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成年单侧唇裂患者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的综合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2 16:22

  本文关键词:成年单侧唇裂患者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的综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MRI CT 唇裂 尸体解剖 肌肉


【摘要】:研究背景唇裂是较常见的颜面部先天性发育畸形,发病机制不甚明确,一期(初期)修复常在半岁之内进行,随着患者的生长发育,其唇鼻畸形逐渐显现,绝大多数患者需二期修复。其继发畸形程度呈现多样性,病变部位结构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其修复目的主要是功能的恢复和外观的修整。术前能准确认识唇裂患者骨骼异常及肌肉畸形的程度,实现精确、完美修复是整形外科的一个恒久的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前期的研究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正常人梨状孔区域正常骨骼以及单侧唇裂患者梨状孔区域骨骼异常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在唇腭裂畸形矫正手术中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及临床意义。肌肉修复应与骨骼修复同等重要,在获得了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骨骼对治疗唇裂畸形良好的效果后,我们更需一种有效的方式去检测正常人体唇鼻区肌肉的解剖特点及唇裂患者唇鼻区肌肉的解剖特点,借此评估唇裂患者畸形的程度及其个性差异情况,并由此来指导我们制定个性化的手术修复治疗方案,同时对我们的术后治疗效果进行相对评估。了解正常人体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是唇裂修复手术的基础,本实验通过临床观察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患者20例,对大体观状态及术中所见肌肉组织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2具大体湿性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分析10例磁共振对正常人体唇鼻区肌肉软组织的成像,探讨大体观状态下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的特点及分类,正常人体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以及MRI在对人体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描绘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并为MRI检测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患者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的研究提供依据。目的1、提出大体观状态下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的特点及大致分类;2、从唇裂修复的角度了解正常人体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及其综合检测方法;3、探讨MRI检测人体唇鼻区肌肉软组织的准确性、可行性及实际意义。方法1、采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患者20例,观察所收集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患者的外观改变情况,及术中探查患者唇鼻区的肌肉状态,对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患者的畸形程度进行统计和分类;2、对两具(1男1女)大体湿性标本(由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唇鼻部进行分层解剖,观察正常人体标本唇鼻区肌肉的起止点、排列、走向、层次及交汇点等;3、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非颌面部软组织疾病患者的头颅MRI影像信息10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观察MRI扫描及重建情况下,正常人体唇鼻区肌肉的起止点、排列、走向及层次等;4、结合大体标本的观察结果以及院内收集的非唇裂患者相关头颅MRI检查结果,综合对比分析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观察MRI描绘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1、可根据唇鼻部外观形态改变和术中所见肌肉形态解剖,将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分为三度四类:轻度:即一类,鼻部外观形态改变较轻或无,其中鼻孔宽度及高度双侧差异〈2.0mm,术中所见组织改变较轻;唇部外观形态改变均较轻或无,术中所见组织改变较轻;中度:包括二类和三类:二类、鼻部外观形态改变明显,其中鼻孔宽度及高度双侧差异〉2.0mm,术中所见组织改变明显;唇部外观形态改变均较轻或无,术中所见组织改变较轻;三类、鼻部外观形态改变均较轻或无,其中鼻孔宽度及高度双侧差异〈2.0mm,术中所见组织改变较轻;唇部外观形态改变明显,术中所见组织改变明显;重度:鼻部外观形态改变明显,其中鼻孔宽度及高度双侧差异〉2.0mm,术中所见组织改变明显;且唇部外观形态改变明显,术中所见组织改变明显。2、非颌面部软组织疾病患者MRI影像学检查所得唇鼻部肌肉的起止点、排列、走向、层次及交汇点等与大体湿性标本解剖所得结果一致;3、唇周围肌包括唇上组、唇下组和口轮匝肌组;上组包括笑肌、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及提上唇肌;下组包括降下唇肌、降口角肌和颏肌;口轮匝肌呈环形排列,其肌纤维位于上、下两唇内,浅层由固有纤维组成,中层由唇周围肌的上、下两组肌纤维交织而成,深层由颊肌和唇周围肌的部分肌纤维组成。4、鼻部的肌肉主要包括鼻根肌、降鼻中隔肌以及鼻肌。降鼻中隔肌和鼻肌的主要作用为缩小或开大鼻孔;鼻根肌则可牵拉眉间皮肤使其向下,且使鼻根部皮肤皱缩而产生横纹。5、口轮匝肌位于深层的肌肉除具有水平方向环绕的肌纤维之外,还有沿口角斜向内上走行呈扇形的肌纤维,这些肌纤维一部分跨越中线,在鼻底移行为鼻翼鼻肌,在上唇近红唇缘处移行为颧小肌和上唇提肌,并在鼻底下方移行为上唇鼻翼提肌;另一部分止于鼻小柱下前鼻嵴处,移行为鼻中隔降肌。鼻翼鼻肌一端与鼻翼软骨外侧角相连,另一端则移行为口轮匝肌;鼻中隔降肌一端与鼻翼软骨内侧角相连,另一端则移行为口轮匝肌。颧小肌和上唇提肌从鼻翼外侧缘向中线走行,最后在口轮匝肌深层靠近红唇侧外翻处交汇,并对唇弓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结论1、根据唇鼻部外观形态改变和术中所见肌肉解剖形态,可将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分为三度四类;2、MRI检测人体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具有准确性及可行性;3、MRI及大体湿性标本解剖对正常人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的综合检测有助于唇裂修复手术的实施。
【关键词】:MRI CT 唇裂 尸体解剖 肌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2.21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5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5-16
  • 前言16-19
  • 第一章 正常人体唇鼻部相关肌肉的解剖特点19-24
  • 1 正常人体唇部相关肌肉的解剖19-22
  • 2 正常人体鼻部相关肌肉的解剖22-24
  • 第二章 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患者唇鼻部肌肉的解剖特点24-38
  • 材料和方法24-25
  • 结果25-38
  • 第三章 正常人体唇鼻部相关肌肉解剖特点的综合分析38-60
  • 一、正常人体唇鼻部相关肌肉湿性标本解剖38-40
  • 材料和方法38-40
  • 二、MRI描绘正常人体唇鼻部相关肌肉解剖40-41
  • 材料和方法40-41
  • 三、结果41-50
  • 四、结论50-51
  • 五、讨论51-60
  • 参考文献60-66
  • 综述 唇裂患者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综合分析及MRI在其中的应用66-80
  • 参考文献74-80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80-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玲;;螺旋CT对56例鼻区骨折的诊断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7年05期

2 王飞;;多层螺旋CT在鼻区复合骨折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年15期

3 叶菁;;多层螺旋CT对鼻区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15期

4 贺长斌;茹小丽;李q;;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区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5 董明海;;多层螺旋CT诊断鼻区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12期

6 张新华;李磊;李栋;;64排螺旋CT对鼻区骨折的诊断及分型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年03期

7 吴何嘉,李启权,陈棣华,曹宗伟;鼻区 X 线解剖的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年06期

8 王小康;潘玉才;耿福儒;杨晓东;;螺旋CT薄层扫描在鼻区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0年11期

9 曲永惠,王振,常鲜军,舫邹昕;高分辨率CT对鼻区复合骨折的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年10期

10 相爱华;刘士海;囤荣耀;;鼻区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探讨[J];放射学实践;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长斌;朱勇;陈鹤;李坤;;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区外伤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2 徐雷鸣;黄正顺;郑超;;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患的CT评价[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上海市宝山区中医医院 王伏峰;针刺鼻区肺穴并放血治疗慢性鼻病验案[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海江;成年单侧唇裂患者唇鼻区肌肉解剖特点的综合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19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019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