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隐形矫治牙性扩弓最佳转矩设计初探:Typodont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11:05
【摘要】:目的: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式正畸矫治模拟器(Heat Induced Typodont System,HITS)在体外模拟隐形矫治牙性扩弓,观察不同后牙扩弓量、根颊向转矩设计量情况下牙齿移动类型、牙齿移动效率,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时代天使隐形矫治系统,与HITS及配套标准模型进行隐形矫治牙性扩弓的模拟。根据每象限后牙设计扩弓量及预置根颊向转矩量分为8个组:1 mm 0°(A1)、1 mm 10°(A2)、1.5 mm 0°(B1)、1.5 mm 10°(B2)、2 mm 0°(C1)、2mm5°(C2)、2mm 10°(C3)、2mm 13°(C4)。分别在扩弓前(TO)和扩弓后(T1)取得该标准模型的硅橡胶印模,翻灌超硬石膏模型,扫描获得三维数字化模型,以.stl格式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测量上颌尖牙牙尖间、前磨牙颊尖间、舌尖间、冠舌侧龈缘间宽度,上颌磨牙近中颊尖间、近中舌尖间、冠舌侧龈缘间宽度,并计算获得实际扩弓量。在iOrtho软件中测量相应设计扩弓量以计算移动效率。通过测量上颌前磨牙颊尖与舌尖高度差变化量、磨牙近中颊尖与近中舌尖高度差变化量,以评价扩弓前后牙齿颊舌倾程度。将以上测量值导入SPSS 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不同后牙扩弓量、根颊向转矩设计量情况下牙齿移动类型、牙齿移动效率。结果:1.后牙颊舌倾程度的变化当预置0°根颊向转矩时,A1、B1、C1组各牙位颊舌尖高度差变化量均为负值,颊倾程度C1B1A1(P0.05)。当预置10°根颊向转矩时,A2、B2、C3组T1期第一前磨牙舌倾程度B2A2C3,其余牙位舌倾程度A2B2C3(P0.05)。且当预置根颊向转矩量一定时,设计扩弓量大小与后牙颊舌尖高度变化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当每象限设计扩弓量为2 mm时,预置0°根颊向转矩组(C1)各牙位颊舌尖高度差变化量负值最大,其次为5°组(C2)、10°组(C3),而13°组(C4)各牙位颊舌尖高度差变化量均为正值(P0.05),即C1、C2组T1期后牙为颊侧倾斜移动,C3组后牙基本整体移动,C4组后牙整体移动伴颊向控根。四组颊舌尖高度差变化量相关系数0.723,呈正相关关系(P0.05)。即当设计扩弓量一定时,预置根颊向转矩量越大,后牙扩弓以后牙冠颊倾程度降低,舌倾程度增加。2.后牙扩弓对尖牙宽度的影响各实验组尖牙宽度变化量均为负值,扩弓后尖牙宽度均变小。A1、B1、C1组尖牙宽度变化量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674,P0.05),即后牙设计扩弓量越大,尖牙间宽度减少越多。3.有效扩弓效率相关性分析各实验组内,牙位与有效扩弓效率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即牙位越靠后有效扩弓效率越低。A1、B1、C1三组相同牙位有效扩弓效率间相关系数为0.333(P0.05),呈较低的正相关性。而A2、B2、C3组相同牙位有效扩弓效率间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为-0.100,P0.05)。即设计扩弓量与有效扩弓效率之间相关性较低或无明显相关。结论:1.上颌有效扩弓效率随牙位靠后而降低。2.后牙扩弓量越大,尖牙间宽度减小越多,因此后牙扩弓时应增加维持尖牙宽度的相关设计。3.扩弓时需根据不同牙位对应颊侧骨量情况个性化设计扩弓量与转矩,以免增加扩弓后颊侧骨开窗、骨开裂以及牙龈退缩的风险。4.使用隐形矫治进行牙性扩弓时,若不预置额外后牙根颊向转矩,后牙在移动时主要发生颊侧倾斜移动,且设计扩弓量增加会使后牙颊倾程度增加;当预置足够量根颊向转矩时,牙冠可近乎整体颊向移动,甚至牙根颊向移动量大于牙冠。本研究得出后牙较为直立的病例进行牙性扩弓时,后牙预置10-13°根颊向转矩较合适,且扩弓量越大越需要预置更多的根颊向转矩以防止后牙颊倾。
【图文】:

