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及神经影像学研究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749.5
【部分图文】:
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第一章矿难后2个月及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1.1PTSD发生率的调查1.1.1对象和方法1,1.1.1对象事件背景:2005年6月8日,湖南娄底某煤矿发生矿难。其中22名矿工难,112名矿工被困井下数十小时,不同程度受伤,最终死里逃生。本研究对即此112名幸存矿工。全部为男性,主要为问卷调查。
知受试可以闭目休息,仍旧平卧不动,继续完成3D和DTI结构扫描。测试过程中,受试通过磁共振仪器上的头线圈可以看到仪器前半透明屏风上的内容。测试内容由计算机内软件发出通过投影影投射到半透明屏风上(见图2一l)。每个被试接受磁共振测试的时间约1小时。
情绪识数5tr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彩兰;李凌江;张燕;李卫辉;李则宣;杨建立;李功迎;;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2 王怀海;谭庆荣;王志忠;王化宁;成群青;陈云春;王文;张瑞国;雷莉;樊爱珍;;帕罗西汀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3 亓高超;展西友;亓夫梅;姚凤亮;;盐酸帕罗西汀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10期
4 张丽;郑会蓉;李卫晖;张燕;贺忠;李凌江;;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5 ;神经官能症[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2年07期
6 吴英;聂发传;何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危机干预[J];护理学报;2006年04期
7 杨智辉;王玉龙;王慧琳;王建平;;癌症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9期
8 杜建政;夏冰丽;;急性应激障碍(ASD)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9 李航;周娟;施琪嘉;;震区医务工作者的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0年04期
10 何树德;陈晓清;;地震情景再现对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丽;矿难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脑结构和脑功能的研究及随访[D];中南大学;2011年
3 侯彩兰;矿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及神经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刘洋;多模态MRI影像在矿难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5 石文磊;第一部分:糖皮质素激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下丘脑视上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兴奋性突触调节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汶川大地震后二年北川中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及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杨晓云;医科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成、归因及干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化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预防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8 杜喆;从大鼠海马核受体MR、GR的表达及HPA轴调控揭示PTSD发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9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王艳波;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干预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艳;我国矿难赔偿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娇;矿难行政问责结果总体合理度的二维评价模型[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权新;矿难新闻报道研究: 历史、框架及策略[D];西北大学;2011年
4 姚文亮;中国矿难的政府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蒋凌昊;中国新闻专业主义语境下的矿难报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红伟;基于委托代理视角下综合治理矿难危机的对策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益阳;恶性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应激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越锋;矿难中的单位刑事责任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9 刘瑶;灾后中学生灾难暴露、控制感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邢月梅;临沂市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1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85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