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躯体化,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2:15
【摘要】:目的 回顾并寻找证据说明在中国人中有某些精神障碍表现为对精神症状的否认,而是通过躯体形式表现出来。 方法除近2年半的临床观察外,还通过与中国精神病学家的交流,选择那些在就诊过程中曾提及并被明确考虑过有躯体症状的个体作为回顾性研究的对象。同时还从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数据库中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 结果由于中国人文化背景差异和诸多影响资料收集的因素,包括对疾病的界定、取样、病历检出等问题;辅助诊断的差异;某些精神障碍的躯体化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社会上对精神病的歧视,使得文献的阐述异常复杂。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料强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人更倾向于否认精神障碍而表现出躯体化症状。东西方人在某些精神障碍的躯体化症状上有很大不同,这主要与文化、社会价值观有关,同时也与心理不适和精神症状的公开表达有密切联系。 结论中国人精神障碍症状的元素总是不太明显,并且作为一系列心理反应的结果很可能表现为某种躯体症状。经过近几十年的演变,促成这种倾向的原因主要包括:1、由于对精神障碍的歧视,对“性格缺陷”的责难,多变的社会政治因素,以及认为情感障碍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的错误观点,降低了人们对情绪-情感障碍的表达。2、不良应激的表达方式和疾病行为学在一定程度上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49.4
本文编号:2724053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49.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飞;支持性小组工作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介入及效果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4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7240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