模型图,阴模,牙齿,设计方案


BrrS标准上领模型、阴模及牙齿模型

设计方案,白色,软件


图2邋iOrtho软件中设计方案TO、T1期重叠图(Cl组)逡逑说明:蓝色阴影为TO期,,白色为T1期逡逑3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迪;赵桂芝;柯杰;;影响上颌快速扩弓效果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6年02期

2 盛海莹;;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对鼻腔容量的改变[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3 潘虹海;黄跃;杨正;杨四维;;腭种植体支抗快速扩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4 白宇明;毛靖;陈中阳;;正畸扩弓治疗中疼痛与昼夜节律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5 姜文辉;王旭东;王冬梅;;骨支持式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位移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年06期

6 郭秀娟;耿海霞;张桦;;手术协助快速扩弓与矫形快速扩弓的比较(摘要)[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魏福兰;王春玲;刘东旭;郭杰;柯华峰;郭新星;;快速扩弓前后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J];上海口腔医学;2007年02期

8 杜英;刘伟;陈曦;周晓勇;;自制“W”形固定扩弓器的临床疗效[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9 徐鲁勇;汤永萍;王春玲;郭新星;寇波;魏福兰;;上颌快速扩弓的并发症及其预防[J];山东医药;2006年18期

10 钱玉芬;潘晓岗;严拥庆;;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快速扩弓的断层研究[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盼盼;郭泾;;以气道为中心的正畸治疗—骨性扩弓对睡眠呼吸功能的影响[A];2015年全国睡眠呼吸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朱敏;聂萍;卢晓峰;;手术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对鼻气道形态和鼻阻力的影响[A];2015年全国睡眠呼吸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3 杨臣杰;钱玉芬;潘晓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植骨后扩弓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钱玉芬;潘晓岗;严拥庆;;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快速扩弓的断层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钱红;段银钟;;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林界伟;朱双林;卢新华;;快速扩弓在矫治Ⅲ类错鉭畸形中的作用[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钱玉芬;潘晓岗;严拥庆;;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快速扩弓的断层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周超苏;;快速上颌扩弓矫治反鉭的病例报告[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9 李若萱;段银钟;李金学;陈莉莉;;环圈式扩弓器扩弓的动物实验研究——不同力值对扩弓组成成分的影响[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雪;;三种类型不对称扩弓辅弓在矫正后牙牙合关系异常中的应用[A];第十三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吴一福;上颌扩弓治疗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吴一福;四军医大口腔医院推出正畸新技术——上颌扩弓治疗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美祥;年龄对大鼠扩弓的影响及其力传导途径[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武伟;安氏Ⅲ类伴上颌发育不足生长发育期患者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后上气道三维形态学及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成人种植钉辅助上颌骨性扩弓的疗效评价[D];山东大学;2019年

2 崔金婕;骨支持式与牙支持式扩弓器在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中疗效系统评价[D];山东大学;2019年

3 董唯吉;隐形矫治牙性扩弓最佳转矩设计初探:Typodont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杨阳;MSE扩弓器治疗成人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的疗效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5 王梦含;三种上颌快速扩弓方式扩弓效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兰州大学;2017年

6 胡瑞巧;NF-κB在成年大鼠扩弓簧扩弓中的作用与机制[D];郑州大学;2019年

7 胡健;上下颌固定扩弓与隐形矫治器扩弓的矫治效果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8 童倩;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慢速扩弓后上气道变化的CBCT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9 李佳谕;不同方式辅助上颌骨骨性扩弓效率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10 周咛;隐形矫治牙性扩弓效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8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48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