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非血管化输送盘牵张成骨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20:28
【摘要】:目的:复制狗下颌骨非血管化输送盘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初步研究狗下颌骨非血管化输送盘牵张成骨微血管生成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非血管化输送盘的血供重建,进一步探讨该模式牵张成骨的生物学成骨机理。 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本地杂种狗9只,将其中8只成年杂种狗随机分成牵张后固定2周、4周、8周和14周共四组,每组2只,术中在狗右侧下颌骨下缘制备长约10.Omm×高约10.0mm部分颌骨缺损模型,于缺损远中制备长约20.Omm×高约10.0mm非血管化输送盘并安装内置式牵张器,5天后开始以1.Omm/天/次速度向近中连续牵张以修复缺损。牵张结束按固定期分别处死动物并制取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组织学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另1只杂种狗,在牵张后固定4周行微血管墨汁灌注研究。 结果:1.大体标本实验对象均完成牵张成骨过程,伤口愈合良好,下颌牵张区及输送盘周围为套状骨膜包绕,新骨组织在牵张区内不断形成,在输送盘周围尤其舌侧形成更好,下颌骨缺损修复良好。2.组织学固定2周组见牵张区内为肉芽组织,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局部大量毛细血管增生;输送盘颊侧骨皮质边缘连续,舌侧骨皮质表面蚕蚀状凹陷,可见破骨细胞。固定4周组牵张区内见新生骨小梁间活跃生成的新生毛细血管;输送盘颊舌侧边缘均有骨小梁新生,血管增多,舌侧成骨好于颊侧。固定8周组见牵张区内骨小梁更为成熟,哈弗管形成,血管较固定4周减少。输送盘原有骨大部分为新骨组织取代,骨基质含量增加,血管更为成熟。固定14周组,牵张区内密质骨基本形成,其间血管较少。输送盘新骨组织已完全替代原输送盘骨组织,血管数量少,输送盘结构接近正常骨组织。3. VEGF免疫组化固定2周组牵张区内肉芽组织VEGF弥漫性高表达。输送盘边缘骨组织内少量VEGF低表达;固定4周组牵张区内新生的骨小梁及骨膜内新生血管大量VEGF高表达。输送盘边缘及输送盘内可见大量VEGF高表达,原输送盘骨组织为阴性表达;固定8周组牵张区内骨膜内靠近骨小梁边缘可见VEGF表达。输送盘边缘及输送盘内新骨组织内血管可见VEGF表达;固定14周组牵张区内骨膜及新骨组织内少量VEGF低表达。输送盘边缘及内部血管见少量VEGF低表达。牵张区和输送盘内VEGF与正常比较表达升高(p0.05)。在固定2、4周,牵张区VEGF的表达较输送盘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8、14周,二者VEGF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区VEGF的表达在固定2周时最强,输送盘VEGF的表达在固定4周时最强,二者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表达均逐渐下降。4.血管墨汁灌注牵张后固定4周非血管化输送盘舌侧可见新骨组织内黑色条索状血管粗细不一,数目较多,相互交织成网向原皮质骨长入,输送盘皮质骨舌侧血管较颊侧丰富。 结论:非血管化输送盘牵张成骨血管生成方式为牵张成骨血管生成兼有爬行替代血管生成特点。输送盘在早期发挥了与血管化输送盘类似的功能,新骨组织不但在缺隙不断形成,而且在输送盘周围尤其舌侧形成更好。舌侧区可能作为新骨生成的生发中心,新骨组织在此最先形成并逐渐向内包绕替代输送盘。袖套样的新骨组织为输送盘后期自身完成爬行替代,新骨形成的组织学改变过程提供血供,起到封闭和保护输送盘的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作用。输送盘舌侧成骨优于颊侧,这与局部良好的血供密切相关。VEGF参与促进非血管化输送盘牵张成骨血管形成和骨生成过程。非血管化输送盘牵张成骨血管生成和骨形成是牵张、摩擦、微创伤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图文】:

牵张,骨膜,血管,骨组织


图6固定8周时牵张区内骨组织:A,骨膜内见成熟血管,骨小梁较固定4周粗大,更成熟,,骨量多,互相连结成编织骨,其间血管较少(二100);B,骨细胞较固定4周时减少,哈弗管形成,内可见毛细血管(、400)FighNewbonesofdistractiongnPin8weekgrouP:A,maturebloodvesselseouldbeobservedinPerioteum,andthetrabecularboneswerethieker,man理erthanthoseof4weekgrouP,eonvertingintowovenboneswithlessbloodvesselsamongthem(X100):B,lessosteocytesthan4weekgrouP,harvard,5systemformedwithbloodvessels(X400)固定14周:牵张区骨膜成熟,血管减少,密质骨基本形成,其间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少,血管较少。高倍镜下观哈弗管内见小血管,骨细胞接近正常,骨细胞核小,骨陷窝大(如图7)。

牵张,纤维结,骨膜,血管


固定14周:牵张区骨膜成熟,血管减少,密质骨基本形成,其间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少,血管较少。高倍镜下观哈弗管内见小血管,骨细胞接近正常,骨细胞核小,骨陷窝大(如图7)。图7固定14周时牵张区内骨组织:A,骨膜成熟,血管减少,密质骨形成,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少 (x100);B,哈弗管内见小血管,骨细胞接近正常,骨细胞核小,骨陷窝大(、400) Fig7NewbonesofdistraetiongaPin14weekgrouP:A, Periosteummature, bloodvesselsdeereased newboneseonvertedtomaturereomPaetbone(X100):B,harvard’ 5systemformed., osteocyteswere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诺;廖妮;韦山良;梁飞新;;一氧化氮合酶在犬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2 周诺,赵亮,梁飞新,韦山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下颌骨牵张成骨与骨缺损中的表达和意义[J];口腔医学;2005年05期

3 周诺,麦华明,梁飞新,韦山良;BMP-2、bFGF在牵引成骨中的表达及意义[J];口腔医学研究;2004年05期

4 杨明达;下颌骨缺损的整复-自体骨移植[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07期

5 周东生,王永会,王鲁博,王伯珉,李连欣,许世宏;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药;2005年15期

6 周诺,梁飞新,韦山良,蒙宁,覃迪生;TGF-β1在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的局部表达及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7 王学明,裴国献;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监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07期

8 简月奎;李起鸿;刘雷;杨柳;;异种脱蛋白骨复合物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血管化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10期

9 廖进民,王兴海,李忠华,刘畅,洪辉文,吴坤成,钟世镇;下颌骨血供及血管构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01期

10 陈进利,黄富国,戚超,李秀群,蔡琰,张姝江,杨志明;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64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4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2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