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通过抑制TLR4、IL-6、PGE2表达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研究
本文选题:口腔鳞状细胞 切入点:雷帕霉素 出处:《重庆医学》2017年2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促进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凋亡是否与抑制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IL)-6、前列腺素E2(PGE2)表达有关。方法培养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株,雷帕霉素干预后,CCK-8法检测SCC-15细胞活性,Hochest33342/PI双染检测SCC-15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L-6、PGE2表达。结果雷帕霉素促进细胞凋亡,SCC-15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雷帕霉素干预后,IL-6、PGE2水平降低,TLR4蛋白表达减少,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帕霉素促进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TLR4、IL-6、PGE2表达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apamycin can promote the apoptosis of huma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15) cells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TOLL like receptor -4TLR4, interleukin-6, prostaglandin E _ 2 (PGE2). Methods Huma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15 cell line was cultur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rapamycin, the activity of SCC-15 cells was detected by CCK-8 method. The apoptosis of SCC-15 cells was detected by double staining of Hochest33342% Pi and the ability of cell invasion was detected by Transwell method.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LR4 protein and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L-6pGE2.Results Rapamycin promoted the apoptosis of SCC-15 cells and the invasive ability of SCC-15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level of IL-6 / PGE2 decreased after rapamycin treatme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TLR4 protein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rapamycin. Conclusio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rapamycin on the apoptosis of huma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LR4, IL-6 and PGE2.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检验科;
【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3JY0126) 四川省科技厅-泸州市科技局-西南医科大学联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LY-62)
【分类号】:R73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羽安,郭传tx;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患源性诊断延误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2 王新勇;口腔鳞状细胞癌18例病理分析[J];山东医药;2004年26期
3 王雷;高文信;马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4 吴修胤;佟冬冬;张风河;;微小RNA与口腔鳞状细胞癌[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1年01期
5 马开宇;马开阳;黎明;代晓明;李逸松;;基于形态学特征提取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祝慧慧;刘洋;周晶琳;;口腔鳞状细胞癌机制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年01期
7 杨成;新生血管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扩散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年06期
8 简卫国,李凌,武培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9 赵世禄;程福强;史繁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7期
10 叶平,蒋泽先,张永福;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P~(53)和P~(21)表达差异[J];实用临床医学;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巍;郭传tx;;口腔鳞状细胞癌延误诊断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吴衍昌;李芳;;热休克蛋白6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强;张永福;卓夏阳;贾云香;;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僗承翰;林美灄;戴鑓;_5正琪;;发展奈米金结合传统化疗药物以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之协同疗法(英文)[A];2013第七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大会手册[C];2013年
5 吴洪儒;刘晓勇;王凤光;汪育苗;;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刘晓勇;吴洪儒;汪育苗;王凤光;;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李明贺;张茹慧;吴国民;;CD44 podoplan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晔;郭传tx;俞光岩;;口腔鳞状细胞癌脂肪酸代谢的初步研究[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郭传tx;李羽安;高岩;;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特征再探讨[A];海峡两岸2008口腔癌诊治与修复重建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伟伟;熊学鹏;何三纲;张文峰;;≤40岁年轻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分析[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衣晓峰 乔蕤琳;哈医大二院揭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金火;Id1和NF-κB亚单位p6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协同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2 郑建伟;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的筛选验证及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怡宁;HIF-1α抑制剂PX-478在自噬介导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糖基化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李文鹿;Bit-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及凋亡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李晓晖;COX-2通路中PGE2-EP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作用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6 崔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7 孙晓菊;环氧合酶-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吴国民;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和鉴定[D];吉林大学;2011年
9 董作青;Id-1基因沉默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转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晓英;Gadd45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玺章;P-gp、HIF-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贲;HPV感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朗格汉斯细胞数量的影响[D];佳木斯大学;2015年
3 储伟明;Neuropilin-1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姣;YAP、p5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间相互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高前嵩;环氧合酶-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润;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钾离子通道Kv3.4的表达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7 宁毅;Transformer 2β、RGS16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马猛;谷胱甘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系ROS抗化疗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李瑾;Beclin1、LC3和P6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6年
10 万潇潇;PIK3CA基因表达及SNP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79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57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