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B型原花青素低聚体对口腔致龋菌S.sobrinus6715体外粘附的抑制效果及机理的研究
本文选题:B型原花青素低聚体 切入点:远缘链球菌6715 出处:《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龋齿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口腔健康。致龋菌通过粘附聚集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再利用蔗糖产酸,造成牙齿脱矿,导致龋齿的发生。若能抑制致龋菌的粘附聚集,就能从根本上防止龋齿的发生。原花青素是一种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活性多酚,在天然抗龋齿功效成分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原花青素对S.sobrinus致龋作用的抑制效果和抑制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从高粱外种皮中分离得到3种B型原花青素低聚体(sorghum episperm procyanidin,SEP),以S.sobrinus ATCC 6715为对象,比较SEP对S.sobrinus ATCC 6715生长的抑制和初始粘附的干预效果,筛选出高抗龋活性的SEP。在此基础上,通过基因克隆重组表达的方法得到S.sobrinus ATCC 6715的GTF-I的CAT区蛋白,并通过光谱法研究SEPⅣ与GTF-I的CAT区蛋白的相互作用,探讨SEPⅣ对GTF-I活性的抑制机理,期望为揭示SEPⅣ抗龋齿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高粱外种皮中B型低聚体的提取分离和鉴定:采用70%的乙醇提取SEP,通过AB-8大孔树脂纯化得到原花青素混合物,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原花青素低聚体,再通过Toyopearl HW-40s凝胶色谱分离得到三组目标级分,经过RP-HPLC-ESI-MS/MS鉴定,三组级分对应的分子离子m/z分别为577、865和1153,分别为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将三组级分分别命名为SEPⅡ、SEPⅢ和SEPⅣ。2.SEPⅡ、SEPⅢ和SEPⅣ对S.sobrinus ATCC 6715生长和初始粘附的影响:通过二倍稀释法研究SEPⅡ、SEPⅢ和SEPⅣ对S.sobrinus ATCC 6715的MIC值分别为16.00 mg/m L、16.00 mg/m L和8.00 mg/m L,证明SEPⅡ、SEPⅢ和SEPⅣ都可以抑制S.sobrinus ATCC 6715的生长。采用唾液包被的羟基磷灰石(saliva coated hydroxylapatite,SHA)体外模型模拟牙齿表面,用SEPⅡ、SEPⅢ和SEPⅣ分别处理唾液、唾液获得性膜和S.sobrinus ATCC 6715菌体三种途径干预S.sobrinus ATCC6715在SHA上的初始粘附过程,SEPⅡ、SEPⅢ和SEPⅣ处理唾液干预S.sobrinus ATCC 6715在SHA的粘附抑制率分别为10%-42%、30%-42%和20%-45%;SEPⅡ、sepⅢ和sepⅣ处理唾液获得性膜干预s.sobrinusatcc6715在sha的粘附抑制率分别为7%-35%、10%-47%和20%-54%;sepⅡ、sepⅢ和sepⅣ处理s.sobrinusatcc6715菌体表面干预其在sha的粘附抑制率分别为33%-63%、42%-66%和50%-75%,结果表明,sepⅡ、sepⅢ和sepⅣ都可以抑制s.sobrinusatcc6715在sha上的初始粘附,抑制效果都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且对初始粘附抑制效果的强弱顺序是:sepⅣsepⅢsepⅡ,sepⅣ是具有高抗龋活性的物质。在处理唾液、唾液获得性膜和s.sobrinusatcc6715菌体3种干预途径中,作用于菌比作用于唾液和唾液获得性膜的抑制效果更好,说明sep对菌的抑制是干预s.sobrinusatcc6715在牙齿表面初始粘附的主要途径。3.s.sobrinusatcc6715中gtf-i的cat区蛋白的克隆、表达和鉴定:为了进一步研究sepⅣ对促进s.sobrinusatcc6715粘附聚集的gtf-i的抑制效果和作用机制,通过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方法获得s.sobrinusatcc6715中gtf-i的cat区蛋白。通过pcr扩增cat的基因片段到质粒pgex-4t-1中,转化至大肠杆菌t7expresscompetente.coli(highefficiency)表达,1mmol/liptg,37℃诱导4h,纯化、浓缩得到目标蛋白gtf-i/cat,纯度为85%,表达量为1.22mg/ml,nanolc-ms/ms鉴定结果表明gtf-i/cat蛋白是来源于s.sobrinusatcc6715(血清型g)的gtf-i,得分为103.75,鉴定结果可信;neson-somogyi法测得其酶活为8.446miu,蒽酮硫酸法测得其产多糖能力为1.603mg/(mg·h)。4.sepⅣ与gtf-i/cat相互作用的研究:用不同浓度sepⅣ处理gtf-i/cat,根据wic生成量评价sepⅣ对gtf-i/cat活力的影响,sep-Ⅳ可以抑制gtf-i/cat产wig,抑制效果随着sep-Ⅳ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sep-Ⅳ的浓度大于125μg/ml,能使wig产量显著性降低(p0.01)。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淬灭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研究sepⅣ与gtf-i/cat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ep-Ⅳ可以对gtf-i/cat产生荧光淬灭,stem-volmer方程分析淬灭机制是静态淬灭;两者发生结合的结合位点数为0.7682(289k)、0.7924(299k)和0.8617(309k),约等于1;热力学参数△g0、△s0、△h0,说明sep-Ⅳ和gtf-i/cat之间主要是通过疏水作用力结合;同步荧光表明,sep-Ⅳ与gtf-i/cat的结合位点更靠近色氨酸残基。sep-Ⅳ可以使gtf-i/cat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峰的吸光值增加并发生红移,说明SEP-Ⅳ可以对GTF-I/CAT蛋白构象产生影响,并进一步证明SEP-Ⅳ和GTF-I/CAT之间是静态淬灭。结果表明,SEPⅣ与GTF-I的CAT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CAT的构象,对酶的功能和活性产生影响,导致WIG产量降低,从而减少致龋菌在牙齿表面的粘附聚集,预防龋齿的发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莹;;原花青素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03期
2 吴东;;原花青素的功能[J];科技信息;2008年29期
3 邵丽丽;刘志杰;;原花青素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4 张妍;吴秀香;;原花青素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年06期
5 邹登峰;叶妹;窦锡彬;邱玉婷;王非非;;正交试验优选桂花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23期
6 贺翠;王燕芳;马超;谢利;鲁小静;吴瑛;;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昆仑雪菊原花青素的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3年08期
