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伴放线放线杆菌磷脂酰胆碱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4 12:33
【摘要】:研究背景 伴放线放线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是近年来牙周炎细菌病因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是一种公认的牙周致病菌,特别是与侵袭性牙周炎关系密切。Aa以生物膜形式寄居在人类口腔中,在生长期间排出许多膜泡,内含内毒素、白细胞毒素和骨吸收因子等毒性因子。其产生的内毒素及以白细胞毒素(leukotoxin, LT)为代表的细胞致死膨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等可溶性介质能够降低宿主抵抗力,导致牙周组织的迅速破坏,在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磷脂酰胆碱(phosphorylcholine, PC)是动植物细胞的必需组分,富含于神经组织,特别是髓鞘和蛋黄中。研究发现PC存在于多种病原菌中,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目前的研究表明PC可能是病原菌的重要致病因子。 目前,磷脂酰胆碱在大部分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通过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的研究发现,细菌细胞壁的胆碱成分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receptor, PAFR)结合来介导侵袭。PAFR分布于多种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表面,PAFR的天然配体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含有磷脂酰胆碱,细菌细胞壁中的磷脂酰胆碱可通过模拟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结合而帮助细菌侵入宿主细胞。 以往的研究发现在口腔龈上和龈下菌斑中大多数的细菌可以表达PC,如口腔链球菌、具梭核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各种放线菌属及奈瑟菌属等。Schenkein等人发现携带PC的Aa菌株与不携带PC的Aa菌株致病力有明显差异。提示PC可能是Aa导致牙周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然而,目前对于Aa细菌株上含有的磷脂酰胆碱通过哪些信号通路来介导了Aa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侵袭尚未见有人报道。本课题拟通过分离临床Aa菌株,筛选出PC阳性的Aa菌株,探讨PC介导Aa黏附侵袭宿主细胞的可能机制,为研究Aa的致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PC阳性的Aa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采集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的非附着性菌斑,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TSBV平板上,观察菌落的形态挑选可疑菌落,根据触酶试验阳性、革兰染色实验阴性及16SrDNA鉴定,筛选出伴放线放线杆菌临床分离株7株。将所得的临床菌株全细胞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后观察细菌蛋白的表达。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菌表面蛋白对磷脂酰胆碱单克隆抗体TEPC-15的反应情况,最终筛选出磷脂酰胆碱阳性表达的Aa菌株1株。 二、PAFR在PC阳性Aa菌株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PC对细菌黏附和侵袭的影响 为了研究PC的表达在Aa黏附和侵袭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采用抗P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TEPC-15抗体预处理HUVEC30min后,分别与PC阳性和阴性的Aa临床分离株在37℃共孵育4h后,观察细菌的对HUVEC的黏附和侵袭情况。结果发现PC阳性的Aa临床分离株的黏附力和侵袭力均发生了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31.87±4.22%和24.63±3.55%。而用TEPC-15抗体预处理细胞以后,PC阴性的Aa对HUVEC的黏附力和侵袭力则无显著差异(P0.05)。 2、PAFR对细菌黏附侵袭的影响 为了研究PAFR是否参与了Aa对HUVEC的黏附和侵袭过程,我们利用PAFR拮抗剂(CV3988)和抗PAFR抗体作用于HUVEC30min后,进行了细菌的黏附和侵袭实验。结果发现100nm,200nm和500nm的PAFR拮抗剂预处理HUVEC,显著减少了PC阳性Aa对HUVEC的黏附和侵袭(P0.001),黏附率分别为对照组的36.29±3.52%,19.04±3.35%和7.69±3.19%;侵袭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2.12±1.58%,7.08±0.29%和2.60±2.26%。 同样,用抗PAFR抗体预处理HUVEC后Aa对HUVEC的黏附率和侵袭率分别为50.05±5.28%和39.09±6.50%,显著降低了Aa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侵入(P0.001)。 3、PAFR在细菌诱导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我们用PAFR拮抗剂和抗PAFR抗体分别作用于细胞后,采用MTT法分析了PC阳性和阴性Aa诱导的细胞损伤情况。结果发现用200nm和500nm的PAFR拮抗剂和25μg/ml抗-PAFR抗体预处理HUVEC后,PC阳性的Aa与细胞作用以后,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升高(P0.001),从25.39±9.33%分别升高到91.12±3.14%,94.12±2.15%和65.5±1.87%。 我们同时对PC阴性的Aa进行了研究,发现预处理组与未预处理的组相比,PC阴性的Aa感染]HUVEC后,细胞活力并没有显著增加(P0.05)。 