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作用的体外实验

发布时间:2018-06-11 12:59

  本文选题:蜂胶 + 致龋菌 ; 参考:《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12期


【摘要】:目的寻找天然防龋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文中研究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细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探讨其防龋效果。方法 1通过液体稀释法测定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2以MIC以下的4个浓度配置成初始p H为7.0的含药培养基,以空白液体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加入菌液厌氧培养后测其p H值,并计算p H变化值(Δp H值)以检测不同浓度黑蜂蜂胶对测试菌产酸能力的影响;3蒽酮法测定MIC以下4个浓度(包括MIC浓度)的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空白液体培养基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 1伊犁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的MIC分别是0.78、0.39、1.56、0.39、0.2、0.2 mg/m 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56、0.78、3.125、0.78、0.39、0.39 mg/m L;2蜂胶可使各测试菌Δp H降低,蜂胶各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MIC浓度时,蜂胶可使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降低,蜂胶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生长、产酸、产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具有一定防龋效果的天然药物。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natural anti-caries drug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Propolis on the virulence factor of common dental caries bacteria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 of propolis on dental caries was discussed. Methods 1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propolis against common cariogenic bacteria in oral cavity was determined by liquid dilution method. Four concentrations below MIC were used as the initial pH 7.0 medium, and the blank liquid medium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pH value of bacteria was measured after anaerobic culture. The pH value (螖 pH value) was calculate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lack bee propolis on the acid-producing ability of test bacteria. The four concentrations (including MIC concentration) of black bee propolis against Streptococcus mutans were determined by anthrone method. The effect of actinomycetes on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blank liquid medium as a positive control group. Results 1 Propolis of Ili wasp against Streptococcus mutans, Streptococcus distalis,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treptococcus sanguis, actinomycetes. The mics of Actinomyces Nei were 0.78 ~ 0.39 ~ (0.39) ~ (0.39) ~ 0.39 ~ 0.22 mg/m / L, respectively, and 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of propolis was 1.56 ~ 0.78 ~ (3.125) ~ 0.39 mg/m / L ~ (2) propolis, respectively. Propolis could make Streptococcus mutans (Streptococcus mutan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P _ (0.05) ~ (3)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polis (P _ (0.05), P _ (0.05) (P _ (0.05) and P _ (0.05) 渭 mol 路L ~ (-1), respectively. The ability of actinomycetes to synthesize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de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opolis group and positiv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The propolis has differe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growth, acid production and sugar production of the main dental caries bacteria, and is a natural drug with a certain anti-caries effect.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牙体牙髓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腔医学研究所;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药学院;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课题(XJDX0208-2011-06)
【分类号】:R78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晶,李玉晶,张春梅,赵静,王凤忠;蜂胶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和粘附的体外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2年02期

2 彭志庆;林居红;刘明方;邓一平;;国产水溶性蜂胶对主要致龋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致龋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3 R Thirugnanasampandan;Sayana Beena Raveendran;R Jayakumar;;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active property evaluation of Indian propolis[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2年08期

4 Jae-Gyu Jeon;Santosh Pandit;Stacy Gregoire;Megan L.Falsetta;Marlise I.Klein;Hyun Koo;;Influences of trans-trans farnesol,a membrane-targeting sesquiterpenoid,on Streptococcus mutans physiology and survival within mixed-species oral biofil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11年02期

5 魏强华;张继平;刘润好;郭伟源;邓桂兰;;蜂胶水提除蜡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5期

6 张茜;郭夏丽;陈滨;吴学志;戴喜末;罗丽萍;;不同来源中国蜂胶水提物的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7 高秋爽;包广洁;;防龋中药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05期

8 哈力木拜克·阿汗;;新疆伊犁黑蜂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琳;林居红;张红梅;朱立芬;;蜂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6期

2 彭志庆;林居红;刘明方;邓一平;;国产水溶性蜂胶对主要致龋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致龋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3 许小辉;林居红;刘明方;;光动力学疗法影响人工菌斑生物膜形成的扫描电镜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21期

4 许小辉;蒋琳;林居红;刘明方;;光动力学疗法影响变形链球菌生长和形态的体外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5期

5 杨占南;孙一铭;罗世琼;谌金吾;余正文;孙敏;;厚朴和凹叶厚朴的质量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6 胡丹阳;崔伟;罗燕萍;杨继勇;邓斌;徐娟;储冰峰;王成龙;;高龋学龄前儿童变形链球菌的水平传播方式[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7 戴海燕;蒋旭;;蜂胶与口腔健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郑义;张莉;马宁;;牙周致病菌抑制方法的新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10年06期

