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颌年轻恒牙酸蚀易感性差异的实验
发布时间:2020-06-15 16:57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资料研究年轻恒牙酸蚀症的分布情况,并测定上下颌年轻恒牙分别被可口可乐和Gluma磷酸酸蚀剂酸蚀前后的显微硬度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微观表面形貌,以探讨上下颌年轻恒牙酸蚀易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上下颌年轻恒牙釉质的最佳酸蚀时间。方法:收集20例口腔美容科年轻恒牙酸蚀症患者,分析其酸蚀症牙位分布情况;收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160颗因正畸减数拔除的新鲜上下颌年轻恒前磨牙,用于制备颊面中1/3—颈1/3的5?mm×5?mm的釉质标本块。釉质块除观察区外其余各面涂布两层耐酸指甲油,并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四周,磨平底面。上下颌牙齿分别分为可乐酸蚀组,磷酸酸蚀组和空白对照组,单颌各有9组,每组各8颗釉质块。可乐酸蚀组按时间梯度分为5min组,15min组,30min组,60min组;磷酸酸蚀组按时间梯度分为15s组,30s组,45s组,60s组;空白对照组样本则置于去离子水中进行对照。检测各组样本酸蚀前后显微硬度变化值,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釉质酸蚀后微观变化。结果:1.上下颌牙齿酸蚀的好发牙位并不相同,分别有69.64%的上颌牙齿和47.86%的下颌牙齿出现了牙齿酸蚀,上下颌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酸蚀时间后,上下颌牙齿显微硬度随酸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可乐组釉质显微硬度变化与酸蚀时间大致呈简单线性关系。3.显微硬度结果显示:可乐酸蚀组:除5min酸蚀组外,其他3组间上下颌牙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磷酸酸蚀组:除15s酸蚀组外,其余3组上下颌牙齿显微硬度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SEM结果显示:随酸蚀时间延长,釉质表面脱矿程度加重,釉质由初始的鱼鳞状及蜂窝状逐渐转变为大小不等较深的弹坑样凹陷,随酸蚀时间延长,呈现明显过度酸蚀样改变,凹陷深度变浅。高倍镜下可见排列规则的釉柱晶体变得圆钝,并逐渐丧失了形态。但无论是可乐组还是磷酸组,扫描电镜显示,在一定时间内上颌牙齿受酸蚀程度稍重于下颌牙齿。5.可乐组超过30min或磷酸组超过45s时,上下颌牙齿均出现不可逆性破坏,但上颌牙齿脱矿程度更重。磷酸组上颌牙齿酸蚀30s和下颌牙齿酸蚀45s时,SEM显示釉柱凹陷较深,排列较规则,结构最为清晰,酸蚀程度适中。结论:1.上颌年轻恒牙釉质酸蚀易感性略高于下颌。2.30s和45s可能分别是上下颌年轻恒牙釉质的最佳酸蚀时间。3.短时间内可乐累计饮用时间最好少于30min,以免造成牙齿不可逆破坏。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81.2
【图文】:
24.86%;下颌各组酸蚀速率分别为:3.70%,8.32%,13.17%,20.76%。2.2 扫描电镜结果如图 4-图 5 所示,可乐 5min 酸蚀组:上颌牙齿表层无釉柱釉质呈“岛样”分布,下颌牙齿表层不均匀脱矿,可见釉柱和许多微孔;可乐 15min 酸蚀组:牙齿表层脱矿程度与 5min 组相比明显增加,上颌牙齿较下颌片状无釉柱釉质范围稍小,成弥散状,可见部分釉柱的外形轮廓,柱间质稍有溶解;可乐 30min 酸蚀组:牙齿表面进一步脱矿,呈轻度过度酸蚀样改变,上颌牙齿表面大部分无釉柱釉质已被酸蚀溶解,釉柱间隙明显增宽,釉质晶体呈细微颗粒状,其釉质晶体直径较下颌牙齿明显缩小,下颌牙齿表面无釉柱釉质仍有部分残留,釉柱晶体形态较圆钝,釉柱缘形成窄的微裂隙;可乐 60min 酸蚀组:牙齿呈明显过度酸蚀样改变,上颌牙齿釉质晶体形态明显异常,体积较小,柱间质大量丢失,间隙较宽,下颌牙齿磷灰石晶体隐约可见,但排列紊乱,边界模糊不清,柱间隙稍有增宽,表面矿化程度不均,仍有少量无釉柱釉质残留;
本文编号:2714724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81.2
【图文】:
24.86%;下颌各组酸蚀速率分别为:3.70%,8.32%,13.17%,20.76%。2.2 扫描电镜结果如图 4-图 5 所示,可乐 5min 酸蚀组:上颌牙齿表层无釉柱釉质呈“岛样”分布,下颌牙齿表层不均匀脱矿,可见釉柱和许多微孔;可乐 15min 酸蚀组:牙齿表层脱矿程度与 5min 组相比明显增加,上颌牙齿较下颌片状无釉柱釉质范围稍小,成弥散状,可见部分釉柱的外形轮廓,柱间质稍有溶解;可乐 30min 酸蚀组:牙齿表面进一步脱矿,呈轻度过度酸蚀样改变,上颌牙齿表面大部分无釉柱釉质已被酸蚀溶解,釉柱间隙明显增宽,釉质晶体呈细微颗粒状,其釉质晶体直径较下颌牙齿明显缩小,下颌牙齿表面无釉柱釉质仍有部分残留,釉柱晶体形态较圆钝,釉柱缘形成窄的微裂隙;可乐 60min 酸蚀组:牙齿呈明显过度酸蚀样改变,上颌牙齿釉质晶体形态明显异常,体积较小,柱间质大量丢失,间隙较宽,下颌牙齿磷灰石晶体隐约可见,但排列紊乱,边界模糊不清,柱间隙稍有增宽,表面矿化程度不均,仍有少量无釉柱釉质残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雄伟;潘兴富;丁舒;郭秋蝉;;黔南地区3~6岁儿童牙齿酸蚀症现患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11期
2 龙宝军;陈柯;张栋杰;李云鹏;;酪蛋白磷酸肽-非结晶型磷酸钙溶液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冶录平;罗颂椒;;不同时间酸蚀后年轻恒牙釉质表面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08期
4 张剑;杨德琴;刘建国;梁文红;李厚轩;;不同饮料对SD大鼠牙釉质脱矿影响的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5 岳松龄;;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年02期
6 侯晓玫,张清,高学军,王金生;北京某大学学生志愿者牙侵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7 杜民权,台保军,江汉,黄薇,郭颖,高晋华;武汉市3~5岁儿童牙齿酸蚀症的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年12期
8 吕若静,李玉晶,姚培;初萌年轻恒牙釉质组织结构的特点[J];北京口腔医学;2003年03期
9 赵玮,汪说之,洪汉烈,陈智,樊明文,于世凤;人牙釉质、牙本质矿化成分的晶体特性[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刘鲁川,温秀杰;酸对人和牛牙齿组织脱矿力的对比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2期
本文编号:2714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147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