7 吴彬;小超;;原花青素的4大功效[J];中老年保健;2013年02期
8 范明远,叶青;体内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9 凌智群,张晓辉,谢笔钧,曾繁典;原花青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年01期
10 张冰若,劳业兴,苏薇薇;原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J];中药材;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军;夏春镗;吴建铭;谢正荣;;原花青素的资源及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2 朱钦翥;张立实;;原花青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耿珊珊;蔡东联;;原花青素对血脂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与保健食品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张立实;;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A];全国公共卫生与食物营养高层论坛暨中国营养学会与保健食品分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斌;孟宪军;智红涛;张琦;颜廷才;刘辉;;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秦永剑;张加研;;云南松多聚原花青素的化学降解工艺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丛建波;陈言详;王长振;先宏;吴可;;一种植物原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观察[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牟艳华;杨静玉;张弘;吴春福;;原花青素对乙醇引起的神经元抗坏血酸释放的影响[A];两岸三地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吴建铭;夏春镗;张小军;祝建;谢正荣;;油菜籽原花青素的超声辅助提取[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10 张俊鸽;李平华;;原花青素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翁国娟;原花青素提取技术实现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董耀平 杨虹;原花青素何时夺“魁”[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人体的除锈剂——原花青素[N];保健时报;2005年
4 许国清;开发出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N];消费日报;2008年
5 罗明;蔬菜水果的营养成分与功能[N];中国特产报;2003年
6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脱落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李兰;身体健康了 皮肤自然就美了[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8 ;迎接抗氧化剂时代[N];健康报;2008年
9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郭伽;巧克力的新功能[N];光明日报;2004年
10 记者 周海霞;工业废渣变成“摇钱树”[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敬思群;昆仑雪菊三种有效组分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敬思群;昆仑雪菊三种有效组分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D];江南大学;2015年
3 吕强;荔枝果肉酚类物质分离纯化、鉴定及降糖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赵继荣;苹果种质资源果实多酚性状评价与QTL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蒋晓岚;茶树原花青素的积累形态及缩合反应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6 黄朝晖;高粱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绮丽;莲子皮低聚原花青素分级分离、组分鉴定与抗氧化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陆茵;胃癌基因表达谱及原花青素癌化学预防机理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李春阳;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及其结构和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10 徐晓云;沙棘原花青素的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佳;野生毛葡萄中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及抗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泽;新型原花青素低聚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钱万万;高脂膳食对大鼠心肌的脂毒性作用及有氧运动、原花青素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黄燕梅;柿原花青素前体跨膜及转运相关基因MATE、GST的表达分析及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董晓敏;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提取、抑菌活性及其对鸡肉保鲜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沈燕琳;山楂果实酚类物质组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D];浙江大学;2014年
7 吴楠;棕色棉纤维原花青素转运蛋白基因GhTT1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8 陈欢;原花青素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邓梅;荔枝壳贮藏过程中原花青素的稳定性及其胆固醇代谢调节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10 卜洪洋;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工艺及生产过程红外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47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64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