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磁场对口腔变形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影响体外实验
发布时间:2020-03-21 07:11
【摘要】: 在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中,磁性附着体以其体积小,操作简便,固位好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由于静磁场所产生的磁力具有力量恒定不衰减、力值大小容易控制等特点,其在口腔正畸、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然而,在进行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外加静磁场引入患者口腔。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中存在着一定的漏磁现象,由于口腔修复临床操作的复杂性,磁体和衔铁的完全对位比较困难,之间常出现小的气隙和错开,加上义齿在咀嚼过程中发生自然移位,因而造成磁性附着体的漏磁。目前关于静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结论。这种外加静磁场的长期作用是否会对口腔生物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成为了临床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牙科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口腔微生态平衡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闭合,开放磁路下牙科磁性附着体的磁场泄漏量,体外加载于口腔变形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研究静磁场对两种细菌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静磁场对口腔微生态平衡的影响,为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模拟Magnedisc800和Magfit EX600磁性附着体闭合,开放磁路下磁场泄露量制作了12.5mT和120mT的静磁场加载器,对体外培养的口腔变形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分别进行了20h的连续加载,从培养后第8小时开始,每2小时测定菌液吸光度值并活菌计数,最后绘制生长变化曲线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在20h的静磁场加载时间内, 1.12.5mT静磁场对变形链球菌吸光度值及活菌数未见显著影响(P 0.05)。 2.120mT静磁场组变形链球菌的吸光度值及活菌数低于对照组(P 0.05)。 3.12.5mT静磁场对嗜酸乳杆菌吸光度值及活菌数未见显著影响(P 0.05)。 4.120mT静磁场组嗜酸乳杆菌的吸光度值及活菌数低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研究初步提示12.5mT强度的磁场泄漏量对口腔变形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无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开放磁路下120mT强度的磁场泄漏量会抑制两种细菌的生长,显示较高强度的静磁场对两种细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提示临床应用时应尽量减小静磁场的泄露。在现有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今后还将进一步研究静磁场对细菌生化代谢反应,致基因突变性及对口腔菌群影响的实验,以深入了解静磁场的微生物学效应。
【图文】:
为了达到实验设计所需的圆柱形均匀磁场加载区域,由西南应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生产制作实验所需要的圆柱形磁极,由永磁体提简单,无电路设计,电源等复杂因素,避免了电磁场热效应对实验的2.2 防磁不锈钢板按照设计要求的距离,将制作好的永磁体用热固化环氧树脂粘接板上,用螺栓固定防磁不锈钢板位置。2.3 加载平台的设计为使培养容器固定于设计的磁场的均匀区域内,且去除金属受到选择塑料容器培养,加载平台用塑料泡沫自制而成,调节固定于磁心位置,如图 2,3,4 示。
为了达到实验设计所需的圆柱形均匀磁场加载区域,,由西南应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生产制作实验所需要的圆柱形磁极,由永磁体提简单,无电路设计,电源等复杂因素,避免了电磁场热效应对实验的2.2 防磁不锈钢板按照设计要求的距离,将制作好的永磁体用热固化环氧树脂粘接板上,用螺栓固定防磁不锈钢板位置。2.3 加载平台的设计为使培养容器固定于设计的磁场的均匀区域内,且去除金属受到选择塑料容器培养,加载平台用塑料泡沫自制而成,调节固定于磁心位置,如图 2,3,4 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3.6
本文编号:2592974
【图文】:
为了达到实验设计所需的圆柱形均匀磁场加载区域,由西南应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生产制作实验所需要的圆柱形磁极,由永磁体提简单,无电路设计,电源等复杂因素,避免了电磁场热效应对实验的2.2 防磁不锈钢板按照设计要求的距离,将制作好的永磁体用热固化环氧树脂粘接板上,用螺栓固定防磁不锈钢板位置。2.3 加载平台的设计为使培养容器固定于设计的磁场的均匀区域内,且去除金属受到选择塑料容器培养,加载平台用塑料泡沫自制而成,调节固定于磁心位置,如图 2,3,4 示。
为了达到实验设计所需的圆柱形均匀磁场加载区域,,由西南应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生产制作实验所需要的圆柱形磁极,由永磁体提简单,无电路设计,电源等复杂因素,避免了电磁场热效应对实验的2.2 防磁不锈钢板按照设计要求的距离,将制作好的永磁体用热固化环氧树脂粘接板上,用螺栓固定防磁不锈钢板位置。2.3 加载平台的设计为使培养容器固定于设计的磁场的均匀区域内,且去除金属受到选择塑料容器培养,加载平台用塑料泡沫自制而成,调节固定于磁心位置,如图 2,3,4 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智艳;马立芝;徐海波;;几种常见细菌受磁场作用后的生理生化反应[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2 赵铱民,高元,周树夏;磁性固位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1年03期
3 张骏;赵克;肖雪;;磁性附着体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4 李青彬;尹春玲;杨维春;;低强度均匀磁场对过氧化氢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J];化工时刊;2006年12期
5 王山杉;李琳;李冰;;磁场对酿酒酵母微观结构及膜脂流动性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高宁,肖晓蓉,柴枫,鲜苏琴,朱石朱,刘豫蓉;两种种植材料对龈下优势菌生长及生长环境的影响[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刘朋明;高梅影;;细菌磁小体形成机制和应用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杜莉,夏露,杨凌,巢永烈,朱xC;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基牙龈沟内细菌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9 张璐;王沂;胡俊;翁新楚;;超强静磁场对小鼠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代群威 ,董发勤 ,王勇;静磁场对大肠杆菌生长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J];生物磁学;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592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5929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