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伤残程度多因素定量研究(Ⅱ)

发布时间:2020-03-23 06:13
【摘要】:【研究背景】在颅脑损伤后伤残程度的临床法医学鉴定中,常涉及到对大脑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主要包括记忆障碍、智力障碍、注意障碍和执行控制障碍等,但由于大脑功能极为复杂以及被检者“疾病获益”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何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伤残程度就成为法医工作者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的法医工作者对于此类损伤的评价常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Adut, WAIS)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等,并结合被检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鉴定。然而,在此基础上得到的鉴定结论,因主观因素较多,不能让人信服。本研究通过在本中心颅脑损伤后伤残程度鉴定的案例中,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参考被检者的年龄、伤前受教育的程度、受伤部位、颅脑损伤程度、昏迷时间、智商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结果等多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伤残程度相关的客观因素,并与经专家鉴定的伤残等级之间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得出回归方程模型,以期建立起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伤残程度评价的数字预测方程,从而为此类损伤的临床法医学鉴定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量化的参考标准。 【目的】建立用于推断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伤残程度与受伤部位、颅脑损伤程度、昏迷状况、智商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结果等各种相关因素间的数字预测方程。 【对象与方法】对纳入的448例样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每个样本的年龄、伤前受教育的程度、受伤部位、颅脑损伤程度、昏迷状况、智商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结果等多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伤残程度相关的客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对伤残等级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而建立各伤残等级的数字预测方程,同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探讨。 【结果】昏迷时间、GCS评分、损伤性质、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软化灶、钻孔引流治疗、P300潜伏期、全量表智商和智能损害程度与伤残等级有显著性相关,且GCS评分和全量表智商与伤残等级呈正相关,其他因素与伤残等级呈负相关;整体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结论】昏迷时间、GCS评分、损伤性质、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软化灶、钻孔引流治疗、P300潜伏期、全量表智商和智能损害程度可以作为评定伤残等级的重要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坤;张安仁;万满意;王文春;班立生;;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J];西南军医;2007年02期

2 刘宝峰;王昊;;轻型颅脑损伤64例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3期

3 林燕春;;早期康复护理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24期

4 洪仕君;赵丽萍;白燕;张冬先;李利华;闫文;;74例头部外伤后精神障碍司法精神病鉴定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冯军;赵洪洋;闫鹏飞;;丁基苯酞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及智力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5期

6 石建宇;徐黔;戴素萍;;醒脑静注射液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5期

7 廖光查;吴海春;胡北泉;;重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43例分析[J];右江医学;2006年05期

8 陈峻严;李永加;周培萱;蔡风景;陶耕;徐朝阳;;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变化[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9 刘永易;;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13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年11期

10 贾志斌;侯宽省;;颅脑损伤继发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继锋;;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P-Tau蛋白表达的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吴方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金圭星;谭莉;贾品;刘艳菊;安翠霞;王学义;;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董玲;王学义;安翠霞;许顺江;宋美;于鲁璐;王岚;贾海玲;韩克艳;赵晓川;;MMSE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筛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叶繁;武庆平;姚尚龙;;血管性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鲁妮;吴辉丽;邹海强;王雪妮;常铉;凌冰;徐武华;;广州军区离休军人认知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刘可智;梁雪梅;于鲁璐;王岚;宋美;许顺江;安翠霞;王学义;;画钟测验联合MMSE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倩;金荣疆;张安仁;;Piaget认知发育理论在认知功能障碍评定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C];2011年

9 吴辉丽;王鲁妮;常铉;邹海强;王雪妮;徐武华;;广州军区离休军人认知功能障碍与糖尿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段建钢;;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伍西明 武海亮;适宜麻醉深度可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N];湖南日报;2011年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 张滨邋田鸣;新发现 麻醉药诱导细胞凋亡[N];健康报;2007年

3 通讯员 时莹莹;专家呼吁:加强对男子雄性激素缺乏的认识和重视[N];科技日报;2006年

4 李延斌;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AD症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肖水源;“地震灾区心理救援”方案[N];四川科技报;2008年

6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钟远;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的重要信号[N];大众卫生报;2008年

7 张中桥;尼莫地平合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 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广林;慢性病可加快老人“变傻”[N];大众卫生报;2000年

9 本报通讯员 吴静;认识痴呆 重视痴呆[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10 张虹 赵凌 朱蔓佳;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好[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中原;颅脑损伤后血清、脑脊液IL1β,,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 魏爱宣;慢性脑缺血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HIF-1α及其靶基因表达与西洛他唑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3 许云祥;电针对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涂秋云;长沙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唐明山;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6 张涛;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7 王晓明;ROCK信号转导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致认知功能障碍中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宝轶;转化生长因子胞内信号蛋白Smad2/3在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孙增荣;2型糖尿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韩翔;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病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芳;脑电近似熵分析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评估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Amin Jabir Saleh(阿明);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行非心脏大手术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3 贾文琴;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凤鹏;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5 傅彩峰;血管性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林舜艳;老年肠癌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及中医证侯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陈珂楠;创伤性脑损伤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量表和影像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8 曾湘良;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董日霞;脑外伤者认知功能障碍与P300及P50电位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勇;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伤残程度多因素定量研究(Ⅱ)[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6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96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9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