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dfp和dnaK突变的检测

发布时间:2020-04-13 21:40
【摘要】: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变形链球菌是人类龋病的始发因素,通过对牙面的粘附、产酸及耐酸表现其致龋性,是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致龋菌。氟化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防龋致剂,因此得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然而为了提高并维持菌斑内较高的氟化物水平,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龋病,局部应用氟化物的浓度和次数逐渐增加,将有可能导致耐氟菌株的选择性生长。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相比具有更强的耐氟性、产酸和耐酸能力,致龋能力也随之增强。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能力的提高,是其致龋性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耐酸相关基因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目前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已检测出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ffh、dgk、dltc等发生突变,突变的具体位置也已经清楚,结果已登陆美国GenBank。本实验以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dfp和dnaK为目的基因。采用体外人工诱导法诱导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根据GenBank发表的变形链球菌耐酸相关基因dfp和dnaK的序列,根据引物设计原则,在保守区分别设计引物进行PCR,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用pMD18-T载体进行T/A连接,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质粒,交由生化公司进行测序鉴定。结果发现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dfp没有发生突变,而dnaK与GenBank报告序列不同,有3个碱基发生突变。突变发生的位点分别在513(T→A),1029(T→A),1172(T→C)。
【图文】:

形态图,变形链球菌,基因组,形态


第2章实验2.3.1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诱导UA159见图1,UA159FR的镜下形态见图2:图l:uA159FR在BHI培养基上的形态图2:uA159段在镜下的形态(1oo倍油镜)2.3.2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基因组的提取UA159基因组的提取见图3:20侧肠口1创口嘴.7加阮l5加肠图3:以159FR基因组的提取。 1:D200oDNAMal火er;2、3:u^z59FR基因组 2.3.3dfP和 dnaKpCR产物:1.d印:根据GenBank发表的变形链球菌d印基因序列,设计引物。d印基因全长540bP。上游引物:夕一ATACCAACGCCTACATGGCA一3’下游引物:5’一GGACCATAGACAATAGAGGC一3’

基因组,变形链球菌,油镜


态(1oo倍油镜)2.3.2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基因组的提取UA159基因组的提取见图3:20侧肠口1创口嘴.7加阮l5加肠图3:以159FR基因组的提取。 1:D200oDNAMal火er;2、3:u^z59FR基因组 2.3.3dfP和 dnaKpCR产物:1.d印:根据GenBank发表的变形链球菌d印基因序列,,设计引物。d印基因全长540bP。上游引物:夕一ATACCAACGCCTACATGGCA一3’下游引物:5’一GGACCATAGACAATAGAGGC一3’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民;任宝华;张家颖;高心;王成坤;;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dgk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2 赵洪岩;张志民;朱来宽;李荟;;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体外诱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7期

3 张志民;任宝华;张家颖;高心;王成坤;;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dltC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口腔生物医学;2010年01期

4 盛江筠,刘正;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能力的体外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0年03期

5 盛江筠,刘正,李鸣宇;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超微结构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年06期

6 朱怡玲,吴补领,戎志诚,杨聚才,范继红;洗必泰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生长抑制的测定[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7 盛江筠,黄正蔚,刘正;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质子移位膜ATP酶活性的比较[J];上海口腔医学;2005年01期

8 张志民;赵洪岩;张家颖;;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ffh突变的检测[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9 彭志庆;林居红;刘明方;邓一平;;国产水溶性蜂胶对主要致龋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致龋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10 李鸣宇,刘正,朱彩莲;人工合成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多肽体外抗粘附实验[J];口腔医学纵横;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民;赵洪岩;朱来宽;;采用非标记定量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朱来宽;梁景平;;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fabM的检测[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志民;王成坤;任宝华;高心;张家颖;;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dltc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志民;朱来宽;王成坤;任宝华;;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fhs突变的检测[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蕾;邹朝晖;陈阵;马莹莹;李敏;;不同能量密度HMME-PDT对致龋模型变形链球菌的杀伤效果及安全性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赵今;林静;努尔比亚木·麦麦提依明;李亮;连冰洁;;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重度龋儿童口腔变形链球菌基因多态性分析[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徐树军;吴补领;闫文娟;高杰;邵龙泉;;c-di-GMP对变形链球菌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马宏;李玉晶;;氟钼酸铵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产酸和胞外葡聚糖合成的影响[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9 杜民权;刘宁慧;樊明文;凌均启;;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质抗原Ⅰ/Ⅱ的纯化和鉴定[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10 边专;谭海平;樊明文;赵心臣;;套式聚合酶链(PCR)快速检测人类唾液中变形链球菌和茸毛链球菌[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春;是非对错幼齿观[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记者 张孟军;剖腹产婴儿更易患龋齿[N];科技日报;2005年

3 周虹;美丽牙齿吃出来[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张会;牙齿健美要“挑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5 朱本浩;10种食物能固齿[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徐静舒 马美尔;五倍子可防治牙根面龋[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周伟;茶水漱口好处多多[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8 周伟;茶水漱口好处多多[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媛媛;让牙齿更美更健康[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赵雷;木糖醇防龋有了科学依据[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民;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和亲代菌株蛋白质组表达谱及其数据库的初步构建[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洪岩;采用非标记定量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佼佼;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的筛选和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姜广水;抗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唾液结合区段防龋疫苗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卫克文;变形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B基因克隆、表达及免疫防龋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卫华;变形链球菌耐酸性相关基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夏丽;变形链球菌非编码RNA的初步筛选及非编码RNA-L10-Leader的鉴定和相关检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8 陆玉;变形链球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与其致龋性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杨德琴;不同龋敏感人群变形链球菌产酸耐酸毒力因子遗传多态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赵红萍;变形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D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鹏;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gluA突变的检测[D];吉林大学;2010年

2 朱怡玲;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基因组、蛋白质组的比较[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刘莉;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dfp和dnaK突变的检测[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洪岩;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ffh突变的检测[D];吉林大学;2005年

5 丁春燕;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组比较[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6 朱来宽;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fhs突变的检测[D];吉林大学;2007年

7 任宝华;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dgk和dltC突变的检测[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智;鸡卵黄特异抗体对人口腔中变形链球菌影响的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1年

9 文冰;抗变形链球菌IgY抑制变链菌产酸及合成葡聚糖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0年

10 余志芬;柠檬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致龋相关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6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26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