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不同连接体面积对三单位聚醚醚酮固定桥抗折强度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08:4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连接体面积对三单位聚醚醚酮固定桥抗折强度的影响,并探讨连接体的最小面积,为PEEK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下颌磨牙区新鲜离体牙30颗,制作成三单位固定桥模型15副,硅橡胶印模材料模拟0.35mm厚度的牙周膜,将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个。应用CAD/CAM技术制作连接体横截面积分别为5.0 mm~2(牙合龈向高度=颊舌向宽度=2.52mm)、7.0 mm~2(牙合龈向高度=颊舌向宽度=2.99mm)和9.0 mm~2(牙合龈向高度=颊舌向宽度=3.39mm),固定桥横截面均为圆形,游标卡尺测量连接体的实际横截面积、牙合龈向高度和颊舌向宽度,固定桥置于模型上,万能材料试验机静态垂直加载直至固定桥完全折裂,计算机自动记录最大断裂载荷,并观察固定桥破坏模式。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实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和具有方差齐性时,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水准α=0.05),当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再进行SNK两两相比,α=0.05。[结果]A、B、C三组的平均实际横截面积分别为5.40 mm~2、7.62 mm~2和9.73 mm~2;平均实际牙合龈向高度分别为2.63mm、3.09mm和3.53mm;平均实际颊舌向宽度分别为 2.55mm、3.09mm 和 3.45mm;断裂载荷分别为 609.84N~711.94 N、812.78 N~970.00N 和 1163.63 N~1330.44N;平均断裂载荷分别为(657.44±45.17)N、(877.94±71.11)N和(1244.64±62.38)N。A、B、C三组实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和具有方差齐性(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断裂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检验A组和B组、A组和C组、B组和C组断裂载荷有显著差异(P0.05)。肉眼观察所有修复体,发现裂纹主要在修复体的两个位置处产生,一种为在连接体近桥体的龈方产生裂纹,裂纹向加载点方向扩散;另一种是在连接体近基底冠处观察到垂直向裂纹。[结论]1.连接体面积对三单位PEEK固定桥抗折强度有显著影响,增加连接体面积可增加固定桥的抗折强度。2.临床上三单位PEEK固定桥连接体面积应大于7.62 mm~2。
【图文】:

原料,固定桥,连接体


复体应用于患者口腔内,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逡逑的研宄成为热点和重点。但是,固定桥在受力逡逑体是固定桥薄弱区域,为保证固定桥具有一定逡逑连接体区域应加强,其中增加连接体面积的方逡逑者们均未研究连接体面积与三单位PEEK固定逡逑探索固定桥最小面积,故本实验结合文献报道逡逑下领一磨牙缺失、天然牙作为基牙的磨牙区三逡逑与抗折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探索PEEK固定桥逡逑为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选择PEEK修复逡逑f

万能材料试验机


1.2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逡逑游标卡尺(精度为0.02_,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中国)、万能材料试验机(岛逡逑津公司,日本)(图2)、3ShapeDentalSystemD1000扫描仪(3Shape公司,丹麦)、逡逑Imes-Icore邋350i五轴联动数字加工设备(Imes-Icore公司,德国)(图3)。逡逑t邋iL^lyj逡逑图2万能材料试验机逦图3邋Imes-Icore邋350i切削机逡逑1.3实验方法逡逑1.3.1制作三单位固定桥模型逡逑在距离釉牙骨质界下方2.0邋mm用0.35邋_厚薄蜡片覆盖牙颈部和牙根部,滴逡逑蜡法固定离体牙冠部于玻璃板上,两牙牙体长轴相距20邋mm,硬石膏包埋牙冠部,逡逑义齿基托聚合物包埋剩余牙体组织,模型置于压力锅水浴中,在0.3邋MPa气压下加逡逑热至30?45邋°C聚合30min,待模型冷却后分离硬石膏导板、离体牙和基座,,打磨逡逑光滑基座,将硅橡胶印模材料注入基座内离体牙的位置处,以硬石膏导板为导向复逡逑位原离体牙,双手加压离体牙5邋min,去除硬石膏导板和多余的硅橡胶印模材料。逡逑1.3.2牙体预备逡逑根据全冠预备要求、PEEK修复体相关牙体预逡逑-一-、v逦■.一-.逦:逡逑备的文献报道和临床病例报告预备牙体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8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甘露;魏杰;王冬梅;马健;;模拟咀嚼静态载荷nFA/PEEK牙种植体周应力分布特点[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年05期

2 付国太;刘洪军;张柏;韩光鹤;;PEEK的特性及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10期

3 孙强;何天鹏;韩东;张芳;;非均匀的粘结剂层的厚度对全瓷冠应力分布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6年03期

4 郝章来,吴丽君;聚醚醚酮的生产应用及发展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04期

5 赵玮;全冠的牙体预备[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3年02期

6 吴晓平;李大圣;张骏;马骁;赵克;张新平;;不同代型材料对全瓷冠断裂强度和断裂类型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8期

7 王惠芸;;我国人牙的测量和统计[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5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单英杰;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机械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2 杜亚伟;骨科植入聚醚醚酮材料的表面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70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70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