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不同加载时机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4:25
【摘要】:目的: 支抗是影响正畸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微种植体作为骨内支抗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后,为正畸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支抗效果,扩大了正畸治疗的范围。与牙种植体相比,微种植体具有体积小,植入部位灵活,植入及取出方法简单的优点,但体积较小也使种植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脱落情况时有发生。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及加载时机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种植体的稳定性包括植入后的初期稳定性及使用过程中的生物学稳定性。初期稳定性是指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嵌合的紧密程度,而生物学稳定性即指种植体-骨界面的骨结合程度,主要的临床检测指标分别为旋入扭矩及旋出扭矩。研究表明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是种植体生物学稳定性的必要条件。旋出扭矩是微种植体旋出过程中的阻力,在临床和实验中被当做是种植体骨结合程度的指标,可以量化评估微种植体的稳定性。但种植体生物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作为一种临时性骨内支抗装置,医生及患者希望微种植体植入后尽早载荷。目前种植体的加载时机主要分为三类:即刻加载,早期加载及延迟加载。关于加载时机的看法主要分为两种,一部分学者认为微种植体植入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愈合时间,以确保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发生骨结合;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微种植体的初期稳定与种植体的成功率有着显著关系,微种植体植入后达到良好的初期稳定即可即刻或早期载荷正畸力,骨结合的形成与种植体的愈合时间无关。由于实验方法、测试指标、动物来源、临床观测方法等原因的差别,目前关于载荷时间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且很少有以患者口腔内左右侧互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的临床报道。 本实验通过测量微种植体旋入扭矩及旋出扭矩并进行以自身为对照载荷的前瞻性研究,分析加载时机、植入部位、种植体旋入扭力、旋出扭矩等因素与种植体稳定性的关系,探讨合适的旋入扭矩值范围及植入部位、载荷时机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以期指导微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高种植体支抗的成功率。 方法: 1病例选择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前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需植入微种植体增强支抗的重度错牙合畸形病例30例(男性3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11~43岁,平均20.78±0.7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助攻型微型种植体增强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术前排除患者拔牙禁忌症及手术禁忌症,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植入微型种植体的优缺点及手术风险,以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2术前准备及手术过程 术前拍摄术区根尖片并制作指针。1%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单,佩戴指针。水平切开指针所示部位的牙龈2~3mm,用先锋钻在该处牙槽骨制备骨洞,骨洞制备过程中不断以0.9%氯化钠注射液喷洒降温,再将微种植体以顺时针方向旋入,最后用扭力计测量微种植体最大旋入扭矩(MIT)。拍摄根尖片,观察种植支抗植入位置。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外力撞击,术后两周用银离子活性抗菌液含漱,每日三次,一般不需口服抗生素。 3载荷时机及载荷力的大小 种植体植入后根据治疗需要及种植体情况选择加载时机。MIT大于5Ncm的种植体即刻加载或早期加载,加载力值100~150g,MIT小于等于5Ncm的种植体延迟加载,加载力值50~70g。即刻加载或早期加载的患者随机选择一侧为加载侧,另一侧为对照侧(早期加载或延迟加载),延迟加载的患者两侧同时加载。 4复诊观察和记录 患者每个月复诊时,检查其口腔卫生情况,种植体周围黏膜情况,种植体是否松动、触痛及叩痛。根据矫治设计对种植体加力并记录,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评估,不需要再应用种植体支抗时,用扭力计,逆时针旋转,测量最大旋出扭矩值(MRT),并记录数值,取出微型种植体。脱落的种植体检查周围粘膜及骨质的情况,询问患者情况,分析脱落的原因并记录。 5微种植体植入成功的临床标准 微种植体无松动度,能够承载正畸力;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够完成支抗任务。 6统计分析 对30名患者,91枚种植体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探索性分析得出微种植体成功率、MIT及MRT的范围,以2检验分析微种植体加载时机及植入部位对微种植体的影响,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 Wallis H检验分析种植体的植入部位对MIT及MRT的影响及种植体加载时机,载荷时间,取出前无载荷时间与种植体MRT的关系,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分析载荷时间与种植体MRT的关系。 结果: 1成功率:本实验共植入91枚微型种植体,其中成功81枚,失败10枚,成功率为89.0%。 2加载时机:即刻加载种植体成功率为85.7%,早期加载种植体成功率为78.1%,延迟加载种植体成功率为100%,不同加载时机种植体的成功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㩳0.05),早期加载成功率低于延迟加载(P=0.003㩳0.0125)。 3植入位置:植入部位对种植体的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4植入扭力(MIT):微种植体的植入部位对微种植体的MIT值无明显影响;失败微种植体MIT值(13.33±1.01Ncm)明显高于成功微种植体MIT值(8.07±0.69Ncm)(P=0.012㩳0.05),成功微种植体MIT值95%可信区间为6.63~9.51Ncm。 5旋出扭力(MRT):成功种植体的MRT值为7.67±0.51Ncm,95%可信区间为6.65Ncm~8.70Ncm。 6植入部位与旋出扭力:微种植体的植入部位不同,MRT不同,植入牙槽骨后部的微种植体MRT值高于植入牙槽骨前部微种植体的MRT(P=0.02㩳0.05);植入下颌的微种植体MRT值明显高于上颌微种植体MRT值(P=0.00㩳0.05);但左右两侧种植体的MRT值无统计学差异(P=0.47㧐0.05)。 7加载时机与旋出扭力:即刻加载种植体MRT值为6.96±0.92Ncm,早期加载种植体MRT值为8.06±1.05Ncm,延时加载种植体MRT值为7.85±0.71Ncm,但三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别(P=0.46㧐0.05)。 8载荷时间与旋出扭力:载荷时间为0~12个月组种植体MRT值(7.02±0.60Ncm)低于12个月以上组MRT值(9.37±1.00Ncm)(P=0.046㩳0.05)。 9取出前无载荷时间与旋出扭力:取出前无载荷时间为0~3个月组的种植体MRT值为8.16±1.41Ncm,4~6个月组MRT值为7.68±0.81Ncm,6个月以上组MRT值7.46±0.70Ncm。三者无统计学差别。 结论: 1本实验中微型种植体的成功率为89.0%,植入部位对种植体的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2加载时机影响微种植体的成功率,微种植体早期加载成功率低于延迟加载,提示在临床中应根据微种植体具体情况选择加载时机,尽量避免早期加载。 3适中的微种植体植入扭力有助于种植体的稳定性,推荐旋入扭矩值范围为6~10Ncm,在此范围内微种植体可即刻加载。 4微种植体的MRT值与微种植体加载时机及取出前无载荷时间无明显关系。MRT值与种植体植入部位及载荷时间相关,植入下颌的微种植体MRT值明显高于上颌,植入牙槽骨后部的微种植体MRT值明显高于植入牙槽骨前部的MRT值;微种植体载荷时间越长,MRT值越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锋;张磊;张翼;宋锦t

本文编号:2713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13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