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陕西地区出土2200年前人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09:53
【摘要】:口腔疾病是人类疾病史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古人类疾病的研究中,对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颅骨和牙齿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是探索某些现代口腔疾病起因和发展的重要材料;而且也为我们探索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健康状况和生存环境提供了重要线索。 200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发掘了594座战国至秦墓葬,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这是关中地区迄今为止一次性发掘最多的战国秦墓葬群,又是关中东部地区首次发现的大规模秦文化墓葬群。2009年又发掘了位于临潼湾李村的同一时期的墓葬群83座。经鉴定均为平民的家族墓葬群。1997年至200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商州市东龙山遗址发掘的墓葬和灰坑,经考古专家鉴定其年代为距今4000年前的夏文化时期。我们通过对这两个时期古人类的错牙合畸形、牙齿磨耗、龋病和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以及牙周疾病等的研究,旨在了解当时人们的口腔疾病流行的一般情况,探求其发生、发展、演变规律,从而为口腔疾病的演化发展规律积累详尽的资料。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的横断面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了陕西西安地区出土2200年前人的86例颅骨个体。样本性别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进行鉴定。参照吴新智等编著的《人体测量方法》,将研究对象的年龄按体质人类学分段标准分为四个组:23岁以下年龄组、24~35岁年龄组、36~55岁年龄组及56岁以上年龄组。报告了陕西地区出土2200年前人和4000年前人的错牙合畸形、牙齿磨耗、龋病和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以及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流行情况,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在错牙合畸形方面,全部84例样本中各种错牙合畸形表现类型中牙列拥挤患病率最高,为44.05%。其次是牙列稀疏,为16.67%。个别牙齿错位现象中以近中向倾斜最为常见,其他各方向倾斜和错位均有发生,其中有2颗前磨牙发生180°转位。额外牙、先天性缺失牙、过小牙、畸形舌侧窝的患病率分别为1.19%、33.33%、3.57%、8.33%。其中36例样本的Angle分类的错牙合畸形构成比从高到低为:Ⅲ类错牙合(42.42%)Ⅰ类错牙合(36.36%)Ⅱ类错牙合(21.21%)。 在牙齿磨耗程度方面,全部观察牙齿共1165颗,其平均磨耗度为2.10°。不同磨耗程度牙齿的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2°(45.24%)3°(28.15%)1°(20.00%)4°(3.69%)0°(2.92%)。在所有牙位中,除第一磨牙磨耗最重外,前牙磨耗程度较后牙严重。各同名牙位的上、下颌间和左、右侧间磨耗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年龄组前牙磨耗程度较后牙磨耗程度重。对于各同名牙位而言,除中切牙不同年龄组的磨耗程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牙位的磨耗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牙齿磨耗程度逐渐加重。 在龋病和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方面,全部83例样本中龋病患病率为69.88%,全部1199颗牙齿的龋齿率为20.10%,龋均为2.90。龋病的患病率、龋齿率和龋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从龋损范围的分布来看,龋损范围小于1/2牙冠受累的牙齿比例最高,占65.98%;不同年龄组间的龋损范围有显著性差异(P 0.05),随着年龄的增加,龋损范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从龋病的程度分布来看,深龋已穿髓的牙齿占总患龋牙数的41.91%,其次为浅龋(29.46%),中龋(17.84%),其中深龋(16.60%)占的比例最少;根尖周病的患病率为7.84%,不同年龄组间根尖周病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从龋患的牙位分布来看,不同牙位间龋齿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位越靠后越易患龋。从龋患牙面部位分布看牙齿根面(颈部)占全部患龋牙面数的37.40%;其次是邻面,占33.94%。不同性别间龋齿率无显著性差异。在该批标本中,出现部分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分别为:氟牙症(2.33%)、釉质发育不全(11.63%)、畸形舌侧窝(8.14%)、釉珠(3.49%)、牙根数目异常(3.49%)、牙骨质增生(3.49%)、冠根折(1.16%)。 在牙周病方面,全部85例样本中,牙周病患病率为83.53%;在全部1174颗牙齿中,患牙周病的牙数占总观察牙数的82.96%。以牙数统计,不同性别间牙周病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的牙周病患牙率略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间牙周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从牙周病的牙位分布来看,第一磨牙的牙周病患病率最高,为89.94%;第三磨牙的患病率(61.06%)最低。除中切牙、侧切牙上下颌的牙周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同名牙位的上、下颌间牙周病患病率均无显著差异。从不同牙位的牙石检出情况得出第一磨牙的牙结石指数最高为1.05,其次是第二磨牙(0.96)。上颌、下颌不同牙位间牙石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同名牙位的上颌、下颌间牙石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距今4000年前的6例颅骨样本中,发现3例有错牙合畸形,均为AngleI类错牙合畸形。在全部91颗牙齿中,个别牙齿错位、多生牙、畸形牙的患病率分别为7.70%、1.10%、1.10%。从同名牙位合并后的牙齿磨耗程度分布来看,,第一磨牙的磨耗程度最重,其次是前牙,第三磨牙的磨耗程度最低。在全部6例颅骨个体中,龋病患病率为83.33%;在全部91颗牙齿中,龋齿率为12.09%,龋均为1.83。从龋病的病变程度看,浅龋(6.59%)、中龋(4.40%)、深龋(1.10%),未见深龋已穿髓及因龋造成的牙髓暴露的牙齿。从龋患牙面部位分布情况来看:牙齿根面(颈部)和邻面患龋最多见,占43.75%;其次为咬合面和唇颊面,占6.25%。在全部6例颅骨个体中牙周病的患病率为83.33%,以牙数统计,牙周病的患病率为85.71%。从牙周病在同名牙位的分布来看,磨牙区最易患牙周病,其次是前磨牙区,前牙区较少。总体来看,牙石程度最为严重的是第一磨牙;下颌总的牙石程度略重于上颌牙石程度。 本研究分别从陕西地区出土2200年前人错牙合畸形、牙齿磨耗程度、龋病和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周病状况以及4000年前人口腔疾病等五个不同方面对古人类的颅骨和牙齿进行口腔疾病方面的诊断,并对错牙合畸形、牙齿磨耗、龋病和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以及牙周病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一系列较有意义的结果,填补了我国口腔疾病的演化发展史中4000年前和2200年前时期相关研究的空白。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亓红娟;秦德川;;泰安市中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防治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2 刘润生;李伟群;;错鉭畸形的早发现、早预防和早矫治[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年07期

