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兔牙龈创伤愈合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9-03-06 14:09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于牙龈创伤修复的影响,为其在口腔牙周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6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手术刀切除上下切牙唇侧牙龈2mm。术后实验组每日3次创面涂抹rhGM-CSF,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于术后3、7、11和15d各处死动物2只,HE染色观察镜下上皮及上皮下结缔组织的结构、分布,各种创伤修复细胞的变化,PCNA染色后观察阳性染色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目。结果:形态学观察,第3天2组均表现出炎细胞浸润,但实验组浸润数目更多;第7天2组均可见到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实验组新生血管化的程度较为显著;第11天2组出现大量增殖的成纤维细胞,但实验组和程度更广泛,至第15天时2组的创伤均已基本恢复正常,组间差异不明显。PCNA染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增殖的上皮细胞数目逐渐增加,至第15天时达到高峰,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数目从第3天起开始增加,至第11天达到高峰,第15天则明显降低为最低值。实验组增殖的上皮细胞数量在第3和1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在第11和15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M-CSF可以促进牙龈组织中炎细胞的浸润、血管的新生、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rhGM-CSF可以促进牙龈组织创伤愈合。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M-CSF) on gingival wound repair 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its application in oral periodontium. Methods: sixteen healthy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 = 8) and control group (n = 8). The labial gingiva of upper and lower incisors was resected with scalpel 2 mm. RhGM-CSF, was applied to the wound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 times a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placed with saline. Two animals were killed at 3, 7, 11 and 15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epithelial and subcutaneous connective tissue under microscope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and the changes of various wound repair cells were observed. After PCNA staining, the number of positive staining epithelial cells and fibroblasts was observed. Results: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was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on the 3rd day, but the number of infilt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7th day, neovascularization, fibroblasts and collagen fibers were foun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degree of neovasculariz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11th day, a large number of proliferative fibroblasts appeared in the two groups, b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degree were more extensive. By the 15th day, the trauma of the two groups had basically returned to normal,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CNA staining,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number of proliferative epithelial cells increased gradually, reached the peak at the 15th day, and the number of proliferative fibroblasts increased from the 3rd day to the 11th day, and decreased to the lowest value on the 15th day. The number of proliferative epithelial cel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3rd and 11th days (P0.01), and the number of proliferative fibroblas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11th and 15th day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ther time points (P0.05). Conclusion: rhGM-CSF can promote th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giogenesis, proliferation of epithelial cells and fibroblasts in gingival tissue. RhGM-CSF can promote wound healing of gingival tissu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科;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动物实验室;
【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资助课题(20090437)
【分类号】:R78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章峥;刘玉华;徐军;;高频电刀输出强度和电刀形状对牙龈愈合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2 薛世泉;李红兵;王渝;王颖;李成库;;骨和牙切片的甲酸氯化铝脱钙液及脱钙方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3 丁晓斌;唐利;郭力;;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西部医学;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颖;;临床病理检验常用骨组织脱钙液效果的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3期

2 张萍;刘新华;雷霆;;组织修形高频电刀在口腔治疗中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02期

3 于琦;王宇;;促进肠吻合愈合制剂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年05期

4 梁乃银;邹永巍;张红玲;;云南白药和碘仿在大鼠腭裂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5 王颖;洪丽华;吴哲;王渝;张泽兵;李成库;;口腔硬组织切片的固定脱钙染色方法统计分析[J];吉林医学;2007年11期

6 柏宁;梅予锋;;高频电刀在髓室底穿孔修补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09年05期

7 钱蕴珠;杨建新;徐凤娟;莫朝阳;;牙龈瘤微创修形治疗与常规手术切除的疗效比较[J];口腔医学研究;2012年01期

8 邹群;;高频电刀在伴牙龈息肉颈部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口腔医学;2012年08期

9 高甜;李慧强;吴晓红;;不同脱钙液对大鼠骨髓切片染色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年01期

