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分析
本文关键词:郑州市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郑州市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及流行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郑州市城市学校4所、乡村学校5所,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每个年级(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至少选取男、女生各75名,共抽取3 002人,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郑州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14.3%,其中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2%,女生为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5%,农村为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9.6%,初中生为16.4%,高中生为14.8%,小学生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CDI得分为(12.3±6.9)分,高于女生的(11.5±6.1)分,城市学生为(12.3±7.0)分,高于农村学生的(11.3±5.9)分;3个学段学生CDI得分分别为小学(10.2±6.3)分、初中(12.4±6.9)分、高中(12.4±6.2)分,小学生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CDI得分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初高中学生高于小学生。
【作者单位】: 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河南中医学院;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学生 抑郁 城乡 儿童抑郁量表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02Z42)
【分类号】:R749.4
【正文快照】: 抑郁症状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1],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思维迟缓及饮食睡眠障碍等,也可能伴随其他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如焦虑等,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问题趋于严重[3],儿童抑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苏林雁;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2 叶阿琴;姜梦璇;曾玉婷;刘勇;;湖南省边远地区留守儿童抑郁特征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4年08期
3 王君;张洪波;胡海利;陈琳;张正红;宇方;李伟斌;魏锁;;儿童抑郁量表信度和效度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9期
4 王君;张洪波;胡海利;陈琳;张正红;宇方;李伟斌;魏锁;;儿童抑郁量表在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4期
5 刘凤瑜;儿童抑郁量表的结构及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2期
6 陈桂存;黄莹;李燕;胡安艳;刘宏;李姣;黄鑫;吕慧;;昆明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4期
7 俞大维,李旭;儿童抑郁量表(CDI)在中国儿童中的初步运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8 张洪波;许娟;王坚杰;王君;高茗;Donald E.Steward;孙静;;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12期
9 邓厚才;杨敬源;邓冰;杨萍;庹安写;黄列玉;包毅敏;;中学生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10期
10 蒋庆飞;王卫平;胡美玉;杨帆;;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娟;姚树桥;彭萍;朱熊兆;;高中生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4期
2 王艳军;何秉燕;方丽辉;李慧娟;;湖北仙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初步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12期
3 陈世英;高耀;;七年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4 王凯,苏林雁;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5 黄越;魏铭;;中学生自尊水平及其与抑郁的关系[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年02期
6 田甜;薛建;李军;;7582名城乡学生生长发育现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5期
7 翟艳丽;翟爱萍;马红叶;;2012年长治市初中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王锋;吴秋云;邵继红;周丽;任香梅;;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与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11期
9 丁春丽;董成艳;王文仙;郑晓霞;杨富有;季守莲;;大理市部分小学生生长发育与饮食卫生习惯调查[J];大理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10 温萌萌;朱广荣;王海雪;;中国11~18岁汉族男生肥胖与首次遗精年龄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利刚;罗静;高文斌;;儿童抑郁量表在中国农村儿童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孙莹;陈明春;孙业桓;曹庆庆;顾超美;韩腾伟;王铁柱;;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倾性影响因素研究[A];安徽省2011年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邓芳;儿童特发性性早熟环境危险因素及其身心发育分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莹;中国儿童青春发动时相评定标准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孙莹;中国儿童青春发动时相评定标准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和兴;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和双酚A暴露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高尚;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刘海娇;青少年亲子关系和友谊关系的特点及其与抑郁和孤独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尹红峰;青少年自尊、同伴反刍、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洁;合肥市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刘小溶;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婧;湖南省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杨红霞;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韧性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8 韩惠惠;上海市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秀梅;初中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芦炎;初中生抑郁症状与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全明;谢玉兰;;贫困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凯,苏林雁;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3 廖美玲;;福州市初中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李亚飞;唐义珍;张迪然;翁剑驰;王卫国;;2364名高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班永飞;宋娟;吴孝勇;;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特点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1期
6 杨圆圆;张仲明;郭晓伟;胡朋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9期
7 张艳;何成森;;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的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8 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年03期
9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抑郁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年03期
10 路潜;张荷钰;庞冬;李俊梅;;癌症病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799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9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