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促进骨再生修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9 11:10

  本文关键词: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促进骨再生修复的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骨再生 PDLA PLLA 明胶 nHA 去甲基斑蝥素


【摘要】:牙周病所致牙槽骨吸收、腭裂等颌面部先天畸形、外伤和肿瘤等均可导致骨量不足或缺损,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颜面美观及身心健康,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临床问题,因此骨增量与骨缺损修复是口腔医学的研究重点。应用传统方法移植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组织,价格昂贵并存在风险,且二次手术可增加患者痛苦、导致再次创伤并增加感染风险,此外,异体材料移植还具有传播传染性疾病和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伴随骨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新型支架材料为骨组织的修复再生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方法。目前,多种海洋生物如珊瑚骨架、海胆和海绵已被作为三维生物支架和模板用于骨组织的再生。与其他遗传学或结构工程技术相比,这些材料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具有骨再生所需的密度、形态,并具有孔的形状、尺寸和连通率。然而,这些材料的降解速率不可控,强度差,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因此限制了其应用。PLA、PGA及两者的共聚物PLGA是最广泛用于组织工程的人工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应用形式为纤维支架、多孔状、泡沫及管状结构。PLA和PGA及其共聚物均属于α-聚酯类,这类材料在体内主要通过水解而降解,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较为广泛地作为支架材料被用于骨组织工程。由于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与纳米尺寸的特征,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研究显示,纳米复合材料对于成骨的多个方面都有可控的影响,对于源于干细胞的骨生成,包括吸附、迁移、增殖、细胞信号、基因表达和干细胞分化也都有调控作用。伴随纳米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生物材料的设计越来越致力于纳米尺寸元素的引进,使其产生细胞行为,促进功能组织的生成。水凝胶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仿生结构和与高度亲水性生物因子的相容性,已经成为骨组织工程的一种重要形式。水凝胶具有可控的降解性、独特的细胞相容性和可注射性。作为新兴的低成本治疗材料的代表,水凝胶支架可通过简单的化学官能团,无需复杂的高成本的生物分子,引起复杂的细胞反应。作为药物传输体系,水凝胶可通过表面功能化粒子的载入或者化学交联体系的引入(如环糊精)直接包裹生物制剂。因此,水凝胶支架已成功用于骨组织工程中治疗药物、抗体、生长因子、核酸和干细胞的靶向释放。本研究通过制备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构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并通过体外、体内实验验证其促进骨再生的生物学性能。首先,利用PDLA与PLLA两种异构体能够形成空间立体复合物的作用,分别制备水溶性的PDLA-PEG-PDLA与PLLA-PEG-PLLA共聚物,同时纳入人体骨骼组织的主要无机组成成分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诱导骨骼生长并为细胞粘附提供必要的位点;利用抗菌消炎的利福平作为模型药物;并用京尼平交联使体系更加稳定,制备出多功能的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研究其内部相互作用。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异构聚合物的加入使材料孔洞丰富、连通性强、尺寸大小适度,更加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及营养物质的输送。溶胀指数实验证实,与无聚合物的对照组相比,该材料的溶胀度下降,降解速度减慢。该支架材料可根据需要包裹药物,如包裹模型药物利福平时,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支架材料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DAPI染色、MTT、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及茜素红染色观察其对细胞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明确水凝胶支架材料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功能。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Gel+PDLA/PLLA+n HA+Gen具有更强细胞相容性,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细胞与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粘附并发生后续伸展可反应细胞的适应过程,体现了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的生物安全性。在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上培养24h和72h,MC3T3-E1细胞伸展充分,细胞排列紧密。DAPI染色与MT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在第3天和第5天粘附数量增高;与Gel+n HA+Gen水凝胶相比,Gel+PDLA/PLLA+n HA+Gen立体复合水凝胶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更加明显,表明立体复合水凝胶材料更利于细胞增殖,更具有亲和性。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Gel+n HA+Gen组细胞的成骨能力增强;与Gel+n HA+Gen组相比,Gel+PDLA/PLLA+n HA+Gen组的成骨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在体外可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证实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具有较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研究支架材料在体内的促成骨作用,建立了SD大鼠颅骨临界尺寸缺损模型,将水凝胶支架材料植入颅骨缺损处,Micro-CT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6周和12周骨缺损愈合情况,对实验模型进行Micro-CT检测和组织学观察,观察凝胶材料植入大鼠体内修复颅骨缺损的性能,评价凝胶材料Gel+PDLA/PLLA+n HA+Gen、Gel+n HA+Gen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本研究制备的凝胶材料Gel+PDLA/PLLA+n HA+Gen用于引导骨组织再生领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Gel+PDLA/PLLA+n HA+Gen、Gel+n HA+Gen植入骨缺损处可见与周围宿主骨结合良好,没有见到明显的炎症反应,该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Gel+PDLA/PLLA+n HA+Gen引导新骨生成的面积显著高于Gel+n HA+Gen引导新骨生成的面积,提示Gel+PDLA/PLLA+n HA+Gen成功地促进了实验动物SD大鼠颅骨临界尺寸缺损模型的骨组织的再生。为了进一步拓展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材料的应用,本研究利用该支架载药对骨恶性肿瘤实现原位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研究制备了一种抗癌药物,将奥沙利铂和去甲基斑蝥素(DMC)的生物活性相结合,合成了四价的铂复合物,构建成聚合物-药物键合体系用于联合化疗,将其加入到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支架材料中。PDLA-PLLA立体复合支架作为该药物的缓释载体,奥沙利铂可以通过还原作用从聚合物-药物键合体系中释放,攻击肿瘤细胞的DNA,随后DMC水解释放,通过抑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PP2A),屏蔽DNA损伤诱导的耐药,通过这种奥沙利铂和DMC协同的药物双模式的作用,从而使水凝胶体系在骨修复的同时实现骨恶性肿瘤的原位治疗。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和去甲基斑蝥素合成的聚合物-药物键合体系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高于单独用药。这种增强的细胞毒性是由于奥沙利铂和DMC的协同作用,细胞摄入的情况也可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清楚地看到,避免了单一的化疗药物可能带来的耐药性及疗效差的问题。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体系内加入抗恶性肿瘤药物,从而进一步延伸了水凝胶体系在骨组织修复方面的应用,使其在引导骨再生修复的同时杀伤肿瘤细胞,实现对骨恶性肿瘤的原位治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 New Route for Preparation of β-TCP/ PLLA Composite[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6年06期

