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咨询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17-06-09 22:0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咨询模式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不断的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 N I C)2009年1月13日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2.98亿,手机网民数达1.137亿。人们对于互联网的用处主要集中在在网络求职、网络购物、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四个方面。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传递,另一方面网络依赖这种新型的心理疾病也引发了使用者的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不良表现。网络依赖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导致性格、人际关系、社会功能上的损害。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人群之一。大学生因为网络依赖而导致的在学业、生活、以及心理上的损害时常见诸于报端。根据王梁调查(Young氏网络依赖量表),轻度依赖(40分~60分)的占29.3%,较重依赖(60分~80分)和严重依赖(80分~100分)的分别占10.3%和4.1%。如何帮助人数众多的网络依赖大学生群体,成为心理学工作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研究旨探索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咨询有效模式与方法。2008年3月从我校15个学院1-3年级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8595名同学,用Young氏网络依赖问卷进行筛查。从筛查对象中,随机抽取出160名Young氏网络依赖问卷≥40分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咨询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在对大学生网络依赖成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网络依赖的焦点,针对不同的焦点分别制定咨询主题,集中干预20小时,采用焦点、连续团体咨询模式对网络依赖大学生进行干预,即连续两天20小时咨询,随后,每周一次5小时强化咨询,连续四次。三个月后,再用Young氏网络依赖问卷测查和行为测查问卷进行评估。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果表明:团体咨询干预后,咨询组Young氏网络依赖诊断问卷均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知焦点、连续式团体咨询对网络依赖大学生干预效果显著,网络依赖学生症状减轻,随访半年未见明显复发。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焦点、连续团体咨询对在校网络依赖大学生进行干预,是一种效率高、效果显著、操作性强的一种干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依赖 团体咨询 干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49.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前言11-21
- 1.1 问题的提出11-15
- 1.1.1 网络依赖的产生及其定义11-12
- 1.1.2 互联网与大学生群体12-14
- 1.1.3 大学生与网络依赖14-15
- 1.2 国内外关于网络依赖的原因、诊断、和干预15-19
- 1.2.1 关于网络依赖原因的分析15-16
- 1.2.2 网络依赖的界定与诊断标准16-17
- 1.2.3 网络依赖的干预17-19
- 1.3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19-21
- 1.3.1 国内高校对于大学生网路干预方法评述19-20
- 1.3.2 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20-21
- 第二章 研究方法21-27
- 2.1 被试21
- 2.2 研究工具和材料21-22
- 2.3 研究设计22-23
- 2.4 研究程序23-27
- 2.4.1 被试入组条件23
- 2.4.2 团体咨询的方案与实施23-26
- 2.4.3 效果评估26
- 2.4.4 统计方法26-27
- 第三章 结果27-29
- 3.1 一般资料27
- 3.2 咨询组与对照组前后结果比较27
- 3.3 两组组间比较27-28
- 3.4 咨询中组咨询前后各个因子分比较28
- 3.5 咨询前后咨询组网络依赖各个程度者比例变化28
- 3.6 咨询组咨询前后网络使用自评报告分析28-29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29-46
- 4.1 本次团体咨询特点与运用的咨询理论29-37
- 4.1.1 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29
- 4.1.2 团体咨询的理论框架体系29-37
- 4.2 量表的选择和临床标准的界定37
- 4.2.1 网络依赖量表选择37
- 4.2.2 网络依赖临床标准的界定37
- 4.3 团体咨询的有效性分析37-38
- 4.4 集中、强化、连续式团体咨询方案的作用机制38-43
- 4.4.1 团体咨询本身的作用机制39
- 4.4.2 集中、强化、连续式咨询方案的作用机制39-43
- 4.5 本研究对于网络依赖干预的实证性分析43
- 4.6 本模式对高校网络依赖干预的推广性分析43-44
- 4.6.1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特点43
- 4.6.2 高校的心理师资现状43-44
- 4.6.3 本模式的特点44
- 4.7 本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之处44-46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6-47
- 5.1 结论46
- 5.2 展望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1-52
- 附录52-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铭怡;章晓云;黄峥;张智丰;聂晶;;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IRDI)的初步编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张怀民;张丽;;谈大学生网络心理依赖[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3 吴芳;;网络使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年03期
4 倪晓莉;陈思路;颜虹;;网络依赖行为研究及其干预模型的理论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张宏宇,魏文风,王岳森,崔亮;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应对[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6 屈正良;易玉屏;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7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及其团体干预方法[J];青年研究;2005年05期
8 宋志英;;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白羽;樊富珉;;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4期
10 路英智,张勤峰;网络成瘾现象[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咨询模式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4367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