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涎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15 00:34
【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45例涎腺肿瘤患者的常规MRI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及MR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1)常规MR扫描包括轴位及冠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重点观察病灶形态、边界、包膜、T1WI及T2WI信号强度特征等。(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EPI(SS-SE-EPI)序列,扩散敏感系数(b值)采用0及1000s/mm2,测量并分析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大小。(3)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采用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GRET1WI (VIBE)序列,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后获得的涎腺肿瘤的动态增强曲线,并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 TIC)的峰值时间(Tpeak)、廓清率(WR)进行分析,总结涎腺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特征。本研究将涎腺肿瘤的TCI定为四个类型,分型如下:A型:峰值时间120s即渐进性强化;B型:峰值时间≤120s,廓清率≥30%,快速强化,快速廓清;C型:峰值时间≤120s,廓清率30%,快速强化,缓慢廓清:D型:平坦型提示病变无强化或囊性病变。 结果(1)45例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34例(多形性腺瘤18例,腺淋巴瘤13例,神经鞘瘤1例,淋巴管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恶性肿瘤11例(腺泡细胞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浸润癌1例,低分化癌1例,腮腺鳃裂囊肿癌变1例,肉瘤样癌1例)。在常规MR扫描中,涎腺良性肿瘤多以形状规则、边界清楚为特征并多有包膜,涎腺恶性肿瘤多数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常侵犯邻近组织。 (2)DWI:多形性腺瘤的平均ADC值(1.72±0.29×10-3mm2/s)、腺淋巴瘤的平均ADC值(0.74±0.05×10-3mm2/s)和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0.95±0.09×10-3mm2/s)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34例涎腺良性肿瘤与11例涎腺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3±0.52×10-3mm2/s)和(0.95±0.09×10-3mm2/s),两者无明显差异。 (3)DCE-MRI:45例涎腺肿瘤TIC表现为A型曲线为17例(多形性腺瘤16例,神经鞘瘤1例),B型曲线为16例(腺淋巴瘤13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腺泡细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C型曲线为11例(腺泡细胞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浸润癌1例,低分化癌1例,腮腺鳃裂囊肿癌变1例,肉瘤样癌1例,多形性腺瘤2例), D型曲线1例(淋巴管瘤1例);11例涎腺恶性肿瘤平均Tpeak为42.5±15.5s,13例腺淋巴瘤平均Tpeak为22.4±12.1s,13例腺淋巴瘤廓清率的平均值(57.5%±8.1)明显高于11例涎腺恶性肿瘤廓清率的平均值(17.2%±13.2)。 (4)依据涎腺肿瘤动态增强曲线特征,把A型、B型和D型曲线作为良性肿瘤,把C型曲线作为恶性肿瘤,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4%、91%、82%、94%;对于B型和C型曲线联合采用ADC进行修正诊断后,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7%、95%、90%、97%。 结论(1)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腺淋巴瘤的ADC值明显低于涎腺恶性肿瘤,后者又明显低于多形性腺瘤,因此DWI可以作为鉴别涎腺常见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与恶性肿瘤的一种检查方法。(2)涎腺肿瘤在动态增强扫描中TIC表现为A型(持续型)、B型(廓清型)或D型(平坦型)提示涎腺良性肿瘤,其中腺淋巴瘤廓清率较高多表现为B型曲线;C型(平台型)曲线常提示涎腺恶性肿瘤。(3)在涎腺肿瘤动态增强扫描中,TIC曲线表现为B型或C型时,良恶性肿瘤之间部分有交叉重叠,联合应用ADC值有利于提高涎腺肿瘤的定性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45.2;R73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立岩;鲜军舫;王振常;刘中林;燕飞;杨本涛;;泪腺多形性腺瘤的常规MRI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8年01期

2 刘华,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代晓明,韩波,龙丽;涎腺肿瘤3461例临床病例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664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64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b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