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拔牙模式对成人第三磨牙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2 04:22
【摘要】:目的 比较成人患者不同拔牙模式正畸治疗前后第三磨牙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的变化,探讨拔牙矫治对第三磨牙阻生的影响,从而为预测第三磨牙的萌出及判别阻生第三磨牙是否拔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便临床上能够更准确地作出诊断,制定最有效的矫治方案,最大程度保持患者牙列的完整性。 方法: 选取2009年-2010年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治疗结束患者6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5例,年龄18-25岁。共有上颌第三磨牙127颗,下颌第三磨牙124颗。所选患者开始治疗时第三磨牙牙根未完全形成,治疗结束时牙根接近或完全形成。所有病例均为安氏Ⅰ类骨性Ⅰ类(ANB角=20±2°),均角(ArGoMe=130°±7°),治疗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 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不拔牙组上颌第三磨牙42颗,下颌第三磨牙39颗。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上颌第三磨牙44颗,下颌第三磨牙42颗。拔除第二前磨牙组上颌第三磨牙41颗,下颌第三磨牙43颗。 将研究样本的全颌曲面断层片导入AutoCAD测量软件,完成第三磨牙倾斜角度及磨牙后间隙的定点及测量,对比各组患者术前第三磨牙阻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第三磨牙倾斜角度、萌出间隙及萌出水平的变化。所有研究对象的测量工作由同一医师在三周内完成,测量标准一致。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第三磨牙阻生率在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别。 2.拔牙矫治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度的改变量在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上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度拔牙组与不拔牙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拔牙组之间变化量没有统计学差异。 3.拔牙矫治前后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拔除第二前磨牙组大于拔除第一前磨牙组。 4.矫治前后不拔牙组第三磨牙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均没有显著变化。 5.拔牙矫治后上颌第三磨牙的萌出水平改善明显,而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水平仅在拔除第二前磨牙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安氏Ⅰ类成人患者,第三磨牙的阻生率与牙列拥挤程度无关。 2.安氏Ⅰ类成人患者,不拔牙矫治正畸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度及萌出间隙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 3.安氏Ⅰ类成人患者,拔除不同前磨牙正畸治疗后,上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有明显的增加,拔除第二前磨牙组增加最多;牙齿更为直立,萌出水平得到改善,拔除第二前磨牙组改善更为显著。 4.安氏Ⅰ类成人患者,拔除不同前磨牙正畸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有明显的增加,拔除第二前磨牙组增加最多。倾斜角度的改善不明显,萌出水平仅在拔除第二前磨牙组有统计学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624270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娟;安阳;冯云霞;;第三磨牙与错畸形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年08期
,本文编号:2624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242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