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学生成瘾类健康危险行为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某高校大学生成瘾类健康危险行为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健康危险行为 人际关系困扰 焦虑 父母教养方式
【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烟酒行为、网络成瘾行为、手机成瘾行为的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在不同亚群的分布差异,发现高发群体特征;分析大学生烟酒行为、网络成瘾行为、手机成瘾行为与人际关系困扰、焦虑、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探讨烟酒行为与网络、手机成瘾行为间的联系;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人口学特征、烟酒行为情况、手机成瘾、网络成瘾情况、父母教养方式、人际关系困扰、焦虑水平等。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库双录入后并校验,用软件SPSS21.0统计分析并处理数据,检验的标准为α=0.05。结果1.在校大学生“尝试吸烟”、“目前吸烟”、“严重吸烟”的检出率分别为34.08%、6.40%、0.76%;“尝试饮酒”、“目前饮酒”、“重度饮酒”、“醉酒”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67.84%、12.49%、9.35%、12.36%。2.在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倾向”总检出率为9.80%(153人),分别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数总检出率为3.07%(48人),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机成瘾总检出率为19.73%(308人),分别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母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父亲保护、父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等特征是在校大学生烟酒行为、手机及网络成瘾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男性、焦虑状态、人际关系困扰、父母亲控制等特征是在校大学生烟酒行为、手机成瘾行为、网络成瘾行为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在校大学生的烟酒行为中,男性普遍高于女性,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升高;在手机成瘾行为检出者中,女性更为突出,男性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行为。2.在校大学生中的烟酒行为、手机及网络成瘾行为分别与人际关系困扰、焦虑、父母教养方式有统计学关联;其中作为男性存在人际关系困扰、焦虑、父母控制的大学生在烟酒行为、网络成瘾行为的检出率高。女性、伴有焦虑、存在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是网络及手机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3.在校大学生中,存在烟酒行为与手机成瘾、网络成瘾的检出人群具有共同的保护因素:母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父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其共同的危险因素有:焦虑、人际关系困、父母亲控制。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危险行为 人际关系困扰 焦虑 父母教养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6
- 2 对象与方法16-19
- 2.1 调查对象16
- 2.2 调查工具及评分方法16-17
- 2.3 质量控制17-18
- 2.4 统计分析方法18-19
- 3 结果19-28
- 3.1 一般情况分析19
- 3.2 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分析19-23
- 3.2.1 吸烟行为分布19-20
- 3.2.2 饮酒行为分布20-21
- 3.2.3 烟酒行为的分组比较21-22
- 3.2.4 吸烟、饮酒行为的多因素分析22
- 3.2.5 “目前吸烟”行为的多因素分析22-23
- 3.2.6 “目前饮酒”行为的多因素分析23
- 3.3 大学生网络成瘾、手机成瘾行为现况分析23-27
- 3.3.1“网络成瘾倾向”及“网络成瘾”行为分布23-24
- 3.3.2 手机成瘾行为分布24-25
- 3.3.3 网络成瘾、手机成瘾的分组比较25
- 3.3.4 大学生“网络成瘾”、“手机成瘾”的多因素分析25-27
- 3.4 大学生网络、手机成瘾行为与烟酒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27-28
- 4 讨论28-34
- 4.1 大学生成瘾类健康危险行为现况28-30
- 4.1.1 吸烟、饮酒行为现况28-29
- 4.1.2 网络、手机成瘾行为现况29-30
- 4.2 大学生成瘾类健康危险行为相关因素分析30-32
- 4.2.1 烟酒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30-31
- 4.2.2 网络成瘾与手机成瘾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31-32
- 4.3 大学生烟酒行为与手机、网络成瘾行为的相关性32-34
- 5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综述39-50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A50-52
- 附录B52-53
- 附录C53-54
- 附录D54-55
- 附录E55-56
- 附录F56-5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玲;潘宝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进展[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2 杨颖;王步还;张敏;;鄂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年02期
3 韦琳;;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7期
4 刘衔华;罗军;蒋艳华;刘芳;;90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状况调查[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年12期
5 曹静;李蕴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年03期
6 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预防[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05期
7 王超,马迎华;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与干预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11期
8 星一;季成叶;张琳;;中国北方两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特点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2期
9 董玉福;高炳乾;子莲鹰;杨颖飞;安军;吴根生;和锡健;杨英;;大理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4期
10 潘晓群;史祖民;袁宝君;戴月;;中学生消极情绪与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绍华;张镇权;;北京市农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特点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晓丽;;辽河油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A];第六届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嘉;;北京市宣武区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现况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超;马迎华;;北京、河南新乡部分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相关调查(摘要)[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陈永进;黄希庭;;时间态度与健康、健康危险行为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周凯;叶广俊;;青少年的心理社会能力及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微;白承续;;北京市崇文区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状况[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曹若湘;;北京市城市大中学生吸烟人群健康危险行为调查[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陈莹;郝亮;杨智学;孙小亮;;休闲体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价值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鲁胜利 记者 刘冰石;合肥监测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N];安徽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腾;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鲁玮;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5年
3 张璐瑶;某高校大学生成瘾类健康危险行为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4 孙倩莱;益阳市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胡晓洁;大理州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D];大理学院;2013年
6 张清;山东省初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比较[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刘兰静;大学生认知方式对其健康危险行为影响的干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张志友;河南省四所中专卫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9 胡小和;某医卫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苏玲;福建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21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62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