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青少年正畸患者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8 04:28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正畸患者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相关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固定正畸治疗 牙龈退缩


【摘要】:[目的]本实验主要对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下前牙区唇侧牙龈退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矫治前后下前牙的位置关系、下前牙区牙槽骨的厚度,颏部联合体形态结构等因素,为预防青少年正畸患者下前牙出现牙龈退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因正畸治疗中下颌矫治方法的不同,将实验分为拔牙组与未拔牙组,分别进行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拔牙组、非拔牙组各选取30例矫治后下前牙唇侧牙龈出现退缩的青少年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矫治后下前牙唇侧牙龈无退缩的青少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对比研究。每个组男女比例均保持一致,每位患者治疗前后需拍摄头颅侧位片及口内像进行测量分析,使用电子游标卡尺进行模型和头颅侧位片测量,小数后保留两位。测量结果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反映矫治前后下前牙其位置及变化的相关项目中,下颌拔牙矫治组结果示非退缩组与退缩组下前牙的移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P0.01)退缩组下前牙主要为近中唇向移动,非退缩组为远中舌向移动;矫治后下前牙的位置在两组中也存在差异(P0.05),退缩组矫治后下前牙的唇倾度大于非退缩组。表明矫治后下前牙的位置以及矫治中下前牙不同的移动方式与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发生相关。下颌非拔牙矫治组中相关项目在非退缩组和退缩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反映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及变化的相关项目中,无论是在下颌拔牙矫治组还是非拔牙矫治组中,退缩组、非退缩组中矫治后牙槽骨厚度均较矫治前变薄,其中退缩组的变化量大于非退缩组(P0.05),且矫治后退缩组牙槽骨厚度较非退缩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与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发生相关,牙槽骨厚度越薄越容易发生牙龈退缩。3、反映矫治前后颏部联合体形态结构大小及其变化的项目中,无论是在下颌拔牙矫治组还是非拔牙矫治组中,退缩组、非退缩组矫治后颏部联合体高度与厚度的比值均增大,其中退缩组的变化量大于非退缩组(P0.05),结果表明退缩组患者的颏部联合体形态结构明显向着“窄长型”方向变化。该比值的变化在下颌非拔牙矫治组中主要是由于颏部联合体高度的明显增长引起的,且退缩组的增长量明显大于非退缩组(P0.01);而在下颌拔牙矫治组中此比值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颏部联合体厚度变薄所致,且退缩组颏部联合体厚度的减少量明显大于非退缩组(P0.01)。结果退缩组患者的颏部联合体形态结构明显向着“窄长型”方向变化,而非退缩患者颏部联合体形态结构变化不明显。表现为窄长型颏部联合体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牙龈的退缩。4、将退缩组与非退缩组之间相比较得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放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得出这些变量与是否发生牙龈退缩之间的标准化系数,结果示下颌拔牙矫治中下前牙位置发生变化对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发生作用最大(P0.01):而在下颌非拔牙矫治组中患者颏部联合体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对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发生作用最大(P0.01)。5、对本实验所有患者的牙周生物型、下前牙移动方式和矫治后下前牙的唇倾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示在本实验中患者下前牙的牙周生物型、下前牙矫治中的移动方式和矫治后下前牙的唇倾度与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发生相关(P0.05),其中薄型牙周生物型患者、下前牙发生唇向移动且最终唇倾度95°的患者易出现下颌前牙区唇侧牙龈的退缩。[结论]1、青少年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矫治后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2、无论下颌采取拔牙矫治还是未拔牙矫治在治疗结束后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发生均与患者的颏部联合体结构形态以及下前牙区牙槽骨的厚度变化相关,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较薄,颏部联合体形态为长窄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下前牙唇侧牙龈的退缩。3、下颌拔牙矫治后下前牙区唇侧牙龈退缩的发生与下前牙的移动方式及移动量明显相关,下前牙的唇向移动更容易发生牙龈退缩,然而下颌未拔牙矫治的患者牙龈退缩的发生与下前牙的移动变化却无相关性,而更多的是与患者颏部联合体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相关。4、本实验中薄型牙周生物型患者更容易发生牙龈退缩,且下前牙发生唇向移动、下前牙最终唇倾度95°的患者也易出现下颌前牙区唇侧牙龈的退缩。
【关键词】:青少年 固定正畸治疗 牙龈退缩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5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4
  • 对象及方法14-20
  • 结果20-34
  • 讨论34-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全文总结44-45
  • 综述45-52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宗响;下前牙脱位7d再植成功1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年02期

2 张斌;季明居;;前牙反鉭致下前牙松动1例的固定[J];沈阳部队医药;2000年01期

3 文萍;片切下前牙防拥挤复发的临床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6期

4 白玛德吉;;正畸治疗后下前牙排列远期复发的可能因素[J];西藏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5 鲁伟,扬长有,毛永惠;下前牙舌侧5颗多生牙1例[J];大理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肖立伟 ,白丁 ,陈扬熙 ,陈文雄 ,徐俊峰;压低下前牙改良连续弓的设计及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7 张美玲,李玉超;上下前牙斜牵治疗功能性下颌偏斜[J];实用医药杂志;2003年10期

8 唐婉容;刘英;敬治兴;;下前牙不良修复致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1例[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金冬梅;王维倩;;树脂粘接法固定牙周松动下前牙的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2012年07期

10 陆苇;;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J];祝您健康;199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饶坚;何伟;何闽江;;8例成人下前牙拥挤伴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后牙周变化分析[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济南市口腔医院副院长 王辉东;地包天4岁矫正为宜[N];健康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璐;“地包天”早治效果好[N];保健时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洪群;青少年正畸患者下前牙唇侧牙龈退缩的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2 马淑芳;下前牙拥挤患者与下颌骨生长相关的牙合颌面特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王琴;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固定松动下前牙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李佳岭;内收下前牙对下前牙槽改建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6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106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