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致病菌差异的初步研究
本文选题:高原 切入点:慢性牙周炎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及意义: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在所有牙周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是一种由牙菌斑的微生物为始动因素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与慢性牙周炎发生相关的牙周致病菌有十余种[1]。牙周致病菌及其毒性产物可直接破坏牙周组织,并激活宿主免疫应答,造成牙周支持组织免疫损伤,导致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2]。宿主过度的免疫应答以及释放大量炎性因子,是导致慢性牙周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研究表明[3],与慢性牙周炎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包括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等。 居住于高原地区的人群中,慢性牙周炎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其进展速度快,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程度较平原地区更为严重;平原慢性牙周炎患者进入高原后,会造成牙齿的过早脱落[4]。有研究结果表明,这可能与牙周致病菌的种类、分布等受到高原特殊环境的影响有关。但目前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的牙周致病菌特点与平原地区有何差异还少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海拔500米地区对262名受检者以及海拔3800米地区对357名受检者进行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分别选取50位CP患者和50位牙周健康(Periodontal health,PH)者,分组收集其唾液和龈下菌斑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高原地区受检者唾液中PGE2的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牙周指数的相关性;使用以16S r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高原及平原受检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6种可疑牙周致病菌包括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的阳性检出率,分析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牙周致病菌的差异,初步探讨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机制[1]。 研究方法及步骤: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1],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口腔科门诊(海拔500米左右)对包括就诊患者、医院工作人员和本院学生在内的262名受检者进行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同时在西藏林周县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及西藏军区驻拉萨308团(海拔3800米左右)对包括就诊患者、医院工作人员和驻拉萨官兵在内的357名受检者进行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并分别选取50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50位牙周健康者,,分组收集其唾液和龈下菌斑样本。 2、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及临床牙周检查 请受检查者填写牙周健康调查表问卷调查部分。使用平面口镜、牙周袋刻度探针和普通探针,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对受检者进行牙周检查,记录牙周临床指标。 3、样本采集 采用吸取法收集1ml唾液置于无菌微量离心(eppendorf,EP)管; 使用无菌棉球行口腔隔湿,去除指数牙表面的牙结石以及龈上菌斑,于牙周袋底刮取龈下菌斑,收集后置于无菌EP管。 4、检测高原地区受检者唾液中PGE2含量 用ELISA法检测高原地区受检者唾液中PGE2含量。 5、牙周致病菌检测 采用PCR方法对各组样本中6种细菌即Pg、Aa、Td、Fn、Pi和Tf进行DNA分析,计算6种细菌阳性检出率。 6、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3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细菌阳性检出率及PGE2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数的关系。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原组与平原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保健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原组牙龈出血发病率高达58.54%,BOP阳性率36.13%,均明显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高原PH组和平原PH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优于高原CP组和平原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CP组与平原CP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保健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牙周临床指标方面,高原CP组的BOP阳性率、PD、AL均高于高原PH组,平原CP组的BOP阳性率、PD、AL均高于平原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CP组PD、AL均高于平原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经双向有序关联检验分析,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PGE2水平随着PD和AL等牙周临床指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 4、高原地区受检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检测方面,Pg、Tf、Td、Aa、Pi和Fn在高原CP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原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Tf、Td、Aa、Pi和Fn在BOP(+)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向有序关联检验分析,随着PD和AL的增加,Pg、Tf、Td、Aa、Pi和Fn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 5、高原CP组、高原PH组、平原CP组、平原PH组的6种牙周致病菌阳性检出率在唾液样本和龈下菌斑样本中的均一性较高。唾液及龈下菌斑样本中,高原CP组Fn和Aa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平原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良好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保健是预防慢性牙周炎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较平原地区居住人群而言,本次调查的高原地区居住人群的牙周健康状况不理想,慢性牙周炎发病率更高。外在环境因素的改变可能是居住于高原地区人群的慢性牙周炎发病率高、病情重的重要原因。 2、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PGE2水平与BOP、PD、AL等牙周临床指标呈正相关关系;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Pg、Tf、Td、Aa、Pi和Fn的阳性检出率均很高,与BOP、PD、AL等牙周临床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3、在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与平原地区存在差异,高原特殊环境可能对某些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定植产生了影响。Fn和Aa可能与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发生率高和牙周组织破坏严重有一定关系。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8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向辉;张立;孟焕新;徐莉;陈智滨;释栋;路瑞芳;;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3种厌氧微生物的检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2 罗丽;张纲;祝金香;谭颖徽;高钰琪;;模拟高原缺氧环境对家兔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种类分布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吴文;;指导正确的日常口腔保健方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年04期
4 刘莉;吕俊;谭颖徽;张纲;;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差异的初步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5 刘莉;谭颖徽;吕俊;张纲;;高原地区牙周炎患者唾液中3种牙周致病菌与临床牙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6 康道坤;陈劲;黄永;;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几种统计方法比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7 张运华,曹桢吾;4500米高原1000名官兵牙周炎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8 赵淑兰,刘彦平,刘军,陆东明,孙燕燕,黄洁;西宁高原203例口腔颌面部感染厌氧菌分离报告[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9 林玲,杨亮,祝元元,张晓玲;大学生口腔卫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0年02期
10 蒲东全;刘鲁川;宋远雄;张海元;毛永利;朱立强;;不同海拔高度部队驻军官兵牙周健康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653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65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