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相关性的meta分析
本文关键词: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相关性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创伤后成长(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1996年1月-2014年8月关于PTG与PTSD症状相关性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2篇文献。结果示PTG与PTSD症状得分呈正相关(ES=0.21,95%CI:0.17~0.26)。亚组分析示,成人(ES=0.22,95%CI:0.17~0.27)相关程度高于儿童(ES=0.18,95%CI:0.05~0.31);创伤类型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军事冲突、照顾者、助人职业、混合事件、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疾病;按创伤时间分组,相关程度随时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18~24个月相关程度最高(ES=0.29,95%CI:0.08~0.49)。其中,6篇维度间的meta分析结果示除PTSD症状的回避维度与PTG各维度得分、PTSD症状的高警觉维度与PTG的欣赏生活维度得分、PTSD症状各维度与PTG的他人关系维度得分间的相关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关联,年龄、创伤类型和创伤时间对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关系有影响。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关键词】: 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应激障碍 meta分析
【基金】: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5年度科学研究项目(2015hlkyxm008)
【分类号】:R749.5
【正文快照】: 创伤事件会给个体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已为众多研究所证实[1],但也有研究发现创伤事件会给个体带来积极影响[2],这些积极的改变被称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最早由Te-deschi和Calhoun于1995年提出[3]。长期以来心理工作者关注重心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冈,刘金凤;癌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4期
2 ;神经官能症[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2年07期
3 孙晓春,喻剑峰,余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03年04期
4 王丽颖,杨蕴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二)[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2期
5 何梅,陈军,冯正直;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方式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2期
6 徐勇,张克让,杨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与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7 陈树林,李凌江,卢原,高雪屏,张锦黎,李晏,李卫晖;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年03期
8 潘光花,王鹏;创伤后应激障碍简述[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9 张克让,徐勇,刘中国,杨辉,宋丽萍,薛云珍,卢莉,彭超英,车志强,武海涛,原天岗,冯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及一线医务人员和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10 孙萍;王兴荣;;1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日芳;赵国秋;王义强;汪永光;何晓燕;;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罗晓燕;;老师,我该怎么办? 被忽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曹日芳;赵国秋;汪永光;何晓燕;王义强;;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t,
本文编号:981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98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