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上颌尖牙埋伏的生物力学分型与个体化诊疗

发布时间:2020-05-18 22:03
【摘要】: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是指上尖牙在正常萌出期间,因为颌骨、邻牙或纤维组织阻挡埋伏于粘膜或骨内,而不能萌出到牙弓中正常位置。其对患者口腔正常功能和美观有较大影响,是正畸临床疑难病症之一。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上颌埋伏尖牙的定位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正畸治疗过程中埋伏尖牙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认识并不清楚。本研究将影像工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实验力学技术紧密结合,旨在实现对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过程的动态仿真和生物力学的量化研究,以建立上颌尖牙埋伏的生物力学分型系统,用于指导临床对埋伏尖牙的精确诊断和个体化矫治器的开发。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对102例上颌尖牙埋伏患者牙颌螺旋CT扫描数据采用表面遮盖成像的三维重建方法,展现各埋伏尖牙及邻近结构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121颗上颌埋伏尖牙与邻牙之间三维位置关系的统计分析,建立适合上颌埋伏尖牙的CT影像分型。再将所有上颌尖牙阻生患者,分为42名腭侧阻生组和60名唇侧阻生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上颌尖牙正常萌出的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MIMICS软件完成牙颌三维CT影像测量,获得所有患者的上前牙宽度、牙弓宽度及颌骨宽度等形态学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选取2例不同类型的上颌尖牙埋伏患者,以其CT数据为基础,利用逆向工程、快速成型等技术来建立包括牙颌组织及矫治器的仿真模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一种超弹模型作为牙周膜材料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在不同CT影像分型的上颌埋伏尖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自不同方向分别加载力值为60g、75g、100g、120g、150g的牵引力,应用ABAQUS软件分析其牙周膜应力分布的量化改变,统计归纳各自的生物力学特点,并通过相移电子散斑干涉技术进行验证,为建立适合不同上颌尖牙埋伏情况的生物力学分型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利用三维影像导航技术研究开发适合埋伏牙开窗手术的计算机辅助导航定位系统,并对系统精度进行测试。依据不同生物力学分型的上颌埋伏尖牙在正畸牵引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点,建立埋伏尖牙矫治难度评估体系,并对现有埋伏牙正畸牵引固定矫治器的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良,设计一种具有局部调节能力的矫治器方案。 研究结果 1、建立了上颌埋伏尖牙CT影像分型数据库并对不同类型上颌尖牙埋伏患者牙颌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唇侧阻生患者的所有前牙宽度大于对照组和腭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腭侧尖牙阻生患者的中切牙及侧切牙宽度小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但腭侧尖牙阻生患者的尖牙宽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唇、腭侧尖牙阻生患者的第一双尖牙区牙弓宽度都小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唇、腭侧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的第一磨牙区牙弓宽度、鼻腔宽度、上下颌骨宽度及两者差值和比例相互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2、应用CT扫描和逆向工程技术建立了包括上颌牙列、牙周膜、牙槽骨及矫治器的高精度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和相移电子散斑干涉实验用于研究不同类型上颌埋伏尖牙在牵引力作用下的牙周组织应力应变。两者的分析结果经比较基本一致,说明该有限元分析方法是可靠的。 3、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大小载荷下,均表现为上颌埋伏尖牙牙体长轴与正畸力牵引方向的夹角越小,埋伏牙牙周膜应力分布越平均,越易于被牵出;越大则牙周膜应力分布越集中,越不利于被牵出。以此为主要依据创建了上颌尖牙埋伏的生物力学分型及其矫治难度评估体系。 4、设计了一种新的埋伏牙定位方法和埋伏牙立体定位专用装置,并自主开发了一套适合口腔科使用的手术导航软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可用于指导埋伏牙开窗手术的精确定位。 5、提出了由可旋转式托槽和悬臂梁式加力装置组成的新型埋伏尖牙个体化牵引矫治器设计方案。结论 1、首次应用CT三维重建影像测量分析上颌尖牙埋伏患者的牙颌形态特点,揭示了上颌尖牙唇侧和腭侧阻生患者的牙颌形态学特征存在差异,上颌侧切牙宽度和第一双尖牙区牙弓宽度的变化与上尖牙埋伏位置高度相关。 2、以牙颌CT影像和逆向工程建模为基础,选用非线性牙周膜本构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并应用相移电子散斑干涉技术验证结果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能较好用于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移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3、上颌埋伏尖牙与邻牙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决定其受相同大小方向正畸牵引力下牙周膜应力分布的特征。埋伏尖牙的方位越有利于其牙体长轴与临床需要的牵引方向一致,越容易助萌,反之则越困难。 4、上颌尖牙埋伏的生物力学分型系统基于三维CT影像和生物力学分析的结果而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并且简明、直观,对上颌埋伏尖牙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上颌埋伏尖牙三维影像导航定位系统、矫治难度评估体系和个体化矫治器系统的联合运用,有助于实现埋伏尖牙的个性化诊疗,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图文】:

