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TCP复合自体骨髓修复兔牙槽骨缺损后牙齿移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20:08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β-TCP复合自体骨髓和单纯使用β-TCP在兔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成骨效果;并观察在正畸力作用下,牙齿在牙槽骨缺损修复区域的移动情况。 方法: 1、选择新西兰大白兔12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扩大牙槽窝,建立牙槽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左右对照设计,随机将一侧分为实验组,采用β-TCP复合自体骨髓修复牙槽骨缺损,另一侧为对照组,单纯使用β-TCP修复牙槽骨缺损。两组均覆盖BME-10X胶原膜。术后12周分别处死6只动物,通过大体观察、X线及CBCT影像学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定性定量对比分析两组牙槽骨修复情况。 2、术后12周,以下前牙作支抗,每侧加力80g,牵引双侧下颌第二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8周后处死剩余6只动物,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通过X线影像和组织学观察对比分析两组牙齿移动区域牙槽骨等牙周组织的变化。 结果: 1、拔除兔下颌第一磨牙,将牙槽窝扩大至容积近远中向×颊舌向×垂直向为6mm×5mm×8mm时,缺损区无法自行愈合,以此可建立牙槽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 2、术后12周,实验组植骨区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12周,施以正畸力,第二磨牙可以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牙槽骨缺损修复区正常移动。实验组牙齿移动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通过拔除牙齿并扩大牙槽窝,可以建立牙槽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 2、采用GBR技术,β-TCP复合自体骨髓比单纯β-TCP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说明自体骨髓可促进新骨的形成。 3、在正畸力作用下,牙齿可以在牙槽骨缺损修复区正常移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665569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丹平,胡蕴玉,施新猷,孙龙,马生兵;穿刺抽取兔骨髓的方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张君;陈岱韵;王旭霞;黄艳;任旭升;;牙槽骨缺损不同材料修复后对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3 李卓睿;柳忠豪;许胜;肖慧娟;周文娟;;应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的临床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665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655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