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1:15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体外分离、培养、纯化、传代、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进行BMSCs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模型提供功能稳定的种子细胞。 【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培养贴壁筛选法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相差显微镜观察BMSCs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BMSCs超微结构并绘制生长曲线,使用地塞米松等物质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两个方向分化。用BrdU对BMSCs进行体外标记,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算BrdU阳性细胞标记率。①选取3-4W龄SD大鼠,从其股骨中取材,在无菌条件下操作,用剪刀剪去股骨的两端,暴露骨髓腔,用含15%胎牛血清(FBS)的DMEM-LG完全培养基从骨髓腔中冲出骨髓于平皿中,并用同样含15%FBS的DMEM-LG完全培养基培养,用消化控制和全骨髓细胞贴壁分离法分离纯化BMSCs,观察其生长状态,相差显微镜观察BMSCs的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BMSCs超微结构并绘制生长曲线。②取生长旺盛的第3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CD34(PE标记)、CD90 (FITC标记)、CD44 (FITC标记)及同型对照小鼠抗大鼠IgG1型单克隆抗体(分别为PE和FITC标记)。并分别以诱导其向骨细胞分化及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方法对分离扩增的BMSCs进行鉴定。③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第3代细胞BMSCs进行体外标记,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算BrdU阳性细胞标记率。 【结果】①原代培养的SD大鼠BMSCs为大小不等圆形细胞。纯化、扩增后BMSCs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型,传代后的BMSCs形态趋于均一,排列有序,呈鱼群样或漩涡状排列。BMSCs超微结构见SD大鼠BMSCs细胞体积较小,核质比例较大,细胞核呈椭圆形,也可见不规则形,核仁1-2个大而明显,核染色质较疏松,细胞表面可见有较多微绒毛,胞质中可见较丰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传代周期为8-9d,细胞接种后1~2 d为滞留期,3d后达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示,CD44阳性率为89.4%、CD90为99.2%,CD34为1.82%。经诱导BMSCs向骨细胞分化后,茜素红S染色可见钙结节阳性。经诱导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后,油红O染色,苏木素复染,细胞内可见圆形脂滴空泡,被油红O染成特异性橘红色。③10μmol/LBrdU体外孵育48h后BrdU阳性细胞呈棕黄或黄褐色,阳性反应物位于细胞核,标记率为89%~92%。 【结论】体外BMSCs易于分离、培养和扩增。体外培养的BMSCs有独特的超微结构特点。BMSCs可通过诱导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用BrdU标记BMSCs的浓度为10μmol/L,时间为48h。 【目的】研究立体定位海马移植同种异体BMSCs,对V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改善的疗效、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脑组织中移植BMSCs的存活迁移情况等的影响。 【方法】①用2-VO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11~13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10只,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培养组基对照15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VO),30d后脑立体定位将10μl PBS注入大鼠海马内;BMSCs移植组15只,2-VO 30d后脑立体定位将1×106BMSCs移植入大鼠海马内。②饲养实验大鼠4w后以Morris水迷宫作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和额叶皮质的病理变化。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rdU标记的BMSCs在VD大鼠脑组织中的存活及迁移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①造模前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检测成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海马定位移植4w后,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长(P0.01),且60s内在平台象限滞留时间短(P0.01)。BMSCs移植组逃避潜伏期比模型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BMSCs移植组在平台象限滞留时间较模型对照组长(P0.05)。但都达不到假手术组的水平(P0.01)。②光镜下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的细胞排列不齐,细胞核固缩,胞质密度增高,细胞脱失。而BMSCs移植组上述病理改变较轻。③BMSCs移植组经海马定位移植BMSCs 4w后,可在实验大鼠海马观察到呈棕黄或黄褐色的BrdU标记BMSCs,有局灶聚集现象。额叶也见少量分散的BrdU阳性细胞。 【结论】①BMSCs海马定位移植治疗使V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但未达到假手术组水平。②BrdU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海马定位移植的BMSCs能在海马存活,并且能够在移植大鼠脑内迁移。 【目的】研究甘露醇预处理对同种异体BMSCs静脉移植治疗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改善疗效的影响,通过观察实验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海马胆碱能系统活性,探讨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静脉移植治疗VD模型大鼠疗效的机制。 【方法】①造模成功后将VD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8只(注射1ml无血清培养基)、BMSCs移植组11只(注射1×106个BMSCslml)及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组9只(注射1.5g/kg甘露醇后,在10-30分钟之内注射1×106个BMSCslml)。还设假手术组7只,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即缝合,不进行任何干预。②移植后笼养实验大鼠4w后,Morris水迷宫作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③HE染色观察大脑病理结构的变化。④ELISA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变化。⑤ELISA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脑组织VEGF的含量变化。⑥检测实验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 【结果】①BMSCs静脉移植4w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显示,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移植组和BMSCs移植组的逃避潜伏期均较培养基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p0.01,p0.05),平台象限平均滞留时间均延长(分别p0.01,p0.05);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移植组的逃避潜伏期比BMSCs移植组更明显缩短,平台象限平均滞留时间更长(p0.001);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移植组的的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平均滞留时间与假手术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MSCs移植组额叶皮质组织HE染色病理片显示其病理损伤较培养基对照组轻,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多,神经元肿胀、脱失及核固缩现象减少,而以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移植组的病理损伤更轻。③BMSCs移植组海马和额叶组织BDNF含量高于培养基对照组(P0.05);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组海马和额叶BNDF含量不但高于培养基对照组(P<0.05),而且比BMSCs移植组更高(P<0.05);但是,尚未达到假手术组的水平(P0.05)。④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组、BMSCs移植组额叶组织VEGF含量均值比培养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0);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组额叶VEGF含量比BMSCs移植组更高(P=0.000);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培养基对照组大鼠额叶VEGF含量也升高(p=0.006)。⑤培养基组大鼠海马组织AChE和ChAT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弱(P0.05); BMSCs移植组大鼠海马组织AChE和ChAT活性较培养基组有明显增强(P0.05);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组大鼠海马组织AChE和ChAT活性不仅比培养基组有更显著增强(P0.05),而且比BMSCs移植组也显增强(P0.05)。 [结论]用甘露醇预处理后静脉移植同种异体BMSCs能使VD模型大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的改善比单纯静脉移植BMSCs更明显。BMSCs静脉移植可减轻大脑的病理性损伤,而甘露醇预处理后行BMSCs静脉移植的病理损伤更轻。提示甘露醇预处理可能增加了BBB通透性,使更多BMSCs进入脑内发挥作用。静脉移植BMSCs4w时所获的疗效与脑内BDNF和VEGF表达升高,胆碱能神经系统活性增强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光;吴波;游潮;;镧示踪甘露醇开放大鼠血脑屏障机制的实验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童林艳;胡长林;李晋芳;王志刚;程远;;两种不同开放血脑屏障方法的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8期

3 江逊,崔鹏程,陈文弦,赵大庆,张殿忠,张志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特性的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刘红梅,高天明,佟振清;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进展[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路艳蒙,傅文玉,朴英杰,乔东访,安连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4期

6 穆军山;杨渤生;林航;;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对大鼠海马NOS表达的影响[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7年Z1期

7 高东;周中和;;实验性血管性痴呆的模型制作问题[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2年02期

8 杨龙秀;刘金萍;张泰鹏;陈志;莫雪安;;甘露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梁雄安;曾慧明;邓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吕佩源;靳玮;冯志山;何春年;翟金萍;;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2698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98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