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测量、分类与治疗
本文关键词:成人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测量、分类与治疗
更多相关文章: 唇裂 腭裂 截骨术 Le FortⅠ 骨生成 牵张 分类 三维测量
【摘要】:[目的]:(一)基础研究(1)总结双侧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的上颌骨特征,比较上颌骨的发育差异;(2)总结唇腭裂上颌骨后缩患者牙列的特征(二)临床分类对需要正颌外科治疗的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一)基础研究(1) 双侧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的上颌骨特征性研究选取2005年1月至今在唇腭裂中心就诊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的上颌后缩的唇裂患者22例(双侧唇腭裂组),患者上颌后缩的非唇腭裂患者24例(非唇腭裂组),正常成人32例(正常对照组)。用高分辨螺旋CT进行拍测量摄,用Mimics16.01软件进行测量,在矢状面、水平面和冠状面三维方向上准确定位。选用SPSS 20.0,对双侧唇腭裂组和非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独立样本间的t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差异。(2) 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牙列拥挤度分析选取2005年1月至今在唇腭裂中心就诊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的上颌后缩的患者68例(单侧唇腭裂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的上颌后缩患者25例(双侧唇腭裂组),上颌后缩的非唇腭裂患者28例。测量患者石膏模型,选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将单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和非唇腭裂组的可利用间隙,必需间隙和拥挤度分别进行独立样本间的t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差异。(二)临床分类根据牙列拥挤度分为Ⅰ和Ⅱ2类。Ⅰ类:可利用间隙与必需间隙相对协调,牙列拥挤度≤4mm(协调或轻度拥挤),其中上颌骨所需前移距离≤6mm,为Ⅰa型,上颌骨所需前移距离6mm,为Ⅰb型。Ⅱ类:可利用间隙与必需间隙,拥挤度4mm(中度或重度拥挤),模拟前份牵引成骨完成后,前牙反颌得到矫正,为Ⅱa型,而前牙反颌未得到矫正,为Ⅱb型[结果]:(一)基础研究(1)双侧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的上颌骨特征性研究双侧唇腭裂上颌骨在牙弓水平的前段(Al-P3M⊥CP)在矢状向上的投影比正常对照组长,而其占上颌最凸点至颅底的距离的比例(Al-P3⊥ CP/Al-CP)也显著增加(P.01),后段牙长度(P3M-P6M⊥CP)及后段牙弓占上颌最凸点至颅底的距离比例(P3M-P6M⊥CP/A1-CP)明显变小(P.01);全段牙弓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l-P6M⊥CP)小于对照组(P.01),而牙弓全段长度所占比例(Al-P6M⊥CP/Al-CP)无显著性差异(P.1);双侧唇腭裂组与非唇腭裂组比较,双侧唇腭裂组的上颌最凸点A1及P6M点到冠状面的距离大于非唇腭裂组(P.05),而P3m点到冠状面的距离虽无显著性差异;双侧唇腭裂组的前段牙弓明显长于非唇腭裂裂组(P.05),后段和全段在矢状向上的投影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5),牙弓前段、后端和全段长度占上颌凸点到颅底的距离也无明显差异(均为P.05);双侧唇腭裂组上颌骨尖牙到第二前磨牙的牙位的宽度(M3W,M4W,M5W)均明显比对照组小,从后往前狭窄逐渐严重(P.01)。(2)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牙列拥挤度分析单侧唇腭裂组的骨量、牙量以及可利用间隙、必需间隙明显小于非唇腭裂组(P.01),而单侧唇腭裂组拥挤度较非唇腭裂组明显(P.01):双侧唇腭裂组的骨量,牙量以及可利用间隙、必需间隙也均明显小于非唇腭裂组(均为P.01),双侧唇腭裂拥挤度也明显较非唇腭裂组大(P.01);单侧唇腭裂组的骨量大于双侧唇腭裂组的骨量,两者牙量、可利用间隙、必需间隙、拥挤度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均为P.05)。(二)临床分类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唇腭裂上颌后缩121例,并接受了唇腭裂正颌外科治疗。按照以下标准选择病例:①男性≥16岁,女性≥14岁;②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诊断为非综合征的唇腭裂患者;③除唇裂及腭裂修复术外未行其余手术,此次手术前未经正颌正畸治疗;④除唇腭裂区,颅面部无其他结构异常。93例患者符合要求,其中Ⅰa型36例,Ⅰb型28例。Ⅱa型23例,为Ⅱb型6例。Ia型采用Le Fort I型截骨前移,Ⅰb型采用Le Fort I型截骨牵引成骨,Ⅱa型采用上颌骨前份截骨牵引成骨,而Ⅱb型采用Le Fort I型截骨前移合并前份截骨牵引成骨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患者面型均满意,咬合关系维持良好。[结论]:(一)基础研究(1)对于双侧唇腭裂患者来讲,上颌骨发育不足和上颌骨位置后移均会导致上颌凸度不足,而上颌骨自身发育缺陷导致长度不足是主要原因,而上颌发育不足主要发生在上颌骨后段。(2)上颌骨发育不足常导致上颌骨骨量不足,前牙缺失。可利用间隙与必需间隙及拥挤度明显。(二)临床分类对需要进行正颌外科治疗的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首先根据拥挤度关系考虑是否扩大上颌骨牙弓的长度,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孟宏琳;上颌前牵引矫治上颌后缩畸形2例报道[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蒋琳,胡宏娥,项国华;牵引成骨术联合正畸矫治骨性上颌后缩的硬组织变化[J];广东牙病防治;2005年02期
3 陈志洪;王玉琴;李天芝;李超;赵玉尧;李永相;;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的手术治疗(附27例报告)[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6年04期
4 徐佑兰,任露娟;口腔正畸和牵引成骨联合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护理[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5 叶翁三杰,东耀峻,任露娟;改良LeFortⅠ骨切开和正畸前方牵引矫正骨性上颌后缩一例报告[J];口腔正畸学;2000年04期
6 刘韩龙,江友福,,高书芬;LeFortⅠ型截骨治疗腭裂术后上颌后缩畸形[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1994年01期
7 韩德强;侯敏;;上颌后缩伴下颌前突患者翼腭管锥体束CT观测研究[J];山东医药;2014年02期
8 陶波;刘进;郭鑫;;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五十三)——利用骨钉矫治生长发育期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型反鉭[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瑞芬;赵娟;马玉梅;金丽莉;王卫红;;颅骨支持式牵引器治疗重度上颌后缩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A];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黄声富;叶翁三杰;夏大宏;贺红;;PAR指数分析牵引成骨和正畸矫治骨性上颌后缩的咬合变化[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婵媛;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及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特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郑益略;成人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测量、分类与治疗[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范新宇;应用内置式延长器治疗上颌后缩的初步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6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17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