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β在犬牙根吸收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牙周膜细胞MMP-1、TIMP-1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9 09:44
【摘要】:牙根吸收(RR)是正畸治疗中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称之为正畸源性牙根吸收[1](OITRR),不同学者关于其发生率的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从26%[2]-100%[3]不等,这种差异性与研究者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方法的差异性有关。轻度的牙根吸收通常不会影响牙齿的牢固程度,没有自觉症状,但中度、重度的牙根吸收将引起牙齿松动,严重影响牙齿的健康,甚至造成牙齿脱落。一些学者认为OITRR是一个无菌性炎症的过程,具有炎症的特征[4]。细胞外基质(ECM)是在创建细胞形态发生、发展的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大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参与ECM降解的一种蛋白酶。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MMPs的转录,酶原的活化,与特定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均在正常水平,且受内源性抑制剂的抑制[5,6]。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是MMPs的特异性抑制剂,抑制MMPs在组织内的活性[7,8]。本实验中我们建立了OITRR动物模型,通过对根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β)是否存在特异性高表达状况的研究,以分析牙根吸收发生发展中所存在的炎症因子介导机制;然后又通过IL-1β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中MMP-1与TIMP-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分析探讨了OITRR发生的机制。 目的: 探讨IL-1β与OITRR的关系,以分析其发生机制。 方法: 建立犬牙根吸收的动物模型,刮取根周组织,应用RT-PCR检测IL-1βmRNA在根吸收的根周组织与正常根周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性。体外培养hPDLCs,设立IL-1β工作浓度梯度:0.01ng/ml、0.1ng/ml、1ng/ml、10ng/ml,0ng/ml为空白对照组,时间梯度:6h、12h、24h,分别运用PCR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IL-1β作用下,hPDLCs中MMP-1、TIMP-1表达的变化。 结果: 1犬牙根周组织中IL-1β表达情况检测 PCR电泳结果显示,动物模型中发生牙根吸收的根周组织,在250bp(IL-1β引物大小为243bp)的位置有较清晰条带,但对照组根周组织未观察到明显的电泳条带,这一结果提示牙根吸收组根周组织中的内源性IL-1β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 2IL-1β对hPDLCs中MMP-1、TIMP-1表达的影响研究 2.1MMP-1、TIMP-1mRNA浓度依赖的表达 统计学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1ng/ml与0.1ng/ml组对MMP-1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165,p=0.205);1ng/ml和10ng/ml组均促进MMP-1的表达(p0.05),但这两组间MMP-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0.01ng/ml、0.1ng/ml、1ng/ml、10n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TIMP-1的表达均有下降(p0.05),且10ng/ml浓度组的TIMP-1的表达下降程度高于其它浓度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IL-1β对hPDLCs中MMP-1表达有促进作用,对TIMP-1的表达则有抑制作用,其中10ng/ml浓度组对MMP-1表达的促进和对TIMP-1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 2.2MMP-1、TIMP-1mRNA时间依赖的表达 以上面的实验结果作为IL-1β浓度选择依据,再进行了IL-1β作用效应的时间梯度研究:10ng/mlIL-1β刺激hPDLCs,检测其MMP-1与TIMP-1表达的变化,采集时间点为6h、12h、24h。统计学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0ng/mlIL-1β刺激后,,自12h开始,MMP-1的表达出现上调情况(p0.05),且24h组较12h组MMP-1表达上调程度更高(p0.05)。10ng/mlIL-1β刺激6h后hPDLCs中TIMP-1的表达就开始出现抑制情况(p0.05),随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增强,24h抑制作用最强(p0.05) 2.3MMP-1、TIMP-1蛋白的表达 浓度为10ng/ml的IL-1β作用24h后,hPDLCs的MMP-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IMP-1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IL-1β具有促进hPDLCs中MMP-1蛋白的表达,抑制TIMP-1蛋白表达的作用,这与mRNA的结果是一致的。 结论: 1. OITRR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着炎症因子介导机制。 2.炎症因子IL-1β可以促进hPDLCs中MMP-1的表达,抑制TIMP-1的表达,这可能是牙根吸收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655953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解志强,白玉兴,王邦康;小型猪正畸牙根吸收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J];北京口腔医学;2004年01期
2 白雪芹;蒋红;郝艳红;曾祥龙;;Damon3自锁托槽与普通金属托槽对牙齿垂直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2期
3 李永明,林珠,冯雪,段银钟;MMP-3及TIMP-1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4 张子川;张云飞;曹军;;持续性压低重力致牙根吸收动物模型的建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年06期
5 许天民,SBaumrind;青少年期正畸治疗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关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6 姜若萍,张丁,傅民魁;固定正畸后牙根吸收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7 韩光丽,贺红,华先明,汪说之,曾祥龙;大鼠牙移动性根吸收组织内组织蛋白酶K及白细胞介素6mRNA的表达[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655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559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