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牙周炎对全身健康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口腔疾病可影响全身健康状态,遂提出了牙周医学概念。而临床中常被患者忽略的慢性根尖周炎是否会影响全身健康目前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既然慢性根尖周炎和牙周炎在发病过程和致病机制上有着众多相似性,因而推论慢性根尖周炎也可通过某种机制,如引起菌血症或细胞因子入血等,从而影响全身健康。而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根尖周炎确可影响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但是否会引起特定组织器官的病变目前未见研究报道。 难治性根尖周炎是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特殊类型,其被定义为“经反复多次规范根管治疗仍迁延不愈”,且粪肠球菌被认为是导致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同时肠球菌也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泌尿道、手术伤口、血液感染等,在这些病症中,肠球菌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菌血症及远隔器官的感染,或可通过影响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而影响全身健康。那么,问题是,粪肠球菌作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病原菌时,是否也会引起菌血症,或远隔器官的感染? 考虑到难治性根尖周炎的致病菌较慢性根尖周炎较为单一和明确,同时其病情也较慢性根尖周炎更为复杂和难以控制,在临床上危害更大,因此推测,如果慢性根尖周炎会影响全身健康,那么难治性根尖周炎将对全身健康的影响更大。另外一种可能,即使慢性根尖周炎作为一种局部炎症不会影响全身健康,那也不能排除其特例,即粪肠球菌导致的难治性根尖周炎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基于此,本课题组拟在前期构建的SD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基础上,对比研究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和口腔常驻混合菌(不含粪肠球菌)感染慢性根尖周炎模型对大鼠全身状况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尖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形态,检测血液和部分脏器的相关指标(包括细菌培养、细胞因子检测、组织病理检测),探索慢性根尖周炎,尤其是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与全身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一部分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根尖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 方法:12只大鼠建立SD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采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SD大鼠慢性根尖周炎组、消毒组、再感染组:导粪肠球菌1周及导粪肠球菌6周根尖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细菌组成,每个时间点3只大鼠。结果:慢性根尖周炎组仅在根尖孔附近观察到孤岛般局限性的细菌生物膜;消毒组未见明显的生物膜,仅在根尖孔附近见少量球菌散在黏附;导粪肠球菌1周后在根尖孔附近,可见成团聚集黏附面积较小的生物膜,较消毒组球菌数量明显增多;导粪肠球菌6周后,在距根尖孔1毫米范围内可见大量的球菌聚集黏附,形成连续的成片状的成熟的生物膜。结论: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中细菌可定植于根尖外表面形成根尖生物膜,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形成结构致密的成熟根尖生物膜。 第二部分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血液和部分脏器(心、肝、脾)的粪肠球菌检测 方法:15只大鼠建立SD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分别在导粪肠球菌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各时间点随机处死3只大鼠并采集大鼠血液及部分脏器(心、肝、脾)组织滤液,进行细菌培养,16SrDNA的PCR检测及焦磷酸测序,并与标准菌株(粪肠球菌ATCC29212)对比,检测血液和脏器的粪肠球菌感染是否源于根尖周炎病灶。结果: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引起一过性菌血症,菌血症仅发生于导粪肠球菌6小时。同时仅在导入粪肠球菌6小时和12小时可在肝脏和脾脏检出粪肠球菌;而心脏中未检出。结论: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引起一过性菌血症,同时粪肠球菌可短暂停留在肝脏和脾脏中。 第三部分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方法:39只大鼠建立SD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再感染组)和口腔常驻菌混合感染慢性根尖周炎模型(慢性组),分别采集,慢性组:开放6周;消毒组;再感染组:导粪肠球菌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96小时、1周、2周、3周、4周、5周、6周,,各时间点3只大鼠血清,进行IL-2、IL-6和CRP的ELISA检测。结果:再感染组3种细胞因子CRP、IL-6和IL-2的水平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相似性:经消毒后细胞因子水平开始下降,导入粪肠球菌的初期并未影响这种下降趋势,但在24~96小时后其反折升高逐渐达高点,此后又下降,而在6周时又出现小幅升高。然而不同细胞因子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CRP水平于1周时达高峰;IL-6水平于2周时达高峰;IL-2水平在4周时达高峰。6周时再感染组与慢性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影响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和CRP的表达水平。 第四部分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部分脏器(主动脉弓、心、肝、脾)的组织病理检测 方法:18只大鼠建立SD大鼠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模型(再感染组)和口腔常驻菌混合感染慢性根尖周炎模型(慢性组),分别在慢性组:开放3周、开放6周;消毒组;再感染组:导粪肠球菌后1周、3周、6周,各时间点随机处死3只大鼠并采集主动脉弓、心脏、肝脏和脾脏组织块,制作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再感染组和慢性组均可观察到主动脉弓炎症细胞的边集、黏附甚至侵入血管内膜;仅在6周时心肌间可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但未观察到心肌细胞明显损伤;肝脏可观察到肝细胞的水肿,肝索排列紊乱,甚至肝细胞坏死等组织病理改变;脾脏中仅见炎症细胞的浸润,未见明显改变。在主动脉弓和肝脏中,6周时再感染组的炎性改变较慢性组明显。结论:在6周的观察时间内,根尖周炎可致主动脉弓、心肌、肝脏和脾脏的炎性改变,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致主动脉弓和肝脏的炎性改变较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惠杰;岳林;;粪肠球菌在根管内定植模式的体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2 马贵军;韩素娟;剡根强;周霞;王静梅;;肠球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06期
3 武楠;杨祚升;;肠球菌致病因子研究近况[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年01期
4 梅陵宣;IL-1、TNF在根尖周病损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年05期
5 杨懋彬,周学东;牙菌斑与全身疾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年01期
6 李丽华,李春盛;C-反应蛋白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7 杨继玉;宫剑滨;王立军;彭永平;程训民;江时森;张启高;孔娜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4期
8 招洛丹;彭志翔;;粪肠球菌与根尖周炎溶骨相关信号分子研究进展[J];口腔生物医学;2011年03期
9 顾明燕;毛慧忠;张娟;王珏;梅予锋;;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免疫组化测定[J];口腔医学;2008年05期
10 陈蕾,尹仕海,邹玲,刘钧;慢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的扫描电镜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晓燕;粪肠球菌试验性感染小鼠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2 靳路远;粪肠球菌脂磷壁酸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TLR2及IL-1β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郭晓霞;粪肠球菌再感染大鼠根尖周炎模型建立及其病程进展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701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0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