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
本文选题: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 切入点:模型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用帕米磷酸二钠、地塞米松加牙槽骨创伤(拔牙)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建立了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分析了CD4+和CD90+T淋巴细胞在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体外实验利用CCK-8法研究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和破骨前体细胞Raw 264.7的作用,初步分析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结果:在牙槽骨创伤的前提下,成功地在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组建立了大鼠BRONJ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联合使用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比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更能降低CD4+和CD90+T淋巴细胞在脾细胞中的比例。CCK-8实验证实帕米磷酸二钠能抑制MG-63及Raw264.7细胞的增殖,地塞米松能增强帕米磷酸二钠对抑制Raw 264.7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大鼠BRONJ模型,并证实了地塞米松可以增强双膦酸盐对破骨前体细胞抑制增殖作用;至少创伤、感染及地塞米松导致的免疫学反应等因素参与了BRONJ的发生和发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one Bronj model and analyze the pathogenesis of 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one in rats. Dexamethasone plus alveolar bone trauma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diphosphonate-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model in rats. The changes of CD4 and CD90 T lymphocyt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isphosphonate-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of jaws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sodium pamiphosphate and dexamethasone on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 MG-63 and osteoclast Raw 264.7 were studied by CCK-8 method in vitro. Results: under the premise of alveolar bone trauma, the BRONJ model of rats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of disodium Pamidophosphate and dexamethasone.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bined use of disodium Pamidophosphate and dexamethasone could lower the ratio of CD4 and CD90 T lymphocytes in splenocytes. CCK-8 assay showed that sodium Pamidophosphate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MG-63 and Raw264.7 cells. Dexamethasone can enhance the proliferation of Raw 264.7 cell line induced by disodium pamiphosphate. Conclusion: the rat BRONJ mode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nd it was proved that dexamethasone could enhance the proliferation of osteoclastic precursor cells induced by bisphosphonates, at least in trauma. Infection and dexamethasone-induced immunological response ar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BRONJ.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特诊科;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
【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2011-4025-02)资助~~
【分类号】:R7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福才;;双膦酸盐的名称及其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年09期
2 程群;朱汉民;刘忠厚;;所有的双膦酸盐都一样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年05期
3 张程亮;吕操;刘东;;武汉地区33家医院2008-2010年双膦酸盐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年06期
4 赵航;苏俭生;;双膦酸盐致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年01期
5 胡洁芬;陈懿;吴文;;双膦酸盐的发展及临床应用[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6 李庶心,王志清,胡文祥;双膦酸盐治疗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7年02期
7 郑虎,翁玲玲;双膦酸盐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7年09期
8 陈静,王建,李瑞芳;双膦酸盐对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河北医药;1999年05期
9 康鲁平;;双膦酸盐的临床应用[J];福州总医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张纪存;王文越;柳云恩;郑成富;侯明晓;;长期服用双膦酸盐与非典型性骨折相关性的病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4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倩;王永碧;贾铮;;警惕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孔瑞娜;赵东宝;;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都一样吗?[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晁爱军;;特殊情况下双膦酸盐药物的安全性[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徐为公;;双磷酸盐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孙侃;刘建民;孙寒晓;陆楠;宁光;;双膦酸盐和食道癌发生风险的关系:一项来源于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韩桂艳;邢小平;王鸥;孟迅吾;连小兰;夏维波;李梅;姜艳;;双膦酸盐在高钙危象抢救中的作用[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双膦酸盐治疗肺癌新进展[A];第六届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0年
8 朱芳兵;严世贵;孙启才;蔡迅梓;朱晗晓;李睿;蔡友治;;双膦酸盐不同载荷模式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骨量丢失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宫琳;唐伟华;;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骨吸收抑制作用的研究[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谢海宝;;重视双膦酸盐的临床应用和研究[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级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董红燕;后双膦酸盐时代新靶点[N];医药经济报;2013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国内双膦酸盐药物渐入佳境[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王雪飞;第三代双膦酸盐降低乳癌复发风险[N];健康报;2008年
4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 鲍春德 本报记者 魏平 整理;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首选双膦酸盐[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程蒙;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应用双膦酸盐的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2 曾旎;唑来磷酸盐对成骨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梁广;双膦酸盐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吸收效果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李莉华;成骨生长肽羧基端五肽衍生物H13D与双膦酸盐的ADFR疗法对OVX大鼠骨代谢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焦霞;含磷类药物的离子色谱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徐云钦;双膦酸盐复合丙烯酸骨水泥的静态力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9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56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