2 林强;陈海云;李皓莘;蔡杨庭;;Preparation of PLLA/bpV(pic) Microspheres and Their Effect on Nerve Cells[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4年01期

3 毛屹;董寅生;林萍华;储成林;盛晓波;郭超;;PLLA/HA复合微球的制备[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7期

4 葛骏;李志兵;高jK功;;可生物降解高分子PLLA/PHB混合薄膜结晶性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李建波;韩君;任杰;;Interaction of Human Fibroblasts with Electrospun Composites Gelatin/PLLA,Chitosan/PLLA and PLLA Fibrous Scaffolds[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12年05期

6 廖岚;YANG Shuang;Richard J Miron;WEI Junchao;ZHANG Yufeng;张萌;;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PBLG-g-HA/PLLA Nanocomposite Scaffolds[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14年04期

7 赵敏丽;隋刚;杨小平;邓旭亮;胡晓阳;;电纺丝PLLA/HA复合纤维支架的制备及体外降解性能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8 靳巧锋;钟跃;欧静;陈元维;罗祥林;罗燕;彭玉兰;;过程参数对PLLA-PEG-PLLA微泡造影剂的性质影响[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9 马祖伟,高长有,龚逸鸿,沈家骢;型胶原在聚-L-乳酸(PLLA)表面的化学接枝和涂层及其对软骨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石宗利,张媛,强小虎,王彦平,张国强,戴刚;CPP/PLLA单向纤维骨内固定复合材料制备和性能[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文娴;唐颂超;王婷兰;;稳态剪切对PLLA/PDLA结晶的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2 文伟;罗丙红;李彩荣;秦小鹏;周长忍;;基于静电纺丝构建改性HNTs/PLLA纳米纤维膜及其性能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JING Nan;JIANG Xiaoting;WANG Qian;YANG Heli;张普敦;;FTIR Mapping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olylactide/Inorganic Bioactive Materials[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A supercritical CO_2 fluid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hBMP-2-loaded PLLA microspheres[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石云云;杨静晖;张楠;黄婷;王勇;;基于TPU弹性体的PLLA增韧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王君莲;王扬;郝红;;可注射PLLA-PEG-PLLA水凝胶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7 郭若海;张凤波;谢续明;;分子末端基团诱导下的PLLA结晶行为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王佐;滕新荣;任杰;;原位聚合制备Fe_3O_4/PLLA磁性复合微球及其表征[A];2006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郭凯;申小清;张媛媛;陈金周;牛明军;刘玉坤;李新法;;PLLA/Talc/TBC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周雅婷;闫寿科;;取向有序PE基底对PCL-co-PLLA的结晶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川;基于超临界流体技术的载药多孔材料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高成成;聚乳酸自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瑞来;聚乳酸纳米纤维球晶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韩婷;功能化聚硅氧烷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乳酸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月明;同轴静电纺PLLA微阵列膜(MTAS)构建复合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殷光中;聚乳酸或聚己内酯基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7 王恩辉;PDLA-PLLA立体复合水凝胶促进骨再生修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彭维海;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降解性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马瑶;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对骨折愈合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郝红;PLLA及其共聚物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大鹏;PLLA电纺膜动/静态环境下的降解及控释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刘贝;改性氧化镁晶须/左旋聚乳酸生物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石莉;PLLA-TMC/PDLA-TMC立构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D];复旦大学;2014年

4 叶丽军;熔体相容聚乳酸(PLLA)/聚甲醛(POM)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及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田仁平;电纺聚乳酸纤维结构调控及其应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6 钟妮;PGS/PLLA共纺膜片材料的性能分析及生物活性探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乔天奎;生物可降解聚酯的功能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8 李雪琪;不同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载林蛙皮肤多肽的PLLA/Zein纳米纤维膜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袁月;载rhPTH(1-34)纳米缓释纤维促成骨作用的体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熊子豪;PLLA/PDLA共混制备立构型聚乳酸的影响因素探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50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350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f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