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锆色度和透光性与临床全瓷冠修复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锆色度和透光性与临床全瓷冠修复
【摘要】:目的比较2种二氧化锆的色度学指标和透光率,以指导临床修复。方法制作Vita In-Ceram YZ二氧化锆试件共36块,分为6组。其中5组分别采用染色剂LL1~LL5号按照染色步骤进行染色,第6组为空白对照组,烧结后得到0.5 mm厚度试件。制作厚度为0.5 mm Sirona in Coris ZI二氧化锆试件共30块,分为5组,每组6块。对11组试件进行测色,指标包括L*、a*、b*值和可见光积分透射比(τ值)。结果不论是Vita或是Sirona瓷块,随着瓷块号增加,其瓷块的明度(L*)值亦随之下降。同时可见光积分透射比(τ值)亦随之下降。Vita In-Ceram YZ和Sirona In Coris ZI不同颜色的二氧化锆透光率存在差异,颜色相近的瓷块透光率相似,但色度差较大。结论选择透明度高的二氧化锆材料可以更好地再现牙齿的颜色。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口腔中心;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
【关键词】: 二氧化锆 色度学 透光率
【分类号】:R783
【正文快照】: 为了使全瓷修复体的美学性能与天然牙接近,就必须重视修复体的颜色参数,其中又以色度值和透光率最为重要[1]。二氧化锆本身的颜色不能很好的表达天然牙的颜色,使其临床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改变二氧化锆自身的颜色很有必要,经过不同的方法处理,二氧化锆的色度值和透光率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长青;张明福;左洪波;孟松鹤;韩杰才;姚泰;;影响透明陶瓷透光性能的因素[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2期
2 温宁;邵龙泉;伊元夫;邓斌;刘洪臣;;五种色系氧化锆陶瓷的颜色测定[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艳芬;曹全喜;李双春;李珍;苏董杰;;Nd:YAG激光陶瓷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2 米晓云;卢利平;刘全生;柏朝晖;王晓春;;透明陶瓷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7年04期
3 董伟;卢金山;李要辉;;铈、钕离子掺杂对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组织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11期
4 王学荣;米晓云;卢歆;;透明陶瓷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7年12期
5 罗文飞;张彬;刘根;钟哲强;;Ce∶YAG荧光陶瓷封装白光LED的出光特性分析[J];光学技术;2014年03期
6 杨晓芳;母瑞红;;牙科用氧化锆陶瓷材料着色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4年05期
7 银颂;邵龙泉;伊元夫;邓斌;温宁;;浸泡着色氧化锆陶瓷及其比色板的色度学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年06期
8 王宇华;黄慧;姜慧;李静;张富强;;升温速率对氧化锆陶瓷透光性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1年03期
9 邵龙泉;;氧化锆全瓷修复系统的现状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3年03期
10 彭敏;费伟;Mandana Hosseini;Klaus Gotfredsen;;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较种植支持式氧化锆全瓷和贵金属金瓷修复的牙冠颜色[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宁;邵龙泉;伊元夫;邓斌;;浸泡着色氧化锆陶瓷及其比色板的色度学研究[A];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智慧;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及YAG透明陶瓷的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2 王守平;多晶透明氧化铝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制备[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米晓云;M:Al_2O_3(M=Cr,Ti)纳米粉体及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裴军;氧化铝基陶瓷材料的超重力熔铸制备新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
5 黄德馨;RE:GGG(RE=Yb,Nd)纳米粉体及陶瓷的制备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邓斌;牙科氧化锆与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界面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7 李卿;透明陶瓷的光传输机理及散射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兰;钴铬合金基牙科遮色瓷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袁坤;新型牙科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计算机配色研究及性能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陈剑锋;牙科Y-TZP陶瓷的制作工艺、颜色调控及其半透明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文文;超重力燃烧合成YAG陶瓷热力学计算及过程仿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杰;口腔修复选配色软件的编写和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张文华;透明陶瓷粗糙面光散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野;流延法制备Al_2O_3/MgAl_2O_4陶瓷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海涛;Al_2O_3/MgAl_2O_4红外透明陶瓷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郑艳春;超细氧化钇粉体的注浆成型及烧结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李双春;激光陶瓷的粉体制备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秦琨;亚微米氧化锆增韧氧化铝口腔复合陶瓷光学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郭旺;MgO作为烧结助剂制备Nd:YAG透明陶瓷的性能表征[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魏春城;尖晶石型AlON透明陶瓷的制备与表征[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大林;色度学在口腔修复医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8年04期
2 伊元夫,王忠义,温宁,张少锋;两种VITA比色板的色度学比较[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年02期
3 刘军芳,付正义,张金咏;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烧结致密AlN陶瓷[J];陶瓷学报;2001年03期
4 刘军芳,傅正义,张东明,张金咏;透明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陶瓷学报;2002年04期
5 章非敏,赵云凤,MichaelE Razzoog;铝瓷核烧结长石质瓷前后贴面颜色的变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兰;;二氧化锆全瓷系统在口腔修复科中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趋势[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2 施亮;陈列金;刘艳;罗文平;;前牙二氧化锆联冠瓷三角的美学处理[J];广东牙病防治;2009年12期
3 王静;;二氧化锆在前牙修复的应用优越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25期
4 顾延猛;;二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2年32期
5 刘艳红;;1例二氧化锆修复病例崩瓷引起的反思[J];中国伤残医学;2013年02期
6 成君方,袁杨;二氧化锆生产放射卫生学调查与评价[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2年01期
7 陈渊华;谢园静;俞青;;不同染色时间对二氧化锆基底冠颜色的影响[J];北京口腔医学;2010年05期
8 邓淑华,郑文裕,颜幼平,赖远雄;高纯二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污染的防治[J];化工环保;1999年04期
9 陈春秀;文学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二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护理配合[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10 杨小军;何乙君;;二氧化锆桩核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渊华;;厚度和染色时间对二氧化锆颜色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范现芬;宋秀芹;;以蔗糖为模板制备介孔二氧化锆[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娜娜;潘道成;聂伟;姬相玲;;两相法制备形状可控的二氧化锆纳米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丁晨;俞青;景建龙;;二氧化锆全瓷冠饰瓷技工室操作体会[A];第七次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尹路;许德文;肖云;付辉;;二氧化锆含量对钛铸件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七次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丁晨;俞青;景建龙;;二氧化锆全瓷冠饰瓷技工室操作体会[A];全国第六届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刘凯;汪长安;;高效液相色谱填料用二氧化锆多孔微球的制备和表征[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8 詹瑛瑛;蔡国辉;肖益鸿;陈葳;魏可镁;陈天明;张汉辉;郑起;;二氧化锆相结构的漫反射光谱表征[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高保军;;应用改良扫描技术的Sirona inlab(德国)系统制作二氧化锆全瓷内冠的体会[A];第七次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鹏飞;;抗力支撑型二氧化锆内冠在CAD/CAM修复中的运用[A];第七次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忠仁;我国熔炼二氧化锆技术国际领先[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记者 刘益清邋通讯员 叶家坤;山沟沟孵出了世界品牌[N];福建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大可;二氧化锆微晶水热生成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2 牟晓磊;二氧化锆的制备及其负载型催化剂对CO的催化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9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01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