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基于体素分析的DTI技术评价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改变
本文关键词:应用基于体素分析的DTI技术评价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改变
更多相关文章: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体素分析方法 各向异性分数
【摘要】:目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以记忆力下降为突出表现,可伴随其他认知领域损害,存在向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展的高风险。已有研究发现脑白质损害在aMCI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能够客观地评价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Voxel-based analysis,VBA)能够对全脑体素的参数值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应用DTI技术,采用VBA方法评价aMCI患者是否存在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以及此改变是否与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具有相关性,以期寻找aMCI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损害的特点及规律性,为早期识别aMCI患者及监测疾病进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及门诊年龄、性别、学历相匹配的aMCI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各25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应用美国GE公司Sigma 3.0T磁共振扫描仪获得DTI影像资料。通过DTI studio软件得到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在MatLabR2009a平台,应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8,SPM8)进行VBA数据处理。应用SPM8软件自带的统计软件包,分析比较两组间FA值降低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及aMCI组FA值降低与MMSE、MoCA评分具有相关性的脑区。结果:1.aMCI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sex=1,Page=0.96,Pedu=0.26);aMCI病例组较健康对照组MMSE、MoCA评分明显下降(PMMSE=0.000,PMoCA=0.000)。2.aMCI病例组较健康对照组FA值下降明显的脑区分别为双侧额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额内侧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扣带回、左侧缘上回(均Puncorr0.001,KE≥50)。3.aMCI病例组FA值下降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的脑区分别为双侧中央前回、双侧小脑后叶、右侧额上回、右侧额内侧回、右侧屏状核、左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左侧脑桥(均Puncorr0.001,KE≥50)。aMCI病例组FA值下降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的脑区分别为双侧额下回、双侧额内侧回、双侧中央前回、右侧扣带回、右侧额上回、右侧小脑后叶、左侧额中回、左侧颞下回(均Puncorr0.001,KE≥50)。结论:1.aMCI患者存在较全面认知功能损害,其认知功能介于正常同龄老年人与AD患者之间,MMSE量表及MoCA量表能够对aMCI患者认知功能进行量化分析。2.aMCI患者特定脑区白质纤维完整性受损,尤以双侧额下回、右侧中央前回、额内侧回、楔前叶、顶下小叶、左侧扣带回、缘上回损害更为显著,推测上述区域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可能参与aMCI早期发病过程。3.aMCI患者特定脑区(双侧额内侧回、额下回、右侧额上回、左侧颞下回、额中回等)白质微细结构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上述区域脑白质可能与认知功能关系更为密切。4.应用基于体素分析的DTI技术可以从全脑水平较准确的评价脑白质微结构的完整性,可为aMCI的早期诊断及疾病监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体素分析方法 各向异性分数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R749.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3
- 资料和方法13-16
- 1.研究对象13-14
- 2.影像研究方法14-15
- 2.1 数据采集14-15
- 2.2 数据处理15
- 3.统计方法15-16
- 结果16-22
- 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比较16
- 2.aMCI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FA值比较结果16
- 3. a MCI 病例组 FA 值与 MMSE、Mo CA 评分相关性比较16-22
- 讨论22-28
- 1.DTI 与脑白质损伤23-24
- 2.aMCI患者FA值下降脑区及意义24-26
- 3.aMCI患者FA值同MMSE、MoCA评分相关脑区及意义26-27
- 4.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27-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6
- 综述36-47
- 参考文献42-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白质改变的关系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9年04期
2 赵筱玲,贾建平;球细脑脑白质营养不良[J];当代医学;2000年12期
3 尹华,赵强元;小儿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J];前卫医药杂志;2001年06期
4 王国栋;脑白质营养不良[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年01期
5 王谨,邵宇权,龚向阳;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新陈腔隙性脑白质梗死中的价值[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6 孙芳;周国庆;赵文新;任苏虹;李华;段立晖;;高龄缺血性脑白质损害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8期
7 张微微;林琅;黄勇华;;485例脑白质改变的影像学与血管性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3期
8 刘倩;董健伟;马桂英;陈嘉峰;;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10期
9 杨学林,武彩琴;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8年04期
10 范玉华,曾进胜;老年性脑白质改变的分子遗传学研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栋;赵永波;吴白甫;;脑白质营养不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王国栋;赵永波;;脑白质营养不良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肖湘;肖婷;肖朝勇;刘文;梁凤晶;肖舟;柴学;邹冰;沈继英;邱婷;方慧;柯晓燕;;2~3岁孤独障碍儿童脑白质髓鞘化程度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张琳;许晶;张炳蔚;;晚发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杨晓娜;杜万良;张巍;袁云;吴烨;;脑白质型Leigh综合征[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雪林;赵修义;;不同年龄段正常脑白质平均ADC值定量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亮;李坤成;张新卿;龚高浪;;早期Alzheimer病脑白质微结构损害:基于体素的全脑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8 温红梅;黄如训;曾进胜;黄家星;范玉华;;脑白质改变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赵欣;王明时;高伟;刘海婴;;一种重建脑白质内神经纤维的新算法[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邹松;余庆华;沉东挥;陈春霞;;新生儿及儿童脑白质发育磁共振弥散ADC均值的变化[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楼敏;老年人脑白质密度减低说明什么[N];健康报;2013年
2 艾素 王秋月;成功治疗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N];解放军报;2010年
3 任秋凌;脑白质决定语言天赋[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编译 黄娟;脑白质过多造就谎言家?[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红;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冰冰;VBM联合DTI对早期帕金森病脑白质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谷雨航;应用基于体素分析的DTI技术评价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改变[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慧渊;缺血性脑白质损害患者的注意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3年
4 涂怡婷;1型糖尿病患者磁共振脑白质完整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周智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正常老人和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脑白质改变的初步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2年
6 刘海静;正常脑老化中脑白质改变的MRI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7 尚战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8 孟星;脑脉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白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索[D];吉林大学;2015年
9 严慎强;脑白质高信号中脑铁沉积的3T磁共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王秀霞;精神病高危人群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18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1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