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髁突位置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29 09:08
【摘要】: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在CO-CR位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利用髁突移位测量仪(MCD)记录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的髁突位置。结果:15例患者髁突CO-CR位矢状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0.99 mm;右侧1.22 mm,左右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向上70.0%(21/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后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6.7%(10/15)。垂直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1.09 mm,右侧1.37 mm,左右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63.3%(19/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上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0.0%(9/15)。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值(1.23 mm)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值(1.10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髁突横向偏移量均值为0.54 mm,髁突在横向偏移量有统计学意义;53.3%(8/15)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右方。结论: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存在着CO-CR位髁突位置不一致,正畸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髁突位置以便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ndylar position of (TMD)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J). Methods: (MCD) was used to record the condylar position of CO-CR in 15 patients with TMD. Results: the mean sagittal deviation of condylar CO-CR in 15 patients was 0.99 mm; and 1.22 mm, respectively. Sagittal upward 70.0% (21 / 30) of the CR condyle was located behind the CO position, with a left ratio of 66.7% (10 / 15). The mean vertical migration of the condyle was 1.09 mm, on the left side and 1.37 mm, on the right side.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vertical migration of the condyle. Vertical 63.3% (19 / 30) of the condyle of CR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CO position, with a left side ratio of 60.0% (9 / 15). The mean value of condylar vertical deviation (1. 23 mm) and condylar sagittal deviation (1. 10 mm),)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mean transverse migration of condyle is 0. 54 mm, condyle and 53.3% (8 / 15) of CR condyle i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CO position. Conclusion: the condylar position of CO-CR is not consist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TMD. The condylar position of the pati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before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order to make a scientific treatment plan.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B080701055)
【分类号】:R78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林;固定斜面导板的临床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陶李明;;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的调查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吴建华,陶发俊;成人错鉭畸形矫治体会[J];安徽医学;2001年06期

4 吴建华;夏华新;;第一磨牙被动拔除正畸治疗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5 周敏;;安氏Ⅰ类错鉭非常规拔牙模式的矫治体会[J];安庆医学;2009年01期

6 刘茜;鉭垫结合面具前牵引治疗混合牙列反鉭10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杨瑾;陈杰;范存晖;马长柏;;拔牙治疗对高角病例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志红;马宏伟;刘红艳;;固定义齿与正畸联合治疗伴错鉭畸形的牙列缺损[J];北京口腔医学;2006年01期

9 李凌;张化宇;;女性青春发育减速期安氏Ⅱ~1类错鉭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9年04期

10 段银钟;李齐宏;曾照斌;;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下颌第三磨牙正畸近移疗效比较[J];北京口腔医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范高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治疗体会[A];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严斌;上颌尖牙埋伏的生物力学分型与个体化诊疗[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颜功兴;矫治力作用下牙颌正畸的弹粘塑性有限元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3 胡骁颖;上颌牵引应力分布三维有限元分析及Angle'sⅢ错牙合上颌前牵引临床矫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高峰;经缝牵引成骨矫正唇腭裂面中部发育不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康祖铭;一个中国土家族下颌前突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CPAP与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疗效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崔智;正常人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空间位置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雷涛;中国保安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牙颌模型测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喻莉;Free-edge矫治技术剜除下颌第三磨牙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比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黄静;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以及(牙合)板疗效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欣;机械压力对体外培养大鼠髁突软骨与股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魏志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颅面骨三维形态特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范向飞;骨性Ⅱ、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宽度特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伟凤;舌侧正畸数字化排牙及个性化托槽结构设计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晋;Tip-Edge技术矫治成人Ⅱ类1分类错合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进安;黄朝阳;康娜;;Headgear-activator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鉭的硬组织变化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张晓歌;杨帆;陈琳;陈嵩;陈扬熙;;安氏Ⅱ类一家系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3 招顺秀;李业荣;陈月明;许碧晖;;安氏Ⅱ类2分类成年患者拔牙治疗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0年06期

4 涂文,周蔚玉;安氏Ⅱ类1分类错鉭的早期治疗[J];广东牙病防治;2000年01期

5 刘晓君,姚霜,杨霜,杨苹,徐青,王冰,王文红;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鉭患者的牙颌面横向结构特征[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6 何振锋,林岚;口外J钩配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鉭疗效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05年01期

7 王大为;张晟;谢永建;麦理想;张弘;朱双林;卢新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J];口腔正畸学;2007年02期

8 赵蔚萍;杜跃华;秦朴;肖遥;;安氏Ⅱ类2分类错鉭颅面结构的性别特征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9 唐开红;段昌华;王增全;;安氏Ⅱ类1分类错鉭矫治后复发特点与再矫治[J];广东牙病防治;2009年07期

10 孙琴洲;陈风华;常少海;;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单颌拔牙的临床探讨[J];广东牙病防治;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璞;赵志河;;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拔牙患者矫治前后面部垂直高度变化的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戴红卫;冯刚;;肌激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鉭的牙颌面硬组织变化[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邵金陵;;安氏Ⅱ类—分类错鉭颌面硬软组织特征[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4 孟敏;;二例生长发育后期安氏Ⅱ类Ⅰ分类功能矫治的体会[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苏红化;张晓蓉;;伴关节区弹响并疼痛的安氏Ⅱ类2分类成年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A];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辛红;董国彬;刘浩;;安氏Ⅱ类Ⅰ分类无牙颌患者的总义齿修复[A];全国第六届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麦理想;张志光;王大为;张晟;谢永建;许跃;;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情况分析[A];第七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8 王巍;;减数上颌第一双尖牙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鉭畸形[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龚方方;陶列;曹惠菊;;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鉭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雨雪;杜熹;段培佳;陈扬熙;;女性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鉭与个别正常鉭肌电值的比较[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一福;矫治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不需拔牙[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彦;中国汉族青年面貌特征及微笑特征瞬间成像三维立体扫描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瑜;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下颌生长发育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魏艳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前拔牙与否的相关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3 宋镜明;安氏Ⅱ类错合颅颌面生长发育特点的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金代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双期矫治[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5 孙娜;恒牙初期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软组织形态比较分析[D];泸州医学院;2013年

6 王艳玲;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的初步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3年

7 袁峰;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特征的形态测量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8 王W,

本文编号:2394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394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4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