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3种类型隐裂纹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7 08:54

  本文选题:隐裂牙 切入点:隐裂牙综合征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牙隐裂纹树脂粘接修复术后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1例患者的95颗发生隐裂的上颌第1磨牙根据隐裂纹类型分为3组,磨除隐裂纹后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比较术后2年不同裂纹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2年定期随访,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成功率单端裂纹组为86.1%,贯通裂纹组为76.7%,混合裂纹组为48.1%,贯通裂纹组与其余两种裂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混合裂纹组和单端裂纹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牙髓保存效果和充填体保存效果两个方面。结论:隐裂牙树脂粘接修复的预后效果与隐裂纹的类型密切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3 different types of teeth after 2 years of repair by adhesive resin. Methods: 95 maxillary first molars of 91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occult cracks. Light curing composite resin was used to repair the hidden cracks after grinding,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crack groups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2 years of regular follow-up, The success rate of composite resin bonding repair was 86.1 in single end crack group, 76. 7 in through crack group and 48. 1 in mixed crack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rough crack group and other two kinds of crack group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ixed crack group and single end crack group. Conclusion: 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resin bonding repair of cracked tee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s of hidden cracks.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预防科;
【分类号】:R7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中苏;易利丹;李明;;P60复合树脂充填法治疗牙隐裂的疗效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11年02期

2 卢群;;牙隐裂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3 邵明英;牙隐裂治疗方法的探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年03期

4 郭大红;李凤玲;;牙隐裂100颗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英泽;李矛;;Fuji Ⅱ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卢伟;张红;韩东;;3种方法对于控制急性牙髓炎疼痛的比较研究[J];安徽医学;2012年02期

3 张俊领;;电子根测法和手感法在测量根管长度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10年09期

4 应航,吕荣坤;应力环境对骨重建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刘蕴玉;王林茹;;外伤全脱位牙19小时后再植效果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07年04期

6 闫雪冰;张静;孙凤;;活髓后牙(高)嵌体修复2年的临床疗效及失败病例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7年06期

7 马宏;侯本祥;;根管治疗术中制备髓腔通路的教学体会[J];北京口腔医学;2009年02期

8 宣玮;侯本祥;臧滔;;不同牙本质粘结系统处理后的牙釉质表面及粘结界面扫描电镜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10年03期

9 赵晶;冯超;田慧颖;;常温流动牙胶根管充填的近期疗效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10年05期

10 邱艳梅;李金陆;连增林;强桂芬;杨圣辉;宫琳;;黄连对牙髓卟啉单胞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兵;两种根管充填方法与牙根纵裂关系的相关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胡申琳;第三磨牙解剖形态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云霞;猛性龋儿童主要致龋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向荣;放射线对牙体硬组织及其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孙静;次氯酸钠对正畸粘接效果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邱莎;口腔镍铬合金析出的镍铬在小鼠肝,,肾的沉积及DNA损伤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光;无氰镀金技术对医用镍铬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8 牛家慧;不同材料充填楔状缺损后剪切强度的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田丽丽;湖南省居民牙齿磨损及咀嚼槟榔与牙齿磨损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邱延菊;两种常用牙体充填材料微渗漏的体外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早蓉,欧汝强,徐铁华;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04年04期

2 陈兆森;银汞合金与P60复合树脂充填后牙窝洞的疗效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05年02期

3 苏勤,谭红,尹仕海;牙隐裂易发部位及对称性的临床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4 卢群;;牙隐裂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5 邵明英;牙隐裂治疗方法的探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年03期

6 姜利伟,李伟力;牙隐裂的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J];口腔医学;2003年02期

7 赵心臣,夏宁;64颗并发牙髓病或根尖周病隐裂牙的临床和治疗分析[J];口腔医学纵横;1998年04期

8 赵琼芝,刘国华;104颗隐裂牙的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1998年01期

9 王勤波;戴荣烽;;早期牙隐裂的活髓保存修复疗效[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10 桑金华;;P60复合树脂充填后牙II类洞的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淑尧 ,程祥荣;用丙烯酸酯塑胶牙和复合树脂制作暂时缺隙保持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78年03期

2 福慧妹;粘接性复合树脂的牙髓反应[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9年01期

3 李玉华;;EB复合树脂引起牙髓坏死79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1990年03期

4 刘峰,蒋继英,谢贺明;胶囊型填料的研究及其对牙用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刘帅旗;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871颗前牙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夏医学;1997年02期

6 ;光固化复合树脂临床应用的疗效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7年03期

7 朱仲礼;应用复合树脂治疗个别前牙不齐[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8年02期

8 卢越;单纯复合树脂与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前牙Ⅲ、Ⅳ类洞的临床比较[J];口腔医学;1998年02期

9 侯宁菊,李卫东;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刘迎锋;李金树;卜志刚;王国鼎;白银;;Dyract复合体与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耀皓;;复合树脂的表面侵蚀[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2 孟淑娟;郭瑞斌;张春;张俊晓;莫尊理;;牙体填充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娟;吴友农;葛兵;胡申琳;;前牙冠折后断冠再接和复合树脂直接修复的效果评价[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赵俊;兰俊;;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粘固粉Ⅴ类洞充填体的微渗漏比较[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5 牟春英;;高强度复合树脂临床使用三年回顾[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6 赵守亮;亢彦强;;复合树脂收缩应力的光弹分析[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怀勤;;“高强度复合树脂的临床应用观察”一文[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8 黄照勋;;复合树脂、钢丝支架联合修复残根、残冠牙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9 张保卫;焦婷;杨宠莹;;根管口喇叭形残根用复合树脂修复后的抗折比较[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郑红霞;陈智;;几种不同的抛光器械对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长江证券研究部 邓二勇;三中游行业成市场“显微镜”[N];中国证券报;2011年

2 文亮;超级显微镜让原子现原形[N];北京科技报;2007年

3 廖仲毛;望远镜和显微镜[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毛黎;美科学家研发出微型显微镜芯片[N];科技日报;2008年

5 雷柳倩;用显微镜看大脑运动[N];科技日报;2007年

6 见习记者 刘鑫贺;养鱼大姐要去孵虾[N];营口日报;2006年

7 记者 冯卫东;可植入小鼠头部的迷你显微镜问世[N];科技日报;2008年

8 福州 陈珉;用高亮发光管改进可变倍光源直射式显微镜[N];电子报;2007年

9 毛黎;看看纳米级物体的细节[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泽文;最小最轻的微型显微镜问世[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春明;光固化复合树脂颜色相关性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李保泉;晶须—纳米颗粒牙科复合树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袁金凤;聚丙烯酸酯类纳米微粒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复合及其对PVC改性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付春茂;复合抗菌正畸树脂粘接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冬梅;钛与硬质复合树脂粘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周崎;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在小梁细胞的表达和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周围;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及细胞驱动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8 胡泊;磁电特性的定量近场微波显微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吴晓蓉;POSS杂化纳米复合树脂的合成与性能分析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英;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类毛细胞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牙科树脂和复合树脂材料表面粗糙度和变形链球菌粘附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钟玉修;纳米金刚石填料对复合树脂机械强度和黏结性能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曲旭红;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粘接面形态和复合树脂粘接性能变化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王立凯;新型复合树脂耐磨性及硬度的体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亢彦强;复合树脂收缩应力的光弹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6 刘嘉;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瓷缺损区与树脂粘接作用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潘领战;含砜的新型复合树脂的研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郑茜聪;复合树脂间接修复前牙牙体缺损[D];浙江大学;2008年

9 陆玉;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的细胞毒性与临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张林祺;载银无机抗菌剂对复合树脂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78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578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