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口腔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及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变化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02:55
【摘要】: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在口腔黏膜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该疾病常常迁延不愈,给病人造成巨大痛苦。由于口腔扁平苔藓病因不明,因此治疗以对症为主,经常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s-host disease ,GVHD)是同种异体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的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口腔黏膜内的GVHD无论在临床还是组织学上与OLP都非常相似。虽然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但是它们可能具有类似的免疫致病机理,同样的引起T淋巴细胞的密集浸润,基底细胞凋亡,上皮基底膜的破坏。因此通常认为关于其中一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结果也能够给另一种疾病以提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属于成体干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不同组织来源的MSC具有异质性。MSC与胚胎干细胞相比避免了伦理学上的争议,并且由于其低免疫原型,异体移植常不引起明显的排斥反应,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们在MSC研究的初期主要寄希望于其在组织工程以及再生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但实际上MSC第一次应用于临床是利用其免疫调节能力治疗GVH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MSC的免疫调节能力遂成为MSC研究的另一个热点。产生了众多的关于MSC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移植物排斥以及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等的临床前实验动物模型中,MSC都展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MSC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其与机体的整体免疫平衡有关,其功能的异常可能与OLP发病有关。 由于GVHD与OLP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猜测MSC同样也可能用于治疗OLP,并且口腔黏膜来源的MSC可能更具安全性。但是关于口腔黏膜是否存在MSC以及其生物学特性鲜见报道。MSC与OLP的发病是否相关也未见报道。 本实验分为两部分: 1.口腔黏膜内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目的:证明口腔黏膜内存在MSC,并且对其进行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利用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标记滞留细胞(label retaining cells,LRC)技术,利用BrdU为标记物,检测大鼠口腔黏膜内可能存在的间充质干细胞;利用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人体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内的MSC,应用波形丝蛋白抗体(vimentin)、stro-1单克隆抗体、CD146(Mel-CAM)多克隆抗体、Oct3/4单克隆抗体、CD45单克隆抗体、Nestin单克隆抗体等检测所分离细胞的表面抗原表达。在体外条件下利用成脂和成骨诱导方法,研究所分离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口腔黏膜内存在标记滞留细胞,利用细胞贴壁法能够从口腔黏膜中分离出一类细胞,抗原表达符合MSC的特征,例如Stro-1(+),CD146(+),CD45(-),同时我们分离出的细胞还表达Nestin。在成骨和成脂的诱导下,我们所分离的细胞具备向成骨细胞以及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论:口腔黏膜内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可以通过传统的细胞贴壁法进行分离及体外培养。同时口腔黏膜内的MSC与真皮中的MSC类似,可能具有向神经系统细胞分化的潜力。 2.MSC在OLP病变组织中的变化 目的:研究OLP组织内MSC的变化。方法:利用MSC的相对特异性标志Stro-1,CD146,Oct4等抗体检测OLP与正常组织内以上标志的表达改变。结果:Stro-1在正常组织以及OLP病变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组织中散在分布,集中于小血管周围。阳性细胞呈圆环状排列,符合血管周细胞的排列方式。Stro-1在OLP病变组织中主要集中于上皮基底膜下区,并且阳性表现强于正常组织。CD146在正常组织及OLP病变组织中都有表达。在正常组织中散在分布,而在OLP病变组织中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固有层很少见阳性细胞,几乎全部为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所占据。阳性区域的整体分布较为弥散。但是在个别上皮萎缩较为严重的区域,上皮基底膜下方可见CD146的高表达。Oct4在正常组织以及OLP病变组织中均没有表达。结论:OLP组织与正常组织内存在MSC分布上的差别,损伤的基底膜下方增多的MSC可能是机体修复受损组织或调节过度免疫反应的一种代偿反应的结果。但增多MSC是否具备正常的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图文】:

大鼠,口腔黏膜


大鼠口腔黏膜中BrdU染色结果(200×)

分离培养,细胞


第三代分离培养细胞(40×)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卓;陈红;;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肝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2 隆玄;吴晓丹;施劲东;李善群;;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11年03期

3 杨光忠;陈文明;;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31期

4 王燕茹;张育;;间充质干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6期

5 冯德鹏;李雪莉;范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6 程庆;白志明;;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7 傅强;;他达拉非可对干细胞产生持久而稳定的保护作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年08期

8 瞿海龙;麻晓静;张冰;梁璐;;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前景[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9 郭玲玲;李明;邢爽;罗庆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放射病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禹亚彬;储建;章世海;卞建民;;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巧稚;韩艺;赵宏贤;余鸿;刘广益;;当归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和毒性检测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玉红;陈光辉;;地黄低聚糖对人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杜凤移;王皓;杨树龙;赵绘存;杨英;杨军;;纳米纤维支架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郭勇;张西正;郭春;魏严;李瑞欣;徐晓莹;张永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中心肌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朱恒;江小霞;刘元林;张毅;毛宁;;间充质干细胞选择性调节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张颢;陶艳玲;邱林;张伯龙;马军;陈志哲;刘拥军;韩忠朝;;一种具有免疫负调节功能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杨少光;池颖;戎丽娟;邢文;卢士红;赵钦军;马凤霞;韩忠朝;;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较[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李杰平;孔佩艳;李佳丽;朱丽丹;孔祥敬;曾东风;刘红;王庆余;彭贤贵;陈幸华;张曦;;纯化的自体CD34+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克隆恩病一例并文献复习[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罗高兴;程文广;黄正根;贺伟峰;袁顺宗;陈希炜;吴军;;应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皮肤缺损创面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郭振兴;郑翠玲;陈振萍;董文川;杨仁池;;胚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人Th17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治医师 代廷荣;警惕口腔黏膜赤斑[N];中国老年报;2008年

2 王秋月 王琳;空军总医院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救治小脑萎缩[N];科技日报;2009年

3 董智;口腔黏膜给药研究迅速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陈祖亮;重视你的口腔黏膜[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王纯;口腔黏膜癌“伪装”溃疡[N];健康时报;2006年

6 冀京蕊;不可小视的口腔黏膜疾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7 记者 李素锋;我市首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成功[N];临汾日报;2009年

8 安徽合肥市口腔医院 陈志方;口腔癌的易感因素[N];健康报;2008年

9 陈烨菲;食用菠萝要当心[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王振坤;人体的口腔防线[N];家庭医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620nm非相干红光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光生物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于美娇;系统归巢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东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及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李宝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及复合PLGA体内异位成软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朱雅姝;Flk-1~+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吴桂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熊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体外转染兔颞下颌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纤维软骨转化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苗宗宁;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在骨创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梁伟;人骨髓Flk-1~+间充质干细胞抗DNA损伤物质影响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赵迎泽;BMP9通过MAPKs通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华;口腔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及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变化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章守琴;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的体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3 陈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化疗所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茜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诱导其重编程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体外重建角膜后板层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唐子滨;纳米级胶原基骨材料复合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后外侧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7 齐凯;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初探[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马兰兰;不同胎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田毅;人脐带Wharton's jelly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与脑肿瘤干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张福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附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4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24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