三、磷酸肌醇信号通路在PC阳性Aa菌株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磷脂酶C被抑制后对细菌黏附侵袭过程的影响 为了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是否参与了Aa黏附和侵袭到HUVEC的过程,我们采用磷脂酶C (Phospholipase C,PLC)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过程的抑制剂U73122和其无活性的类似物U73343预处理HUVEC,观察细菌对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结果发现U73122预处理组侵入到HUVEC的PC阳性的Aa降低为对照组的12.62±2.1%(P0.001);然而,细菌对细胞的黏附率却没有显著差异。与此同时,用U73343预处理细胞后,PC阳性的Aa对HUVEC的侵袭率和黏附率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表明U73343不能阻断PC与PAFR的结合及由此启动的信号传递。 2、磷脂酶C被抑制后细菌对细胞损伤的影响 分别用U73122和U73343预处理HUVEC30min后,与PC阳性的Aa进行作用2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的情况。U73122预处理HUVEC后,对PC诱导的细胞损伤表现出了显著的保护作用,]3UVEC的细胞存活率从39.31±6.43%升高到了93.09±5.46%。 与此相反,U73343预处理与非预处理组之间,PC阳性的Aa感染HUVEC后所观察到的细胞存活率相似(P=0.664)。我们同时分析了PC阴性的Aa感染用U73122和U73343预处理HUVEC后的细胞存活率,发现U73122和U73343预处理组与未处理组之间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520)。 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测定 为了进一步证实U73122阻断了PLC与G蛋白偶联受体PAGFR的结合从而抑制了PC阳性的Aa侵入到HUVEC,用U73122预处理细胞后,我们采用fura2/AM检测了PC阳性的Aa侵入到HUVEC的过程中的细胞内Ca2+动员的情况。结果发现用U73122预处理细胞后几乎完全抑制了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P=0.16)。 四、Clathrin及β-arrestin-1/-2在PC阳性Aa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clathrin被抑制后对细菌黏附侵袭的影响 为了探讨网格蛋白(clathrin)和β-arrestins是否参与了Aa内吞入HUVEC的过程,我们研究了的网格蛋白的抑制剂在Aa黏附和侵袭HUVEC的过程中的影响。氯丙嗪(chlorpromazine, CPZ)、单丹磷酰戊二胺(monodansylcadaverine, MDC)是网格蛋白在装配及循环再利用过程中的两个特异性抑制剂,用MDC和CPZ预处理细胞以后,PC阳性的Aa侵袭率分别降低为对照组的41.33±2.59%和43.22±2.67%(P0.001)。然而,MDC或CPZ预处理组和未处理组之间,Aa对HUVEC的黏附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MDC或CPZ对网格蛋白的抑制作用可能不能阻止Aa对细胞的黏附过程。 2、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对Aa黏附侵袭的影响 此外,为了证实β-arrestins参与了Aa内吞入HUVEC的过程,我们用siRNA的方法干扰了HUVEC细胞内的β-arrestins,然后将Aa作用于转染后的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的情况。 首先,我们检测了β-arrestin-1或-2的siRNA转染HUVEC后的细胞转染率及细胞内β-arrestins的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转染情况,转染率均在60%以上。P-arrestin-1或-2的siRNA转染后,与未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有针对性的降低了β-arrestins的表达。 然后,用PC阳性的Aa作用于β-arrestins siRNA转染后的HUVEC,发现可有效地阻断Aa侵入到细胞内,侵袭率分别为对照组的53.12±2.81%和56.00±2.37%(P0.001)。但是,黏附到细胞的细菌数没有显著差异(P=0.336),这表明β-arrestins siRNA不能抑制Aa的PC与细胞表面PAFR的结合。同时,阴性对照组siRNA转染细胞后,Aa对HUVEC的黏附和侵袭均没有显著差异。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与常数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水准;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处理组之间的两两比较,方差齐时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sT3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 结论 1、我们成功分离得到了Aal临床分离株并成功筛选出了磷脂酰胆碱阳性表达的Aa菌株,为下一步的实验提供了基础。 2、PC有助于PC阳性的Aa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同时,PAFR在PC阳性的Aa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侵袭及诱导胞损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PAFR介导的磷酸肌醇信号通路参与了PC阳性的Aa在黏附、侵袭细胞和诱导细胞损伤的过程。 4、网格蛋白clathrin和P-arrestins参与了PAFR介导的表达PC的Aa对HUVEC的侵袭过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8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德钰;章锦才;张雄;Sirkka Asikainen;;伴放线放线杆菌血液感染菌株的血清型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0年09期



本文编号:2408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408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8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