因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焱;苏林雁;刘军;李飞;;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在执行冲动控制任务时脑功能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天英;;对弱能伴语言障碍儿童进行康复护理的体会[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齐婷婷;刘翔平;毛荣建;;汉语听写障碍儿童汉字加工认知特点及干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海生;薛乃良;张欢;刘阿妮;方丹;;流浪精神障碍儿童骨龄鉴定18例报道[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6 周用桓;;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识别(综述)[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陈建树;张慧佳;刘丽君;阳伟红;刘月余;罗卫红;;56例脑瘫合并语言障碍儿童小组语言训练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吴娟 通讯员 易剑 林杰雄;“博爱之城”力推“全民公益”[N];中山日报;2014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翔平;如何训练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放放;4-6岁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述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珊;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认知特征与脂肪酸代谢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骆艳;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工作记忆研究及干预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勇;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性语言的动词使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旭东;发展性协调障碍倾向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视空工作记忆的ERP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肖力玮;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反应抑制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4 梁娟;3-4年级语音、字形阅读障碍诊断测验初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邵宝;上海市7-12岁儿童发展协调障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9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439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4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