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睡眠剥夺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MKK4和c-fos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8 19:56
【摘要】:目的: 观察睡眠剥夺后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表面软骨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和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明确睡眠剥夺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探讨睡眠剥夺造成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可能机制,揭示睡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之间存在的联系。 方法: 将12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睡眠剥夺2天组(SD2d组)、睡眠剥夺4天组(SD4d组)、睡眠剥夺6天组(SD6d组)、睡眠剥夺8天组(SD8d组)、笼养对照组(CC组)和大平台对照组(LC组),每组20只。 运用改良多平台法构建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剥夺大鼠的快速动眼睡眠,各睡眠剥夺组大鼠分别于刺激施加相应天数后处死,CC组和LC组与SD8d组一起处死。处死前,运用旷场试验对大鼠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取血标本测定大鼠血清中皮质酮(CRO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变化,对模型的预测效度进行评估。取颞下颌关节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下颌髁突表面软骨及关节盘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下颌髁突表面软骨中MKK4及c-fos的表达变化。 结果: 1.旷场试验中,睡眠剥夺各组大鼠的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睡眠剥夺各组大鼠血清中CROT和ACTH的含量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显著升高(p0.01)。 2.睡眠剥夺组大鼠随刺激时间延长,颞下颌关节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HE染色结果显示:睡眠剥夺后,大鼠髁突软骨表面变得粗糙,出现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纤维断裂,关节盘出现裂隙等病理性改变,以睡眠剥夺6天组和8天组较为明显,病变发生部位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相关。 3.实时荧光定量PCR示,CC组与LC组间MMK及c-fos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各睡眠剥夺组MKK4及c-fos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1)。MKK4的表达变化呈现随睡眠剥夺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其中2天组与4、6、8天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4、6、8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睡眠剥夺组c-fos的表达变化较对照组升高,2天组与8天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剩余各睡眠剥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改良多平台法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通过剥夺大鼠快速动眼睡眠(REM),使大鼠进入应激状态,产生焦虑、躁动等心理状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睡眠剥夺动物模型。 2.睡眠剥夺会引发髁突表面软骨发生器质性改变,且此改变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理学基础。 3.睡眠剥夺可以导致髁突表面软骨中MKK4表达降低和c-fos表达升高,且随刺激施加时间的延长,影响更为显著,这可能成为睡眠剥夺激活髁突表面软骨破坏的因素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明;;睡眠剥夺的心理生理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1983年02期

2 欧阳儒颖,季红光,蔡懿灵,阮芳铭,王海明;补充支链氨基酸对睡眠剥夺大鼠行为和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年04期

3 Avery Tung,Bernard M.Bergmann,Stacy Herrera,Dingcai Cao,Wallace B.Mendelson,许鹏程,曾因明;异丙酚促进睡眠剥夺恢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年03期

4 Manganotti P;Bongiovanni L.G;Fuggetta G. ;王鹏;;睡眠剥夺对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患者皮质兴奋性的影响:经颅磁刺激和EEG的联合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5 张舒,吴兴裕;睡眠剥夺对工作能力影响的防护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6 王晓东,宿长军,李柱一,王者晋,饶志仁;不同时间点睡眠剥夺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7期

7 黄裕新,王景杰,秦明,杨琦,王旭霞,刘震雄;睡眠剥夺对大鼠胃运动及其神经中枢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年02期

8 张舒,吴兴裕,韩厉萍,李学义,姚永杰;睡眠剥夺48h对追踪作业工效、视反应能力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9 章茜,阎艳琴,乔鹏,袁义强,王书春,张朝,王雨若;部分睡眠剥夺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10 李求实,王升旭;刺五加总甙穴位贴敷抗睡眠剥夺作用的实验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陈足怀;冯学文;;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和行为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赵正卿;黄流清;吴惠涓;李雁鹏;向正华;赵忠新;;神经肽S可改善REM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认知功能损害[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宁;郁洪强;王明时;刘海婴;;睡眠剥夺影响大脑功能区状态的非线性评价[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彭华;贺斌;李雁鹏;赵忠新;黄流清;张琳;林巧;李振;;大鼠REM期睡眠剥夺及恢复后MMP-9对学习记忆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朱红莲;赵忠新;;睡眠剥夺与一氧化氮合酶及学习记忆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红菊;赵忠新;;REM睡眠剥夺后GRP78、GRP94在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表达的研究[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王贵平;赵忠新;庄建华;黄流清;吴惠涓;张琳;彭华;由振东;;REM睡眠剥夺与恢复对大鼠空间记忆及海马CaN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红菊;索爱琴;赵忠新;;REM睡眠剥夺诱导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的内质网凋亡基因的表达[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赵忠新;;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10 林巧;赵忠新;李雁鹏;彭华;李振;;REM期睡眠剥夺对大鼠大脑皮质CHOP蛋白表达的影响及药物干预[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长云;睡眠剥夺影响人体免疫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宋国萍 苗丹民;关注医生睡眠[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金振蓉;睡得少睡得晚的危害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07年

4 宋国萍 苗丹民;睡眠缺失对医生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姜长青;怎样睡个安稳觉[N];健康报;2005年

6 刘天邋明光;睡眠障碍应引起广泛关注[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颜崇淮 吴美琴;你的孩子睡好了吗[N];健康报;2010年

8 刘燕玲;人参可增强机体防御有害物质能力[N];健康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邱爽;为什么我们都失眠?[N];保健时报;2008年

10 朱广平;大坪医院运用麻醉诱导治愈严重失眠[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坚;食欲素与睡眠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樊双义;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3 窦伟;睡眠剥夺对大鼠不同脑区PrP~C表达的影响及PrP~C在睡眠剥夺诱导的认知损害中可能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4 章北林;外侧缰核与外侧视前区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功能联系[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贵平;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记忆、海马CaN的影响及FK506的干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6 李宁;睡眠剥夺对大脑认知能力及脑电特征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李雁鹏;片段睡眠现象对觉醒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8 王春燕;睡眠剥夺大鼠脑内IL-1β和NGF表达及药物干预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宋国萍;睡眠剥夺对记忆及额叶执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彭华;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机制及莫达非尼的干预[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龙;睡眠剥夺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MKK4和c-fos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2 王曼丽;不同时段睡眠剥夺对大鼠缰核内氨基酸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3 高云仙;急性青光眼致大鼠高眼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视觉中枢神经元NOS、c-fos的表达及神经营养因子对其表达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4 夏青;大鼠十二指肠氯化钠刺激下孤束核的形态变化[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杜央威;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视觉系统感光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敬东;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c-fos,,c-jun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7 张艳峰;c-myc、c-f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05年

8 张红梅;左金丸对应激性溃疡中枢调节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刘德宝;丙帕他莫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袁芳;大鼠腹腔神经丛无水酒精阻滞后脊髓、孤束核C-FOS和NOS-1表达情况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32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32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