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颌外科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术后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7 00:35
【摘要】: 目的:研究正颌外科手术方式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探索这种畸形的最佳治疗方案,力求揭示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术后复发方法,总结手术中及术后的注意点以避免手术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调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23例下颌前突畸形的病例,该23例均通过了术前全景片,头影正侧位片测量分析,模型外科制备咬合板,正颌外科手术矫治畸形。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等手段获取所需的信息。 1.查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错颌类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2.查阅术前及术后1月,1年全景片,头影测量正侧位片以及头面部正侧位照片,统计术前及术后软硬组织的改变。 3.通过门诊复查或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术后调查问卷发放,了解手术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影响以及矫治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随访23个病例中术后1月及术后1年头影测量骨段稳定性良好,下颌外形良好,比例协调,术后无一例出现复发,术后无一例出现疼痛,关节弹响等颞下颌关节不适症状,有1例因术中损伤下牙槽神经致下唇麻木,随访期内未见好转。患者对外形基本满意度达到91.3%。 结论1.通过临床实践和对病例的观察,再通过文献复习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我们认为,口内进路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提供了大面积的骨接触面,术后愈合快,复发率低,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并发症。 2.通过对术后三年以上的患者的随访,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结合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术,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对于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效果良好,稳定性佳。 3.正颌外科手术不仅矫正患者颌面部畸形的容貌和咬合紊乱,而且从更深层次上讲,对患者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产生较为积极,深远的影响,其重要意义远大于手术本身。
【图文】:
术后辅以领间固定3一4周。对所有头颅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用Cliniview软件进行定点分析,所选定的头影测量标志点如图1所示。坐标系的建立如下:x轴:以蝶鞍点S为原点,将前颅底平面sN顺时针旋转8度所得的直线,Y轴:过S点做垂直于x轴的直线。在此坐标系内测量硬组织各标志点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位移变化,以各标志点到Y轴的距离为移位距离。其中Li点:下中切牙颊侧牙槽突点;B点:下牙槽座点;Pg点:颇前点;Me点:颇下点。1.2.2通过发放术后调查问卷形式,从患者心理方面,审美方面,功能改变方面了解患者的术后改变,记录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其中接到电话通知后返回我院接受调查问卷者19例,另外4例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回问卷。术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见表5。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682651
【图文】:
术后辅以领间固定3一4周。对所有头颅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用Cliniview软件进行定点分析,所选定的头影测量标志点如图1所示。坐标系的建立如下:x轴:以蝶鞍点S为原点,将前颅底平面sN顺时针旋转8度所得的直线,Y轴:过S点做垂直于x轴的直线。在此坐标系内测量硬组织各标志点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位移变化,以各标志点到Y轴的距离为移位距离。其中Li点:下中切牙颊侧牙槽突点;B点:下牙槽座点;Pg点:颇前点;Me点:颇下点。1.2.2通过发放术后调查问卷形式,从患者心理方面,审美方面,功能改变方面了解患者的术后改变,记录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其中接到电话通知后返回我院接受调查问卷者19例,另外4例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回问卷。术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见表5。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林,顾晓明;22例下颌前突患者术后调查问卷[J];口腔医学研究;2002年04期
2 敖建华,刘彦普,丁宇翔;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稳定性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3期
3 吴洪敏,陶书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体会[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4 王友山,杨学文,东耀峻;正颌外科术后畸形复发的生物学因素及其防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本文编号:2682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826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