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抗坏血酸碳点跨MC3T3细胞膜转运的途径和胞内分布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2:46
【摘要】:研究背景:由创伤、感染、肿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美观和心理健康。传统疗法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异体骨移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抑制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骨组织的缺失,支架材料未能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发展一种新型有效的修复骨组织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转基因疗法是目前治疗骨缺损的研究热点,但是单纯基因不稳定且易被降解,因此需要基因载体对基因进行保护。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高,但是往往会引起免疫反应,生物毒性不容忽视。而非病毒载体特别是纳米粒子,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易被修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转基因治疗中。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成本低廉,制作方便,且多有优良的光致发光的特点,可被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成像中,具有成为优良的转基因治疗基因载体的性能。因此,研究碳点跨成骨类细胞膜转运途径和胞内分布,探索其生物相容性,对碳点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探讨抗坏血酸碳点的生物相容性,明确抗坏血酸碳点进入MC3T3细胞的途径和在细胞内的分布,为未来抗坏血酸碳点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转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采用微波法制备抗坏血酸-PEI复合碳点。采用MTT法检测碳点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TC/PI双染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碳点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内ATP水平、细胞内ROS水平来评估碳点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各内吞抑制剂的使用,结合流式细胞术明确MC3T3细胞摄取碳点的途径,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的使用加以验证。通过标记各细胞器,结合碳点本身的绿色荧光明确碳点在亚细胞结构上的分布,并通过透射电镜的使用加以验证。研究结果:碳点可在蓝色荧光下激发发射绿色荧光,进入细胞后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能较好地显示细胞的轮廓。当用40 mg·L-1的碳点处理细胞24h后,细胞增殖率尚在80%以上。碳点对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影响不大(P0.05)。碳点能降低G0、G1期细胞的比例(P0.05),上升S期细胞的比例(P0.05)。碳点能够上升细胞的ROS水平,但不明显(P0.05)。碳点会降低细胞的ATP水平(P0.05)。当采用氯丙嗪来抑制网格蛋白介导的胞饮作用时,碳点的细胞摄取率降低;当采用诺考达唑或4℃孵育来抑制能量依赖性的内吞途径时,碳点的细胞摄取率下降明显(P0.05),但尚有碳点能够被细胞摄取。将碳点与细胞共孵育15min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表面的起伏变大,并且产生许多直径在100nm左右的凹陷,但当碳点与细胞共孵育3h后,细胞膜表面趋于平缓,且细胞膜表面的凹陷减少。透射电镜的结果表明,碳点进入细胞的时候伴随着细胞膜的内陷。碳点的绿色荧光与标记溶酶体、线粒体的红色荧光重叠得较好,但与标记内质网的红色荧光只有部分重叠,而标记高尔基体的红色荧光则不是很明显。透射电镜的结果表示,在内质网、线粒体和溶酶体上都可以发现碳点的影像,未见明显的高尔基体。此外,在细胞核内也可以发现碳点的影像。研究结论:1.碳点具有激发依赖性,能够在蓝色荧光的激发下发射绿色荧光,也能够在绿色荧光的激发下发射红色荧光,但主要发射绿色荧光。碳点具有良好的显微细胞成像能力,能够进入细胞,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能较好地显示细胞的轮廓。碳点的细胞毒性较低,生物相容性较好。2.碳点可以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饮作用内吞进入细胞,也能通过非能量依赖性的途径进入细胞,碳点进入细胞前可发生聚集,可伴随相应区域细胞膜的内陷。3.碳点内吞进入细胞后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内膜系统上,在溶酶体、线粒体和内质网上都有分布,可包裹在囊泡内在细胞内进行运输。此外,碳点还能进入细胞核。
【图文】:

