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去除下颌骨外板及贴附植骨在颅颌面外科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5:17
【摘要】: 去除下颌骨外板矫治面下部的宽大或不对称以及做为自体植骨骨源的方法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有关下颌骨外板及贴附植骨的关键与热点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动物实验:8-12月龄成年小香猪8头,分别截取自角区至颏孔后0.5cm的一侧下颌骨外板及部分颅顶部外板,将下颌骨外板与颅骨外板修整成相同大小(约25×10×2mm~3),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后将两骨块贴附植于鼻拱部两侧,随机挑选2只动物,于术后12周处死,取下颌骨外板及颅骨外板贴附植骨区、供区各1.5×0.5cm~2大小骨质标本行组织学(HE染色、扫描电镜、VEGF免疫组化)检查,另6只动物术后24周处死,用印模材料于移植骨部位取模并翻制骨块模型后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自颏孔后每隔1cm垂直于下颌骨下缘截开下颌骨体部,取4个平面以下颌神经管为中心,测量下颌骨外板厚度进行自身双侧对照;截取下颌骨去外板侧及正常对照侧各3.5×1.5cm~2大小下颌骨角区部位全层骨板,行生物力学分析;取两种移植骨贴附植骨区、供区各1.5×0.5cm~2大小骨质标本行组织学(HE染色、扫描电镜、VEGF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发现①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后在骨吸收及组织学的超微结构变化均与颅骨外板无显著差异,论证了下颌骨外板是颅面部贴附植骨良好的自体骨源;②下颌骨外板去除后24周组织学达到完全再生修复,角区生物力学强度与对照侧无显著差异,体部再生外板骨质变薄,角区可见增生骨结节,在成年动物去除下颌骨外板后仍发现有偏颌现象发生。临床应用研究:去除下颌骨外板(及)颅面部植骨患者52例。对去除下颌骨外板术前、术后即刻、术后半年下颌骨厚度与骨质再生情况及不同部位贴附移植术后即刻、术后半年移植骨体积变化情况应用CT数据配准分割技术进行直观的观察与测量分析,结果①下颌骨外板去除后半年局部可见明显凹陷,以外斜线部位最为明显,术后即刻比术前平均凹陷5.85±1.41mm,术后即刻比术后半年平均凹陷2.30±1.01mm,术后半年比术前平均凹陷3.64±1.67mm;术后半年下颌骨整体体积缩小量平均1.7±0.5%,去外板区域局部体积缩小量平均55±9%。②下颌骨外板去除术后半年骨质再生情况,与术后即刻相比,该区域有84.6±7.3%属新生骨,差值彩虹图显示增生的部位主要是在角区。③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于下颌部位术后半年体积缩小平均20.8±7.2%,差值分析显示吸收的主要部位为靠近下颌骨下缘及下颌骨后缘;植于上颌前部体积缩小平均11.2±2.3%,两部位移植骨体积吸收率有显著差异(P=0.03<0.05)。 本文结论:去除下颌骨外板后局部新骨再生,组织学结构可达到完全修复,,形态学上局部凹陷,下颌骨厚度变薄,但对生物力学强度的影响不大,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后总体吸收率与颅骨外板无显著差异,移植骨愈合改建过程与颅骨外板相似,但植于不同部位的吸收率不同,结论支持下颌骨外板做为美容整形及颅面部植骨的自体骨源的临床应用,对吸收率的量化可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但实验与临床研究中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后不同部位的吸收率结果的不完全一致尚需进一步改进实验条件并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8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张智勇;黄绿萍;牛峰;刘剑锋;归来;;下颌骨外板在面斜裂修复中的临床应用[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贺安江;王亲猛;;下颌骨外板劈开骨植入手术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伟;唐晓军;王吉昌;张智勇;归来;;幼龄猪下颌骨外板截除术对局部形态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幸;孔豫苏;;下颌骨外板矢状切除术联合下颌角截骨术在下面部改型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夏德林;归来;张智勇;;自体颅骨外板、下颌骨外板移植在创伤后继发鼻畸形矫治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汪洋;郭杰;;利用面部软组织比例定位坐标借鉴明星脸型美学数据的面部轮廓重塑术[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吕金陵;黎冻;周正艳;王晓娟;马娟;张蕾;周翔;刘露;王刚;陈乃理;;口内切口面部轮廓整体缩小整形术——“明星脸型”的塑造[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一;李伟;曾令寰;邓颖;;面部轮廓整体修改术[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项昌峰;顾飚;徐丹;;下颌角的美学及截骨术[A];2011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胡朝辉;;长曲线下颌角截骨150例临床总结[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延峰;去除下颌骨外板及贴附植骨在颅颌面外科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谭鹜远;“夹心法”下颌骨厚度扩展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刘伟;下颌骨体部外板截除术骨膜因素对幼龄猪下颌骨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王竞鹏;下颌角区域应用解剖及相关三维重建测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罗奇;下颌骨三维重建、有限元学分析及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劲;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阎滨;下颌牙种植三维测量及模板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刘健;下颌角成形术并发症及处理的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3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03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6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