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GC护牙素对正畸脱矿釉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15:29
【摘要】: 目的:通过牛中切牙脱矿模型的扫描电镜和硬度测试观察GC护牙素在釉质再矿化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择80颗牛中切牙,牙冠唇侧临床冠中心粘结正畸方丝弓托槽,托槽龈方用指甲油形成4mm×4mm的开窗区,利用部分饱和酸缓冲脱矿系统形成早期釉质龋损脱矿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颗。A组使用GC护牙素,B组使用含氟牙膏,C组是GC护牙素和含氟牙膏联合应用,D组使用人工唾液,为空白对照组,均于37℃恒温水浴下进行再矿化实验,每天3次,每次5分钟,于再矿化后第3周、第6周、第9周和第12周进行显微硬度测试,观察釉质表面硬度变化情况。四组间硬度值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其中,同一时间点上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均数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再矿化后第6周和第12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微观形态的改变。 结果:①再矿化6周后的扫描电镜观察可见A、B、C、D四组釉质表面微观形态较脱矿完成初均有改变,粗糙程度下降,表面凹凸不平的微小间隙减少。高倍镜下可见巢状凹陷变浅,直径减小,同时可见矿物质颗粒沉积。其中以C组再矿化效果最为明显,B组和A组其次,D组再矿化效果最差。再矿化12周后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四组釉质表面微观形态较再矿化6周后进一步改善,粗糙程度下降更为明显,表面凹凸不平的微小间隙减少。高倍镜下,A组和C组未见巢状凹陷,但釉质表面仍不光滑,呈非均质状,可见矿物质颗粒的沉积。A组和D组仍可见巢状凹陷,但凹陷较再矿化6周时进一步变浅,直径减小,可见矿物质颗粒沉积。 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A、B、C、D四组的釉质表面硬度值随再矿化时间的延长均有所增加,A组和C组的速度相接近,且在第12周时硬度值基本恢复到脱矿前水平,B组和D组速度较慢,且第12周时的硬度值较脱矿前仍有较大差别。同一时间不同组间多重方差分析表明,再矿化的第3周、第6周、第9周和第12周时,同一时间点上,A、B、C三组的硬度值与D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再矿化第3周时,C组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5),A组与B组、C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矿化6周时,A组与B组和C组的硬度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p0.05),B组和C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再矿化9周时A组和B组均与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第12周时,A组、C组的硬度值与B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GC护牙素、含氟牙膏、GC护牙素与含氟牙膏联合使用以及人工唾液随着再矿化时间的延长均可以改善脱矿釉质表面的微观形态,提高表面硬度值。 ②GC护牙素比含氟牙膏、人工唾液可以更好地促进脱矿釉质的再矿化过程,改善釉质表面微观形态,提高表面硬度值。 ③GC护牙素与含氟牙膏联合使用时脱矿釉质表面微观形态及硬度值改善效果与单独使用其中之一相比最为明显,再矿化效果好。 第二部分GC护牙素体外再矿化作用的偏振数码照相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的定量研究 目的:利用体外牛中切牙釉质脱矿模型,通过偏振数码照相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定量测量方法,研究GC护牙素在促进釉质再矿化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择80颗牛中切牙,牙冠唇侧临床冠中心粘结正畸方丝弓托槽,托槽龈方用指甲油形成4mm×4mm的开窗区,利用部分饱和酸缓冲脱矿系统形成早期釉质龋损脱矿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颗。A组使用GC护牙素,B组使用含氟牙膏,C组是GC护牙素和含氟牙膏联合应用,D组使用人工唾液,为空白对照组,均于37℃恒温水浴下进行再矿化实验,每天3次,每次5分钟,于再矿化后第3周、第6周、第9周和第12周分别进行偏振数码照相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观察脱矿区面积、平均灰度值的变化情况。各组面积及平均灰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通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其中,同一时间点上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均数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随着再矿化时间的延长,四个实验组的脱矿面积均减小,其中,前3周变化较慢,以后加快。A组自第6周至第9周面积迅速减小。B组和C组的面积减小程度相接近。D组面积的减小始终慢于其他三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再矿化3周时,四个实验组的脱矿面积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矿化第6周、第9周和第12周时,A组、B组及C组均与D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再矿化第3周和第6周时,A组与C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5),其他实验组的脱矿面积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和第9周时,C组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第12周时,B组与C组、A组与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0,0.005,p0.05),A组与B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四组的平均灰度值随再矿化时间的延长均下降,其中以C组最明显,A组、C组其次,D组最后。同一时间不同组间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再矿化3周时,四个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矿化第6周、第9周和第12周时,A组、B组及C组与D组平均灰度值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再矿化第6周时,A组、C组与B组平均灰度值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00,p0.05)。A组与C组平均灰度值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5)。第9周时,A组、C组与含氟牙膏组平均灰度值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0,p0.05)。第12周时,A组和C组平均灰度值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5),但与B组平均灰度值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GC护牙素、含氟牙膏、二者联合应用及人工唾液随着再矿化时间的延长,对脱矿釉质有一定的再矿化效果,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脱矿区的面积并降低脱矿区的平均灰度值。 ②GC护牙素与含氟牙膏联合应用的再矿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试剂,GC护牙素的再矿化效果优于含氟牙膏。 ③人工唾液有一定的再矿化能力。 ④偏振数码照相计算机辅助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早期釉质脱矿及纵向评价再矿化效果的手段。
【图文】:

扫描电镜


JSM-840扫描电镜

牙膏


含氛牙膏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忠明,,陈五高;激光光谱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激光生物学报;1996年02期

2 胡炜,王勤,傅民魁,程绰约;矿化液对釉质表层下脱矿的再矿化实验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646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46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