9 于敏;霍继明;史权;;牙周康酊剂的质量标准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年06期

10 何薇莉,闫继红,张筱林,李成杰;蜂胶漱口液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配方筛选实验[J];蜜蜂杂志;2003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秋爽;厚朴、蜂胶、茶多酚及其复合成分对变形链球菌抑菌效果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蕾;不同能量密度HMME-PDT对防龋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燕;蜂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和安全性评价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储雯;蜂胶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影响及安全性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5 郑义;伴放线放线杆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多形核白细胞分泌IL-6和凋亡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6 余志芬;柠檬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致龋相关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彭志庆;国产水溶性蜂胶对主要致龋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致龋性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苹苹;国产水溶性蜂胶对主要致龋菌菌斑生物膜形态及产酸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杨翠华;西方蜜蜂染色体核型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贞;氟保护漆和窝沟封闭联合应用防止继发龋的体外实验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艳萍;代宏哲;曹炜;韩志萍;;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红枣总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 张红艳;董六一;江勤;方明;李京培;陈志武;马传庚;;黄蜀葵花总黄酮抗感染性口腔粘膜溃疡及体外抗菌作用[J];安徽医药;2006年11期

3 王晶,李玉晶,张春梅,赵静,王凤忠;蜂胶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和粘附的体外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2年02期

4 蒋琳;林居红;张红梅;朱立芬;;蜂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6期

5 王强;王跃;刘明方;;红霉素体外诱导肺炎链球菌耐药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6 马君,赵玉军,章金钢;蜂胶及其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0年01期

7 王浩;刘德秀;杨巍;;吸光光度法检测保健食品蜂胶中总黄酮[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8 陈崇羔,周士雄;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对蜂胶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9 付宇新;徐元君;陈滨;丽艳;罗丽萍;;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内蒙古蜂胶挥发性成分[J];分析化学;2009年05期

10 陈滨;罗丽萍;丽艳;徐元君;付宇新;高荫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胶水提物中的酚类化合物[J];分析化学;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冰冰;厚朴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抗龋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子文,张雪萍;两种简易的致龋菌培养法及其比较[J];口腔医学;1994年04期

2 肖悦,刘天佳,詹玲,周学东;茶多酚影响致龋菌在胶原粘附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3 亓丰平;糖的致龋作用[J];山东医药;1987年02期

4 岳桂龄;致龋原因复杂 防龋面面俱到[J];食品与健康;1995年04期

5 卞金有;安珂·森德科;沃尔夫冈·泰泽;鲁茨·司徒瑟;;无糖甜食的低致龋作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6 谢洪;朱跃华;刘玉珍;武冠英;;青少年致龋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0年02期

7 康雪梅 ,王晓萍 ,冯维佳 ,于景翠 ,路娟 ,刘彦 ,王柏秋 ,傅松滨;基因诊断技术在致龋菌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9年03期

8 杨芸珠,刘正,,乌爱菊;冠龋和根龋患者唾液内致龋菌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测定[J];口腔医学纵横;1995年01期

9 黄晓晶,刘天佳,杨锦波,陈舟,刘建国;高龋及无龋者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致龋性研究 Ⅱ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10 吉别克·乌拉儿汗;赵今;;低龄婴幼儿龋相关致龋微生物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旭;张敏;;茶多酚凝胶对口腔致龋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抑制和清除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冬梅;阮梅生;景娟;陈延梅;;8种唾液蛋白对致龋细菌附着的影响[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3 梁景平;姜云涛;李超伦;姜葳;;实时PCR技术在龋易感儿童牙菌斑致龋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冯瑾;李继遥;周学东;;厚朴活性成分对致龋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研究[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刘天佳;岳松龄;;国内外龋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李剑农;酸甜饮料毁牙没商量[N];健康报;2006年

2 全国牙防组提供 王俊聪;防婴幼儿龋齿把住科学喂养关[N];健康报;2006年

3 王增;常吃蜂蜜可护齿[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4 吕斌;口香糖不是口腔保护神[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南京总医院口腔科 寿柏泉;合理吃糖防龋齿[N];家庭医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佼佼;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的筛选和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陶睿;Pleurocidin及其优化多肽抑制常见致龋菌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3 苏凌云;致龋链球菌粘附、增殖相关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功能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 丁永林;Bac8c对口腔主要致龋菌抗菌敏感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苏东华;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筛选和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方会清;老年人高龋患者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致龋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3 武狄聪;牙菌斑生物膜致龋毒力因子和致龋菌在龋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D];遵义医学院;2011年

4 李娜;两种再矿化试剂对人工致龋液pH值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5 江山;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致龋差异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6 朱敏;致龋菌中耐酸相关基因ffh的检测及克隆[D];吉林大学;2004年

7 彭志庆;国产水溶性蜂胶对主要致龋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致龋性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8 韩慧;LPE对五种致龋菌生长及表兄链球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5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005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