10 侯宁菊;王惠婕;;高频电刀用于牙龈成形术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钟清玲;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邱学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冯锐;巨噬细胞及GM-CSF对大鼠DIEP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青;不同能量和频率Er:YAG激光切割牙体硬组织对牙髓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姚成;水中草颗粒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勇;术后早期草酸铂腹腔化疗对大鼠结肠吻合口愈合影响及GM-CSF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詹振林;激光耳外科骨消融的光剂量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于琦;生长激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缺血结肠吻合口愈合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雁;不同膜引导下不同比例的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联合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文亮;复方五倍子用作髓室底穿孔内屏障材料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王亚红;磷酸化壳聚糖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9 梁乃银;云南白药对大鼠腭裂术后愈合的促进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朱慧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牙龈创伤愈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欧阳学农;陈文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新用途[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李凤玉;杨红明;柴家科;;成纤维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调控因素[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梅福荣;0.3%戊巴比妥钠用于大鼠麻醉的方法[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年03期

4 佟岱;王艳静;邵军石;;电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大鼠牙龈组织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5 申姜颖,李伟,黄庆玉,李亚鲁,王新成;微波辐射下螯合剂脱钙技术在骨大切片制作中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年06期

6 司胜军,可燕,陈瑞扬;采用超声波法制作牙骨龈组织联合切片的体会[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7 王渝,臧光祥,孙宏晨,李成库;提高牙及牙周组织联合石蜡切片质量的探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8 王益民,韦福康,刘敏;成纤维细胞与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石山;付小兵;博晓真;;肥大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04年03期

2 李培兵,金宏;瘦素与创伤愈合[J];生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3 李珊瑚;李勇敏;彭淑珍;;康复新液对家兔创伤愈合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4 宁浩勇;虞积耀;;促进创伤愈合方法的研究应用进展[J];职业与健康;2008年08期

5 钟苑;林季;颜光涛;;瘦素调节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8年12期

6 李庆林;肖能坎;张琳;;探讨活化素B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7 贾丹兵;朱宇;刘珊;李乃民;唐立明;张永丰;王正雷;孙旗立;;红光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3期

8 吴贞天;;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08期

9 甘露;宋文静;徐春艳;秘淑萍;;皮肤创伤愈合大鼠模型的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31期

10 杨振华;常柏;张庚扬;;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创伤愈合的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校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创伤愈合——基础与临床应用新进展[A];2012年浙江省烧伤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涵铭;;创伤愈合的基本概念[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贾赤宇;;创伤愈合[A];浙江省第十五届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屈纪富;;干细胞与皮肤创伤愈合[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5 武强;;微量元素营养与创伤愈合[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汤小朋;佘锐萍;林德贵;;蜂蜜对兔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小动物医学分册)[C];2003年

7 杨鹰;;高压氧在创伤愈合和感染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幼忱;刘杰;王德文;马俊杰;李志成;姜志国;;三维重建技术在皮肤创伤愈合瘢痕评价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彭瑞云;;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及其调控研究进展[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朴永君;时磊;刘晓明;;鞘氨醇磷酸胆碱促进创伤愈合的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献怀;付小兵获国际创伤愈合研究杰出成就奖[N];光明日报;2008年

2 张献怀;我国学者首获国际创伤愈合研究杰出成就奖[N];科技日报;2008年

3 谢耕发;改善创伤愈合质量的学术机构成立[N];科技日报;2000年

4 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李校坤博士;第二个基因工程一类新药[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仇逸 陈祖亮;治疗疤痕可用“基因手段”[N];科技日报;2002年

6 华英;配偶不忠怎么办[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汤小朋;几种免疫相关因子在兔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蒋艳;富组蛋白1促进人表皮细胞,,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4 简华刚;皮肤创伤愈合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筛选及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5 谢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NYD-SP24在大鼠皮肤创伤愈合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6 刘霞;c-ski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7 姚庆君;细胞增殖负性因子p16和Op18在烧伤愈合及疤痕形成中作用及机理[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张颖;IGF-1调控β-catenin信号参与糖尿病角膜上皮细胞创伤愈合的机理[D];山东大学;2014年

9 韩兴海;TGF-β信号转导通路在小鼠创伤愈合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李平;Ski在细胞增殖、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作用与意义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锐;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张培培;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硝普钠对创伤愈合影响的时效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马威;胸腺素β_(16)促进血管再生和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谈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发酵及其在大鼠创伤愈合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敏;JNK/MAPK信号通路介导活化素B对皮肤创伤愈合的调控[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朱慧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牙龈创伤愈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恩;局部硬X线照射对皮肤创伤愈合影响及细胞周期紊乱和凋亡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马慧;弱激光促进糖尿病大鼠模型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9 张洁;促进创伤愈合的中药复方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崔文慧;mTOR信号通路与创伤愈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35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435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