蓝色荧光,细胞的,轮廓,生物相容性


CDs在蓝色荧光激发下发射绿色荧光,,被细胞摄取后显示出细胞的轮廓(200

抗坏血酸碳点跨MC3T3细胞膜转运的途径和胞内分布的研究


MTT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Ben—Zeév;汪X仁;;肿瘤细胞内的细胞骨架[J];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年03期

2 A.Ben-Ze'ev;汪X仁;;肿瘤细胞内的细胞骨架(续)[J];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年04期

3 陈卫三,姚开泰;Hela细胞的热疗动力学研究[J];湖南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4 黄涛生;董燕麟;;细胞的生长与癌变[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8年05期

5 王琦,张丕方;斑叶海棠薄层培养中细胞无丝分裂及2,4-D的特殊效应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89年01期

6 杨立英;;细胞骨架研究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7年05期

7 陈吉龙,王平;淋巴细胞骨架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4年05期

8 周青山;丁明孝;王晓;陈利华;翟中和;门绍杰;徐伟;;应用电镜研究病毒与细胞骨架关系的几种简单方法[J];电子显微学报;1986年02期

9 刘娅利;陈晓明;;细胞骨架作用剂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07年03期

10 赵泳根;;《细胞骨架》[J];生命科学;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斌;张西正;吴金辉;郭勇;毛艳;;不同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细胞骨架影响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訾晓渊;;《细胞骨架》讲课评比 授课内容:细胞骨架-概述[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十届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晓光;惠延年;韩泉洪;侯旭;黄晓峰;马吉献;;结合磁珠与否机械牵拉模型下培养人RPE细胞牵拉模型中细胞骨架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徐进;;细胞骨架相关的微囊藻毒素毒性机理研究[A];浙江省毒理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王伯初;杨兴艳;时兰春;;共聚焦显微镜下单细胞可控机械力加载方法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6 高霞;徐虹;刘海梅;饶佳;查锡良;;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对足细胞骨架重排影响的可能信号通路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郑楷;王一飞;;细胞骨架调控蛋白LASP-1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中的作用[A];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叶秀麟;徐是雄;王凌健;;利用GFP基因研究细胞骨架在植物活体细胞的新进展[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张晓芸;崔晓栋;官秀梅;李宏;成敏;;稳定细胞骨架对EPCs功能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10 王佐好;禹永春;崔艺峰;李林;郭慧淑;李在硫;许文燮;;细胞骨架在低渗牵张增加毒蕈碱电流中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锋;Mdig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付琛颖;EWI-2对肿瘤细胞运动性、粘附性以及间叶样细胞向阿米巴样细胞转换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赵焱钢;ERα在雌激素调节海马actin细胞骨架重塑与学习记忆中作用与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4 王喜明;MicroRNA-145靶向Racl加重H9c2细胞缺氧损伤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5 王春杨;人前列腺癌相关基因UROC28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何建英;hNaDC3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的影响以及AngⅡ的调控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7 杨国嵘;体内外HCMV感染对宿主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周建平;MIN6细胞分泌过程的形态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刘洪瑞;滨蒿内酯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蔡秀梅;PTEN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引起的细胞侵袭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丽光;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和人宫颈腺癌细胞差异代谢产物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2 李娜;艾司西酞普兰对MPTP处理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3 苏雷;STGC3高表达对CNE2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8年

4 陈思;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活性变化及细胞骨架重构在甲基苯丙胺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5 蔡先志;拟南芥中ROP信号调控花瓣锥形细胞形态建成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6 庄睿娟;冷休克蛋白RBM3对鱼藤酮诱导的P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8年

7 白艳林;Abl激酶抑制剂STI-571可通过PTEN-PI3K/AKT信号途径影响A375细胞的增殖和凋亡[D];吉林大学;2018年

8 刘杰;抗坏血酸碳点跨MC3T3细胞膜转运的途径和胞内分布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吴珊珊;低浓度紫杉醇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8年

10 鲍冬芹;基于高等压电技术及其与荧光显微镜联用的内皮细胞力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52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52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