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嚼肌形态及其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20:32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浅层嚼肌超声形态与肌电活动,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垂直颅面结构的变化对嚼肌形态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嚼肌超声图象与肌电幅值的关系。 方法 选取37名安氏Ⅱ~1类错(牙合)女大学生(高角8例、均角13例、低角10例)和5名正常(牙合)均角型女大学生。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下颌姿势位、最大紧咬位、最大前伸位时浅层嚼肌周长、面积、宽度、最大厚度及长度;用Keypoint四道数字化肌电图仪同步记录下颌姿势位、最大紧咬位、最大前伸位时嚼肌的肌电活动。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正常(牙合)(均角组)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组(均角组)间嚼肌超声形态与肌电活动进行t检验;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间的嚼肌超声形态与肌电活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分析安氏Ⅱ~1类错(牙合)紧咬位嚼肌超声形态、肌电活动及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Pearson相关系数。 结果 (1)紧咬位正常(牙合)组浅层嚼肌平均厚度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差异有显著性。下颌不同功能位置时,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组浅层嚼肌形态均大于高角组、均角组;其中低角组浅层咬肌形态与高角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姿势位、紧咬位、最大前伸位嚼肌平均厚度和紧咬位嚼肌最大厚度高角组与均角组、均角组与低角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姿势位时,嚼肌有微弱的肌电活动:在ICP最大紧咬时,安氏Ⅱ~1类的肌电活动明显低于正常(牙合),安氏Ⅱ~1类高角组嚼肌的肌电幅值低于均角组和低角组;前伸运动时,安氏Ⅱ~1类的嚼肌的肌电活动显著高于正常(牙合),安氏Ⅱ~1类高角组嚼肌肌电活动较低角组弱。 (3)安氏Ⅱ~1类错(牙合)紧咬位浅层嚼肌平均厚度和最大厚度与下颌平面角有负相关关系,与下颌升支长度、后面高呈正相关关系;紧咬位浅层嚼肌平均厚度还与下颌角、(牙合)平面角有负相关关系,与上前面高呈正相关关系;浅层嚼肌横截面积与下颌平面角负相关,与后面高、下颌升支长度呈正相关关系;紧咬位浅层嚼肌的长度和下颌升支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安氏Ⅱ~1类错(牙合)紧咬位嚼肌肌电活动与前面高,下颌平面角、下颌角、腭平面角负相关,与后面高正相关。安氏Ⅱ~1类错(牙合)紧咬位嚼际账趺婊,
本文编号:2706824
本文编号:2706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068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