效果图,效果,阈值,像素


处于某个确定密度值范围内的所有相关像素连接起来的数字模拟成像。它要求预先设定一密度值的上、下限即阈值范围(最低与最高阈值),在图像中阈值范围以内的像素做等密度处理并成像,小于阈值的像素则不能显示,位于外侧的阈值以上的像素会遮挡内侧的像素。在假想的光照模型基础上,使在器官不规则的表面上离光源近侧的部位较亮,远侧部位较暗而产生立体感。该技术的优点是空间立体感、真实感强,解剖关系清晰,能完整地展现解剖结构的三维形态及毗邻空间位置关系,特别适用于牙和骨骼系统。除了可以显示颌骨与牙列的整体影像(图 1-1A)外,由于颌骨与牙釉质、牙骨质的密度值不完全相同,通过应用 MIMICS 软件的图像分割(Segmentation)功能模块中的阈值调节(Thresholding)和区域生长(Region growing)工具,选择适当的密度阈值,还可以单独提取出上颌牙列轮廓,,经过三维重建(Calculate 3D)即可显示包括埋伏牙在内的所有上颌牙列的牙冠和牙根影像(图 1-1B),为患者上颌尖牙埋伏的分型和牙颌形态学三维测量奠定了基础。

平面图,分型,Z轴,平面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根据尖牙的牙尖和根尖与正常区的位置关系,也有九种可能分型(表 1-1C)。此方向分型可反映埋伏尖牙的唇腭向位置。应用 MIMICS 软件中测量分析(Measure and Analyze)功能模块的自定义分析法工具,根据以上分型标准可自定义用于确定分型平面的标志点和基准平面。由 1 名熟练掌握该软件的实验者在一连续时间内,在牙列 CT 三维表面重建影像上确定标志点,软件能根据标志点以及分型平面与基准平面之间的关系自动绘制 X、Y、Z 轴三个方向上的分型平面,据此对 121 颗上颌埋伏尖牙的三维空间位置进行归纳分析,以建立适合上颌埋伏尖牙的 CT 影像分型系统。期 严斌:上颌尖牙埋伏的生物力学分型与个体化诊疗 E074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玉兴,周洁珉,王邦康,祁鹏,高洪涛,颜永年,张剑,邓燕;国产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系统的开发与研制[J];北京口腔医学;2004年02期

2 霍彦明,严勇兰,孙九爱,庄天戈;手术导航中精度问题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3 胡敏;刘磊;张丽雯;吴洪;;牙体及牙周支持组织三维冻结光弹模型的设计与制作[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4 魏志刚;汤文成;严斌;杨宝宽;;基于黏弹性模型的牙周膜生物力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付钢,杜莉,任嫒姝;上颌第一磨牙核桩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J];广东牙病防治;2005年04期

6 陈松龄,林尔坚,冉炜,匡代军,黎炽彬;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对骨内埋伏牙的定位及临床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7 张君;王旭霞;马士良;步捷;任旭升;;埋伏牙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8 张治勇;邝U

本文编号:2670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70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