3 周素芳;单兆伟;;口腔疾病从脾胃论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5期

4 周时杰;;资料丰富 切合实用《实用口腔疾病学》简解[J];口腔医学;1984年04期

5 奕克敏;;“清热泻脾散”治疗小儿口腔疾病的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6 郭养涵;杨君英;卢友光;王慧明;李兰娣;陈炳霖;黄常伟;;福州市420名老年人口腔疾病调查[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7 李丽华,沈方保;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口腔疾病的关系[J];前卫医药杂志;1996年05期

8 严焱;细胞凋亡及其与口腔疾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年02期

9 李增宁,程云会,张金廷;锌元素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河北医学;1998年01期

10 ;老年口腔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艺鹏;林德贵;;犬常见口腔疾病的临床诊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2 丁雨仁;张学香;;几种罕见口腔疾病诊疗并发症[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吴亚绸;;预防精神病人口腔疾病的护理措施[A];全国民政医学护理专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刘洪臣;;老年口腔医学进展[A];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管丽华;李亚华;张艳萍;李祥伟;;口腔健康教育在门诊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罗玲;税桦桦;;儿童口腔疾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治疗[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孟慧;;浅谈保健门诊的口腔健康教育[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赵云;肖梅;孙国强;唐琼秀;彭敏;杨莉;杜民权;;2149例孕妇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杨洁;;口腔疾病所致吸入性肺炎的口腔护理[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卞金有;;瞻望21世纪中国口腔卫生保健的发展[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6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军区总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 寿柏泉;口腔疾病新概念[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中国消费者报 韩建中;口腔异味 别忘了查查其他疾病[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3 张红真;更年期女性易患口腔疾病[N];家庭医生报;2008年

4 记者 李继学;中央8576万元为中西部儿童护牙[N];中国财经报;2011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白轶南;掉牙多的人容易中风吗?[N];健康时报;2006年

6 ;老年人易患哪些口腔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7 张U啠皇μ炫簦恢@蚶

本文编号:2704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04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4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